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以及由其制造的模制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202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从而具有改善的热收缩现象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以及使用该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制造的模制品。所述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包含100重量份的包含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的基础树脂,以及5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防热收缩剂,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包含重量比为6:4至4:6的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并且所述防热收缩剂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树脂、聚α烯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以及由其制造的模制品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月29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2020

0010536的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说明书中。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吹塑薄膜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从而具有改善的热收缩现象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以及使用该树脂制造的模制品。

技术介绍

[0004]塑料由于其易于制造和易于使用而被用作用于各种物品的材料。塑料使用在许多领域中,如用于建筑材料和汽车内饰材料,以及用于一次性产品,如包装膜、一次性杯子和一次性盘子。
[0005]其中,作为包装膜,存在通过T型模头挤出制造的流延薄膜和通过吹胀挤出制造的吹塑薄膜。流延薄膜是通过T型模头流延拉伸一层薄膜制造而成的,吹塑薄膜是通过将膜中空成型,沿全身方向将其拉伸,然后通过滚筒将拉伸的薄膜二次拉伸制造而成的。由于流延薄膜制造为单层薄膜并且该薄膜在挤出过程中只在纵向MD拉伸,因此薄膜中的分子只在纵向MD上取向。因此,该薄膜在纵向MD上的物理性能与该薄膜在横向TD上的物理性能具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具有在拉伸过程中薄膜容易撕裂的问题。因此,作为将被应用到需要两层或更多层薄膜的模制品上的薄膜,优选吹塑薄膜,它是一种双轴拉伸薄膜,其中两层或更多层的薄膜首先通过中空成型进行拉伸,然后在滚筒上进行二次拉伸,以使薄膜中的分子在纵向MD和横向TD两个方向上取向。
[0006]具体地,吹塑薄膜是通过圆形模具形成管状气泡,然后在其中吹入空气,然后将气泡缠绕成管状来制造的。此时,重要的是调节薄膜的热收缩率。由于吹塑薄膜是双轴拉伸薄膜,所以薄膜的热收缩发生在纵向MD和横向TD两个方向上。在制造吹塑薄膜时,热收缩率通常与拉伸程度成正比。因此,在制造吹塑薄膜时,调节热收缩率是一个主要的任务。
[0007]同时,吹塑薄膜一般采用聚乙烯系树脂和聚丙烯系树脂制造。然而,由于近年来塑料使用量增加,因此塑料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加。然而,大多数塑料在自然环境中无法分解,因此,塑料垃圾主要通过焚烧来处理。因此,在焚烧过程中排放出有毒气体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开发了一种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分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0008]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一种由于其化学结构而在水分中逐渐分解的塑料,并且在数周内在诸如土壤或海水的潮湿环境中开始分解,然后在一年至数年内消失。此外,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分解产物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成分,比如水或二氧化碳,所以对环境有少量破坏。
[0009]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一个例子是聚碳酸亚烃酯树脂。聚碳酸亚烃酯树脂不仅是生物可降解的而且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弹性、伸长率、气体阻隔性能等,因此,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然而,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具有诸如耐热性和拉伸强度等一些化学和/或机械性能差的问题。
[0010]为了弥补这一问题以改善聚碳酸亚烃酯树脂的生物降解性和加工性,提出了一种以混合树脂的形式混合使用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的方法。然而,当使用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的混合树脂时,与制造不需要拉伸且厚度大于0.25mm的薄片,或制造厚度为0.25mm以下的薄膜中的用T型模头挤出制造的流延薄膜不同,在制造吹塑薄膜时,基本上伴随双轴拉伸。混合树脂的热稳定性差,因此,容易因热而变形,使得其难以处理。因此,为了改善柔韧性,混合使用塑化剂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塑化剂具有流出到模制品的表面上,从而降低如透明度的质量的问题。另外,由于吹塑薄膜制造成将两层或更多层的薄膜堆叠在一起的形式,因此需要确保分离每一层薄膜的开放性。
[0011][现有技术文献][0012][专利文件][0013](专利文件1)KR10

2017

0106220A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技术问题
[001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局限性而设计并提供一种在制造吹塑薄膜时将用作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环保材料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
[0016]本专利技术是应用所述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从而确保生物降解性,同时全部改善吹塑薄膜需要的加工性、开放性和热收缩现象。
[0017]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从而在制造吹塑薄膜时具有改善的热收缩现象,并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加工性和开放性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所述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制造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模制品。
[0019]技术方案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该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包含100重量份的包含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的基础树脂,以及5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防热收缩剂,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包含重量比为6:4至4:6的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并且所述防热收缩剂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树脂、聚α

烯烃

乙酸乙烯酯系树脂和聚氧化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由上述树脂制造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
[0022]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包含特定组成的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作为基础树脂,从而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弹性、伸长率、和气体阻隔性能以及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开放性,并包含特定含量的防热收缩剂,从而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具有改善热收缩现象的效果。
[0024]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模制品具有改善的热收缩现象,从而具有优异的透明性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
[0026]应当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或术语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具有在常用的词典中定义的含义。还应当理解的是,基于专利技术者可以恰当地定义词语或术语的含义以最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则,应当将这些词语或术语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背景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
[0027]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和测量方法可以定义如下。
[0028][测量方法][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重均分子量(g/mol)”在以下条件下使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法)(PL GPC220,Agilent Technologies)测量。
[0030]‑
色谱柱:将两个PLgel Olexis(Polymer Laboratories Co.,Ltd)色谱柱和一个PLgel mixed

C(Polymer Laboratories Co.,Ltd)色谱柱组合使用。
[0031]‑
样品浓度:1至2mg/ml(在氯仿中稀释)
[0032]‑
溶剂:使用氯仿。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包含:100重量份的包含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聚丙交酯树脂的基础树脂;以及5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防热收缩剂,其中,所述基础树脂包含重量比为6:4至4:6的所述聚碳酸亚烃酯树脂和所述聚丙交酯树脂;并且其中,所述防热收缩剂是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树脂、聚α烯烃

乙酸乙烯酯系树脂和聚氧化烯系树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其中,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树脂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其中,所述聚α烯烃

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是聚乙烯

乙酸乙烯酯系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其中,所述聚氧化烯系树脂是聚甲醛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其中,所述防热收缩剂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亚烃酯系树脂,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圆熙朴胜瑩金成庚申相哲闵庚玟金元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