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8128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包括太阳能光伏板,还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错层机构,错层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拉力带;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底端的震动机构,震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回力带,回力带两端设置为自由端并且与拉力带相邻且相向运动的各段相固定;拨片转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外框底部的立柱挤压,从而促使拨片发生弯曲,当拨片越过立柱时会产生往复的震动,此时转轴持续带动拨片转动,震动的拨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另一个立柱相接触,从而快速地击打立柱,能够对外框产生震动,从而对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积雪产生震动,有利于促使积雪向下滑落。下滑落。下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板
,特别涉及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电池板又称太阳电池板、太阳能光伏板,是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块板上的组装件,通常作为光伏方阵的一个单元,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环保能源,广受人们欢迎。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2202397A公开了一种具有除雪功能的太阳能光伏板,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方左侧安装有发电装置。该具有除雪功能的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第二电机、斜板、矩形块、线绳、辊轮和第二横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辊轮转动,辊轮通过线绳带动太阳能光伏板移动,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矩形块上的滑块可以在斜板的滑槽处进行移动并转动,从而使太阳能光伏板上的雪掉落,通过三竖板、凸轮、第一电机和第三箱体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动凸轮进行转动,使凸轮带动斜板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将太阳能光伏板上的雪完全除掉。
[0004]但是该设备针对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积雪的处理,一般采用较多的动力设备带动太阳能光伏板翻转来达到除雪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安装时,太阳能光伏板到屋顶的距离较小,导致翻转角度较小,并且此方式需要安装较多的动力设备,导致屋顶的承负荷较大,会危及房屋自身的结构稳定,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使用时缺乏一定的安全性。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一般采用较多的动力设备带动太阳能光伏板翻转来达到除雪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安装时,太阳能光伏板到屋顶的距离较小,导致翻转角度较小,并且此方式需要安装较多的动力设备,导致屋顶的承负荷较大,会危及房屋自身的结构稳定,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实际使用时缺乏一定的安全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包括太阳能光伏板,还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错层机构,错层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拉力带;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底端的震动机构,震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回力带,回力带两端设置为自由端并且与拉力带相邻且相向运动的各段相固定。
[0008]具体使用时,当错层机构移动时通过回力带能够带动震动机构转动,通过震动机构对立柱的击打能够带动太阳能光伏板震动,进而促使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积雪滑落,有利于对避免屋顶承载过大,安全性能高。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侧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底部固
定设置有立柱,相邻两个外框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部活动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设置于拉力带底端并与拉力带相固定。
[0010]具体使用时,通过驱动带动弹力带的底端向下运动,而弹力带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间隙之中,因此,当拉拽弹力带时可以驱使弹力带在缝隙中移动,从而带动其顶部的拉力带在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移动,由于拉力带设置为S型,因此相邻各段的拉力带运动方向反,有利于在积雪底部形成错层结构,从而促使积雪滑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拉力带呈S型分布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所述弹力带和拉力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2]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铺设的太阳能光伏板的多少,来具体确定拉力带的分布形状,尽量使得拉力带覆盖较多的太阳能光伏板,从而使得拉力带能够覆盖较大的面积,起到良好的错层效果,促使积雪滑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力带的两侧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滚轮。
[0014]具体使用时,在弹力带的两侧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滚轮,用以减小限位块与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弹力带能够稳定在缝隙间运行。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框位于弹力带的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顶部和底部通过销轴与外框转动连接。
[0016]具体使用时,通过此转向柱有利于弹力带的转向,从而便于弹力带在缝隙之后移动,并且有利于减小弹力带与外框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持弹力带的稳定运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震动机构包括设置于两个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外框相固定,转轴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侧底端设置有套筒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外侧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一端设置有拨片,所述拨片由不锈钢片制成,所述拨片靠近套筒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固定筒螺纹连接,所述回力带缠绕于转轴外侧。
[0018]具体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拉力带向下运动,此时拉力带相邻的两段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使得拉力带相邻两段相互错开,从而通过拉力带可以拉动回力带的自由端,由于回力带是缠绕在转轴上的,因此自由段被拉动的回力带能够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可以带动其外侧的套筒转动,从而带动拨片转动,拨片转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外框底部的立柱挤压,从而促使拨片发生弯曲,当拨片越过立柱时会产生往复的震动,此时转轴持续带动拨片转动,震动的拨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另一个立柱相接触,从而快速地击打立柱,能够对外框产生震动,从而对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积雪产生震动,有利于促使积雪向下滑落。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力带底端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拉力带每相邻的两段相向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收集桶,所述收集桶顶部边缘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远离拉绳的一端与弹力带相固定。
[0020]具体使用时,收集桶内部的积雪越来越多,通过电热丝能够对收集桶内部的积雪进行加热,从而使得积雪融化成水,随着积水的不断增加,使得收集桶的整体重量不断增加,能够通过收集桶带动固定绳向下运动。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铰接有底
板,所述底板顶部边缘处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收集桶底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电热丝,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底端与底板相固定,所述收集桶内壁上设置有绳套,所述牵引绳顶端与绳套相固定。
[0022]具体使用时,当积水达到一定量时,积水对底板的作用力大于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吸力与牵引绳的拉力之和,而底板与收集桶相铰接,因此能够带动底板向下转动,从而打开底板将收集桶内部的积水排出,此时在牵引绳的拉力作用下可以带动底板回弹,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吸力有利于将底板安装在收集桶底部,有利于重新对积雪进行收集,而由于整体重量的减轻,在弹力带和拉力带的拉力作用下可以带动收集桶向上运动,从而进行下一个工作过程,有利于不断地拉动弹力带和拉力带,进而多次对积雪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错层机构,错层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拉力带,通过拉力带各段的移动将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积雪松开;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底端的震动机构,震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的回力带,回力带两端设置为自由端并且与拉力带相邻且相向运动的各段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外侧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底部固定设置有立柱,相邻两个外框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部活动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设置于拉力带底端并与拉力带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带呈S型分布于太阳能光伏板顶部,所述弹力带和拉力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的两侧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滚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位于弹力带的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顶部和底部通过销轴与外框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除雪式太阳能光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两个太阳能光伏板之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枫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