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65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第一折叠部件(10)、第二折叠部件(20)、护栏组件(30)。护栏组件(30)至少与第一折叠部件(10)和第二折叠部件(20)中的一个连接,护栏组件(30)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和第三收纳位置,护栏组件(30)位于第三打开位置时,护栏组件(30)位于第一踏板组件(13)和第二踏板组件(2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可折叠式爬升机构采用三级折叠设置,能够有效地缩小可折叠式爬升机构收纳后的体积,使得可折叠式爬升机构更加便于携带,同时护栏组件也有效地提高了可折叠式爬升机构的安全性。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不便携带问题。机构不便携带问题。机构不便携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爬升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可折叠式楼梯往往仅通过折叠踏板的方式减小楼梯的体积,并且考虑到可折叠式楼梯的便携性,通常没有设置护栏,因此,现有的可折叠式楼梯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折叠后的体积也不够小,亟需一种新的安全性能好,折叠后体积更小的折叠楼梯。
[0003]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可折叠式楼梯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是基于集装箱货车改装而成的P3核酸实验室,实验室入口与地面的垂直距离超过1米,不借助楼梯等工具,人员无法进出实验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解决了医护人员进出P3核酸实验室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易于携带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的携带不便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折叠部件,第一折叠部件的第一端具有挂接部,第一折叠部件包括第一梯柱组件,挂接部与第一梯柱组件连接,第一梯柱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组件,第一踏板组件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一收纳位置;第二折叠部件,第二折叠部件包括第二梯柱组件,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抵接,第二梯柱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踏板组件,第二踏板组件具有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二收纳位置,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具有远离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具有绕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二端的连接处转动至靠近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折叠位置;护栏组件,护栏组件至少与第一折叠部件和第二折叠部件中的一个连接,护栏组件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和第三收纳位置,护栏组件位于第三打开位置时,护栏组件位于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
[0006]进一步地,第一梯柱组件包括:第一梯柱,第一梯柱的第一端与挂接部连接,第一梯柱的第二端与第二梯柱组件连接;第二梯柱,第二梯柱与第一梯柱相对地设置,第二梯柱的第一端与挂接部连接,第二梯柱的第二端与第二梯柱组件连接;第一踏板组件位于第一梯柱和第二梯柱之间,第一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可活动地连接,第一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梯柱可活动地连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踏板,第一踏板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踏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梯柱可转动地连接。
[0008]进一步地,第一踏板多个地设置,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踏板连杆,第一踏板连杆与各第一踏板靠近第一梯柱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踏板连杆,第二踏板连杆与各
第一踏板靠近第二梯柱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一踏板同时位于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一收纳位置。
[0009]进一步地,第二梯柱组件包括:第三梯柱,第三梯柱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远离挂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三梯柱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抵接;第四梯柱,第四梯柱与第三梯柱相对地设置,第四梯柱的第一端与第二梯柱远离挂接部的一端连接,第四梯柱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抵接;第二踏板组件位于第三梯柱和第四梯柱之间,第二踏板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三梯柱可活动地连接,第二踏板组件的第二端与第四梯柱可活动地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踏板,第二踏板的第一端与第三梯柱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踏板的第二端与第四梯柱可转动地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二踏板多个地设置,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三踏板连杆,第三踏板连杆与各第二踏板靠近第三梯柱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四踏板连杆,第四踏板连杆与各第二踏板靠近第四梯柱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多个第二踏板同时位于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二收纳位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梯柱远离挂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耳,第二梯柱远离挂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耳;第三梯柱靠近第一梯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凸耳,第四梯柱靠近第二梯柱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凸耳;其中,第一连接凸耳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凸耳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凸耳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四连接凸耳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0013]进一步地,护栏组件包括护栏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筒,第一连接筒的第一端与第一梯柱连接;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筒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套筒的第二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卡口,第一套筒具有容纳部分的第一连接筒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套筒的第二端连接,部分的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套筒内;第二连接筒,第二连接筒的第一端与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部分的第一弹簧位于第二连接筒内,部分的第二连接筒位于第一套筒内,第二连接筒沿第一梯柱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一套筒可滑动地设置,第二连接筒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起;护栏与第一套筒和第二连接筒中的一个连接,沿第一套筒或第二连接筒的轴线方向护栏施加预设方向的力可使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卡口外,取消向护栏施加的力,第一限位凸起自动复位至第一限位卡口内。
[0014]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筒的第二端连接,部分的第二弹簧位于第二连接筒内;第三套筒,第三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的第二端连接,部分的第二弹簧位于第三套筒内,部分的第二连接筒位于第三套筒内,第三套筒具有容纳部分的第二连接筒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连接筒沿第一梯柱的长度方向相对第三套筒可滑动地设置,第三套筒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卡口;第四连接筒,第四连接筒的第一端与第三套筒的第二端连接,第四连接筒的第二端与第一梯柱连接,第四连接筒的第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护栏与第三套筒和第二连接筒中的一个连接,沿第三套筒或第二连接筒的轴线方向护栏施加预设方向的力可使第二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卡口外,取消向护栏施加的力,第一限位凸起自动复位至第二限位卡口内。
[0015]进一步地,第一梯柱组件和第二梯柱组件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护栏,各护栏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组件。
[0016]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卡口外时,操作护栏可绕第一套筒或第二连接筒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后位于第三收纳位置。
[0017]进一步地,挂接部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第一梯柱与第一挂钩连接,第二梯柱与第二挂钩连接。
[0018]进一步地,第一梯柱和第二梯柱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梁,第一限位梁与第一踏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第一踏板转动第一预设角度后与第一限位梁抵接,和/或,第三梯柱和第四梯柱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梁,第二限位梁与第二踏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第二踏板转动第二预设角度后与第二限位梁抵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为上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具有第一梯柱组件和第二梯柱组件,第一梯柱组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折叠部件(10),所述第一折叠部件(10)的第一端具有挂接部,所述第一折叠部件(10)包括第一梯柱组件,所述挂接部与所述第一梯柱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梯柱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踏板组件(13),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一收纳位置;第二折叠部件(20),所述第二折叠部件(20)包括第二梯柱组件,所述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与安装基础抵接,所述第二梯柱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踏板组件(23),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具有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二收纳位置,所述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具有远离所述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二端具有绕所述第二梯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二端的连接处转动至靠近所述第一梯柱组件的第一端的第一折叠位置;护栏组件(30),所述护栏组件(30)至少与所述第一折叠部件(10)和所述第二折叠部件(20)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护栏组件(30)具有第三打开位置和第三收纳位置,所述护栏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三打开位置时,所述护栏组件(30)位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和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柱组件包括:第一梯柱(11),所述第一梯柱(11)的第一端与所述挂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梯柱(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柱组件连接;第二梯柱(12),所述第二梯柱(12)与所述第一梯柱(11)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二梯柱(12)的第一端与所述挂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梯柱(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柱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位于所述第一梯柱(11)和所述第二梯柱(12)之间,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柱(1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柱(12)可活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包括:第一踏板(131),所述第一踏板(1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柱(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踏板(1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梯柱(12)可转动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131)多个地设置,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3)还包括:第一踏板连杆(132),所述第一踏板连杆(132)与各所述第一踏板(131)靠近所述第一梯柱(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踏板连杆(133),所述第二踏板连杆(133)与各所述第一踏板(131)靠近所述第二梯柱(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踏板(131)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一收纳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柱组件包括:第三梯柱(21),所述第三梯柱(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梯柱(11)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梯柱(21)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基础抵接;第四梯柱(22),所述第四梯柱(22)与所述第三梯柱(21)相对地设置,所述第四梯柱(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梯柱(12)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梯柱(22)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基础抵接;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位于所述第三梯柱(21)和所述第四梯柱(22)之间,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柱(2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梯柱(22)可活动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包括:第二踏板(231),所述第二踏板(2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梯柱(2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踏板(2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梯柱(22)可转动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231)多个地设置,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3)还包括:第三踏板连杆(232),所述第三踏板连杆(232)与各所述第二踏板(231)靠近所述第三梯柱(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四踏板连杆(233),所述第四踏板连杆(233)与各所述第二踏板(231)靠近所述第四梯柱(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踏板(231)同时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收纳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式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柱(11)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耳(111),所述第二梯柱(12)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耳(121);所述第三梯柱(21)靠近所述第一梯柱(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凸耳(211),所述第四梯柱(22)靠近所述第二梯柱(1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邓铁桥马辉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