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及其组成的预制梁和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14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9
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及其组成的预制梁和连接节点,预制梁底筋在梁端通过柔性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锚固于节点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一端压制直螺纹套筒与预制梁底筋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接,另一端压制锚固套筒增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制梁底筋在节点区通过柔性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锚固,可避免传统预制梁底筋直接伸入节点区锚固带来的钢筋碰撞等问题,提高预制梁安装效率,放松加工允许误差,同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锚具及连接节点构造的预制梁最小宽度可较传统形式减小100mm以上。式减小100mm以上。式减小100m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及其组成的预制梁和连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装配式框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及其组成的预制梁和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框架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典型形式,将主体结构的柱、主梁、次梁及楼板等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成为整体。为实现抗震设防需要,目前我国装配式框架结构多设计为抗震性能等同现浇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考虑到预制构件运输、吊装和现场安装精度调整,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柱多按成拆分为独立预制柱,梁多按跨拆分为独立叠合梁,预制柱、叠合梁通过后浇梁柱节点实现整体式连接。
[0003]往复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结构主梁在梁柱连接节点位置将承受正弯矩作用,为保证主梁在梁柱连接节点位置在正弯矩作用下的抗弯能力,主梁全部或部分底筋需伸入梁柱连接节点锚固。梁柱连接节点位置往往存在两根以上不同方向主梁交汇的情况,目前预制主梁底筋通过直接伸出预制主梁端部、伸入节点区锚固,不同方向的主梁伸入节点区的底筋会相互干扰。为避免钢筋碰撞,预制主梁伸入节点区的底筋需弯折处理,导致预制主梁底筋位置难以标准化,设计过程中绘图量大,预制主梁生产过程中易出现错误。为解决预制主梁底筋的碰撞问题,预制主梁截面宽度往往需要不低于350mm,明显大于现浇框架结构对主梁宽度的要求,造成一定的成本增加。同时,为避免两个方向的预制主梁伸入节点区的底筋碰撞,两个方向的预制主梁底面标高需错开50mm以上,导致两个方向的主梁高度不一致,需加高一个方向的主梁高度,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造成了极大困难。因钢筋避让设计较为复杂,设计出错概率高,现场施工时不可避免出现不同方向预制主梁底筋相互碰撞的问题,现场预制主梁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及其组成的预制梁和连接节点,预制梁底筋在梁端通过柔性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锚固于节点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一端压制直螺纹套筒与预制梁底筋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接,另一端压制锚固套筒增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相较传统预制梁底筋直接伸入节点区锚固带来的钢筋碰撞等问题,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在预制梁安装过程中自动避让节点区钢筋,无需进行专门的钢筋避让设计,有助于实现预制梁钢筋标准化,减少预制梁种类,放松加工允许误差,提高现场施工预制梁安装效率,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锚具及连接节点构造的预制梁最小宽度可较传统形式减小100mm以上,综合降低预制梁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用于实现预制梁底筋在节点区的锚固,锚具2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材质,锚具2一端设置直螺纹套筒与预制梁底筋1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
接,锚具2另一端压制锚固套筒22增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预制梁底筋1在预制梁3端部转换为具有一定柔性的锚具2伸入节点区锚固,锚具2可在预制梁3安装过程中自动避让节点区钢筋,无需进行专门的钢筋避让设计,有助于实现预制梁3的钢筋标准化,减少预制梁3种类,放松加工允许误差,提高现场施工预制梁3安装效率,同时预制梁3最小宽度可较传统形式减小100mm以上,综合降低预制梁3的成本。
[0007]所述锚具2采用单根直线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锚具2一端压制或浇铸连接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者锚具2采用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穿设于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一端的孔内实现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穿孔直螺纹套筒23的连接,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两个端头压制锚固套筒22使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形成封闭环,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一端与预制梁底筋1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接。
[0008]所述锚固套筒22为碳素结构钢或铝合金材质,单头直螺纹套筒21、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为碳素结构钢材质。
[0009]特别地,锚具2所采用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总受拉承载力不低于锚具2所连接的预制梁底筋1的受拉承载力,连接锚具2、预制梁底筋1的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保证受拉时破坏发生在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以外区域。
[0010]进一步地,受力需要时可在锚具2中部压制锚固套筒22加强锚具2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中部锚固套筒2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11]所述锚具2用于预制梁3时,所有预制梁底筋1均采用锚具2锚固于节点区,或者部分预制梁底筋1采用锚具2锚固于节点区,其余预制梁底筋1直接伸出预制梁3端部锚固于节点区,直接伸出预制梁3的预制梁底筋1的端部设置锚固板32增强锚固性能。
[0012]特别地,所述连接锚具2、预制梁底筋1的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完全布置于预制梁3内部,或者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部分位于预制梁3内部、部分伸出预制梁3端部,以改善预制梁3端部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0013]具体地,采用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的预制梁应用于梁柱连接节点时,预制梁一般沿两个方向正交布置,分为沿同一方向的一组预制梁预制梁一5和预制梁二6、另一组预制梁预制梁三7和预制梁四8。兼顾预制梁底筋避让、连接成本和梁柱连接节点耗能能力,两组预制梁中先安装的预制梁一5、预制梁三7的预制梁底筋直接伸出预制梁端部锚固于节点区10,后安装的预制梁二6、预制梁四8的外侧预制梁底筋直接伸出预制梁端部锚固于节点区10,内侧预制梁底筋采用锚具2锚固于节点区10。
[0014]特别地,为改善所述梁柱连接节点的耗能能力,在保证预制梁底筋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必要时适当加大预制梁二6、预制梁四8直接伸出预制梁端部锚固于节点区10的预制梁底筋的直径,减小采用锚具2锚固于节点区10的预制梁底筋的直径。
[0015]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2应用主次梁连接节点时,主梁9在预制次梁92对应位置预留豁口作为主次梁连接节点区10,主梁腰筋91在节点区10贯通布置,预制次梁底筋93全部通过锚具2锚固于节点区10,避免预制次梁92安装下落时预制次梁底筋93与主梁腰筋91碰撞。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预制梁底筋锚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在预制梁安装过程中自动避让节点区钢筋,无需进行专门的钢筋避让设计,有助于实现预制梁钢筋标准化,减少预制梁种类,放松加工允许误差,提高现场施工预制梁安装效率。
[0018](2)本专利技术可避免传统预制梁为实现钢筋避让需增大预制梁截面宽度的缺点,采用本专利技术锚具及连接节点构造的预制梁最小宽度可较传统形式减小100mm以上,有助于降低预制梁自重及成本。
[0019](3)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梁柱连接节点时,无需将两个方向的预制主梁底面标高需错开50mm以上,无需因钢筋避让专门增加预制主梁高度,便于建筑设计及管线排布。
[0020](4)本专利技术预制梁底筋锚具材质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材料强度高,在保证受力的情况下可节约材料用量,整体成本较传统预制梁底筋直接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底筋锚具,用于实现预制梁底筋在节点区的锚固,其特征在于,锚具(2)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材质,锚具(2)一端设置直螺纹套筒与预制梁底筋(1)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接,锚具(2)另一端压制锚固套筒(22)增强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其特征在于,锚具(2)采用单根直线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在锚具(2)一端压制或浇铸连接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者锚具(2)采用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穿设于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一端的孔内实现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与穿孔直螺纹套筒(23)的连接,环状钢丝绳或预应力筋两个端头压制锚固套筒(22)使钢丝绳或预应力筋形成封闭环,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一端与预制梁底筋(1)通过直螺纹套筒接头实现机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其特征在于,锚固套筒(22)为碳素结构钢或铝合金材质,单头直螺纹套筒(21)、穿孔直螺纹套筒(23)为碳素结构钢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其特征在于,锚具(2)所采用的钢丝绳或预应力筋的总受拉承载力不低于锚具(2)所连接的预制梁底筋(1)的受拉承载力,连接锚具(2)、预制梁底筋(1)的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保证受拉时破坏发生在单头直螺纹套筒(21)或穿孔直螺纹套筒(23)以外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梁底筋锚具,其特征在于,受力需要时在锚具(2)中部压制锚固套筒(22)进一步增强锚具(2)在节点区的锚固性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龙郁银泉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