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82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其中,透镜,为对称结构,并具有中心对称面A0,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进光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第一表面并包括向透镜本体的内部凹入且容纳光源的安装凹部,安装凹部包括底壁以及连接在底壁边沿处的筒状侧壁;出光部,出光部设置于透镜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平行于第一表面,其中,底壁包括外圈部以及位于外圈部的内部的中心部,外圈部朝向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中心部朝向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反射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侧面并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光路通过透镜集中地经过出光板的中间区域,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正是在此大环境下近年来家居照明行业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灯具形态——天空灯,也可以称为蓝天灯等。这种模拟天空灯具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模拟天空视觉效果和近似模拟太阳光线倾斜照射入室内这两点。
[0003]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目前有两种技术路线:第一种技术路线是将对天空视觉效果的模拟与光线倾斜照射的模拟分开实现,光线倾斜照射单独通过一组白光光源实现,而对天空视觉效果的模拟是借助一组彩色光源通过颜色配比实现天蓝色,然后借助光学设计将出光板均匀照射。第二种技术路线是借助光学设计让一组白光光源倾斜照射一块出光板,在实现出光板天蓝色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光线的倾斜出射,而且出射光线为白光。
[0004]对于上述第二种技术路线,主要有几种系统:第一是多光源结合透镜与反射器的反射式光路系统;第二是多光源结合透镜的直下式光路系统;第三是单光源结合反射器的反射式光路系统。
[0005]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多光源结合透镜的直下式光路系统,虽然可以制成模拟蓝天视觉效果的灯具,但是多光源的光路通过透镜集中地经过出光板的中间区域,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在光路方向上的用户视觉体验较差,整个灯具尺寸也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及具有其的照明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光路通过透镜集中地经过出光板的中间区域,使得出光板上的照度不均匀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透镜为对称结构,并具有中心对称面A0,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进光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第一表面并包括向透镜本体的内部凹入且容纳光源的安装凹部,安装凹部包括底壁以及连接在底壁边沿处的筒状侧壁;出光部,出光部设置于透镜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平行于第一表面,其中,底壁包括外圈部以及位于外圈部的内部的中心部,外圈部朝向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中心部朝向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反射部,设置于透镜本体的侧面并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
[0008]进一步地,光源的中心在安装凹部的开口处形成中心光点A1,中心部包括中点A2,设定经过中点A2和中心光点A1的连线为中线L0;筒状侧壁包括相对于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第一相交线L14和第二相交线L25,外圈部在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的位于中心部两侧的第一曲线L01和第二曲线L02,其中,第一曲线L01与第一相交线L14相交于第一交点B1,中心光点A1与第一交点B1的连线为第一直线L1,中线L0与第一直线L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曲线L02与第二相交线
L25相交于第二交点B2,中心光点A1与第二交点B2的连线为第二直线L2,中线L0与第二直线L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
[0009]进一步地,第一相交线L14与第一垂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一垂面垂直于第一表面,第三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和/或,第二相交线L25与第二垂面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二垂面垂直于第一表面,第四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
[0010]进一步地,反射部包括相对于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第三相交线L38与第一表面相交成第三交点B3,设定经过第三交点B3作第三相交线L38的切线为第一延伸线L3v,第一延伸线L3v与中线L0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大于或者等于45
°

[0011]进一步地,反射部包括相对于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第四相交线L69与第一表面相交成第四交点B4,设定经过第四交点B4作第四相交线L69的切线为第二延伸线L6u,第二延伸线L6u与中线L0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小于或者等于45
°

[0012]进一步地,第三相交线L38和第一相交线L14位于中线L0的同一侧,四相交线L69和第二相交线L25位于中线L0的同一侧。
[0013]进一步地,反射部包括相对于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其中,第四相交线L69包括第一交线段L67以及与第一交线段L67连接的第二交线段L79,第一交线段L67比第二交线段L79更靠近第一表面,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第一交线段L67的长度,第二交线段L79平行或者倾斜于中线L0。
[0014]进一步地,第三相交线L38与第二表面相交于第五交点,第二交线段L79与第二表面相交于第六交点,第六交点与中线L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五交点与中线L0之间的距离。
[0015]进一步地,外圈部包括朝向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多个环状部,多个环状部由筒状侧壁至中心部的方向依次连接,中心部包括朝向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多个凸出部,多个凸出部沿外圈部的周向依次连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包括光源和透镜,透镜为上述的透镜。
[0017]进一步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和出光板,光源和透镜均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包括顶板和围板,围板的第一端与顶板连接,围板的第二端形成出光口,出光板设置在出光口处,顶板与出光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围板的中心线与顶板倾斜设置,光源设置在围板和顶板之间的锐角夹角处。
[0018]进一步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光源和透镜均安装在壳体内,设定经过光源的中心光点A1并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为垂轴C1,设定光源的中心光点A1穿过壳体时形成出射光束主光线C2,垂轴C1与出射光束主光线C2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范围在45
°
至80
°
之间。
[0019]进一步地,反射部包括相对于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第
三相交线L38比第四相交线L69更靠近顶板,第三相交线L38的内侧朝向出光板。14.进一步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减反射结构,减反射结构位于透镜射出的光线的路径的一侧。
[0020]进一步地,照明设备还包括壳体,光源和透镜均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包括围板和连接在围板的一端的顶板,围板的中心线与顶板倾斜设置,减反射结构设置在围板的内壁的受光区域上。
[0021]进一步地,减反射结构包括蜂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对称结构,并具有中心对称面A0,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0);进光部,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并包括向所述透镜本体(10)的内部凹入且容纳光源(101)的安装凹部(20),所述安装凹部(20)包括底壁(2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壁(21)边沿处的筒状侧壁(22);出光部,所述出光部设置于所述透镜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二表面(12)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11),其中,所述底壁(21)包括外圈部(211)以及位于所述外圈部(211)的内部的中心部(212),所述外圈部(211)朝向所述进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中心部(212)朝向所述出光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反射部(30),设置于所述透镜本体(10)的侧面并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01)的中心在所述安装凹部(20)的开口处形成中心光点A1,所述中心部(212)包括中点A2,设定经过所述中点A2和所述中心光点A1的连线为中线L0;所述筒状侧壁(22)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所述第一侧壁(221)和所述第二侧壁(22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第一相交线L14和第二相交线L25,所述外圈部(211)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内形成的位于中心部(212)两侧的第一曲线L01和第二曲线L02,其中,所述第一曲线L01与所述第一相交线L14相交于第一交点B1,所述中心光点A1与所述第一交点B1的连线为第一直线L1,所述中线L0与所述第一直线L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曲线L02与所述第二相交线L25相交于第二交点B2,所述中心光点A1与所述第二交点B2的连线为第二直线L2,所述中线L0与所述第二直线L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交线L14与第一垂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一垂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三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相交线L25与第二垂面之间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二垂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第四夹角的范围在2
°
至5
°
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所述第三相交线L38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交成第三交点B3,设定经过所述第三交点B3作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切线为第一延伸线L3v,所述第一延伸线L3v与所述中线L0之间形成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大于或者等于45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所述第三相交线L38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长度;所述第四相交线L69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交成第四交点B4,设定经过所述第四交点
B4作所述第四相交线L69的切线为第二延伸线L6u,所述第二延伸线L6u与所述中线L0之间形成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小于或者等于45
°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交线L38和所述第一相交线L14位于所述中线L0的同一侧,所述四相交线L69和所述第二相交线L25位于所述中线L0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对称面A0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面(31)和第二弧形面(32),所述第一弧形面(3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32)在所述中心对称面A0上形成第三相交线L38和第四相交线L69,其中,所述第四相交线L69包括第一交线段L67以及与所述第一交线段L67连接的第二交线段L79,所述第一交线段L67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