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60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构筑物、民生构筑物领域的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技术方案为:水桥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坡面上的踏步,浮动式平台临坡设置,浮于踏步的下方水域;滑槽沿河道坡面上下设置,分别位于踏步的两侧;滑槽内设有滚轮、滚轮轴和滚轮杆;滚轮绕着滚轮轴旋转,并沿滑槽滚动;滚轮杆与滚轮轴固结;横向轴横向穿透浮动式平台;转动杆的一端与横向轴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滚轮杆固接。保证平台既不被水淹,又能在不同的水位时,都能真正发挥其亲水性,同时满足使用要求,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平台。可靠的平台。可靠的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构筑物、民生构筑物领域,尤其设计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桥,非水面上的交通桥,是一种自水面到岸上,有层层台阶的小码头,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使用。水桥在江南地区,在滨水城市的河道中,到处可见,是附近居民与河水亲近的场地。传统的水桥其实就是由地面至水面的台阶,最后一级台阶稍微宽度大点,或做成一个小平台,以便于人们临水活动。
[0003]在黑臭河道治理中,在美丽乡村治理中,河道整治中少不了要建较多的水桥,以保持乡村河道的原貌,也方便人们亲水。例如,在上海市奉贤、青浦、松江、金山和闵行等区,需要建设的水桥非常多,由此可见在江南水乡、滨水城市中,更是数不胜数。但有时因为水桥存在使用不便问题,只能尽量少设置。因此,也阻断了人们亲水休闲,降低了河道的质量。
[0004]现状的水桥平台顶面高程一般高于设计水位或常水位,平台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往往会因为水位降低时,台面离水平面较远,人们无法亲水;而在高水位时,平台面又往往被水淹没,让人们无法登台使用,且在水位下降后,平台面上残留污物,一片狼藉;平台因常常浸泡在水中,导致亲水平台不断损坏,给人们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0005]其次,现状水桥最后一级平台需要做基础,但因为旁临护岸,往往是平台断裂或倾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状的水桥平台施工复杂,施工时需要设置临时施工围堰,以保证平台的基础等结构能正常施工。
[0006]上述表明,现状的水桥平台受水位影响较大,难以发挥真正的亲水性,且存在安全隐患;材料和施工费用大,景观效果差,名不副实,难以满足人们亲水和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保证平台既不被水淹,又能在不同的水位时,都能真正发挥其亲水性,同时满足使用要求,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平台。
[0008]技术方案为: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坡面上的踏步,浮动式平台临坡设置,浮于踏步的下方水域;滑槽沿河道坡面上下设置,分别位于踏步的两侧;浮动式平台由转动杆与所述滑槽连接,组成一个链杆构件,完成浮力传递。
[000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滑槽内设有滚轮、滚轮轴和滚轮杆;滚轮绕着滚轮轴旋转,并沿滑槽滚动;滚轮杆与滚轮轴固结;横向轴横向穿透浮动式平台;转动杆的一端与横向轴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滚轮杆固接。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浮动式平台包括位于中间的主体块和位于主体块两侧的辅助块,辅助块的底部与静水位E持平;主体块的底部低于静水位E。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主体块的前段为与踏步的搭接段,前段的高度与踏步的高度相同,主体块的后段为主浮力段,后段的高度大于前段的高度。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浮动式平台外为钢筋笼,内填EPS泡沫板。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滑槽为上板面设有纵向槽的箱体,滚轮杆从纵向槽内穿出,并能沿纵向槽滑动。
[001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水桥,现有水桥均采用固定的结构形式,无法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和水中操作。本专利技术由固定的踏步和浮动式平台组成。浮动式平台,漂浮在水面上,与岸坡上固定踏步,一并构成可以随水位升降的水桥,人们可以随时在闲暇时去河道水边放松身心,飘浮的平台带给人们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其设计的理念是让人们在不同的水位都能接近河水,为河道周边创造具有社会吸引力的场所和休闲地。
[0015]这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适用于新建河道护岸,也适用于在现有河道护岸中增建,或现有水桥改建,对现状护岸结构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如果没有踏步,只需要增设踏步即可,同时增加浮动式平台。在已有踏步的护岸,只需要在踏步两侧增设滑槽和浮动式平台即可。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桥随水位升降技术,为城市市民和游人提供一种自动随水位升降的水桥。
[0018]2、本专利技术以EPS泡沫板为水桥的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水的浮力,带动平台上下移动,与水位同步,真正实现了亲水性,使水桥的亲水性名副其实。
[0019]3、本专利技术固定于岸上的滑槽与水中的平台采用滑动式连接,平台转动杆一端与岸边的滑槽内的滚轮铰接,可以上下转动;滚轮可沿着滑槽直线滑动,平台随着水位升降,在不同的水位时,始终保持着水桥踏步与平台的交通。
[0020]4、利用固定的滑槽既限制平台的移动范围,又给平台上下浮动提供了滑行的轨道。滑槽与滚轮配置适用性较强,滑槽可以斜向设置,与河道坡面一致;也可以垂直设置,与直立式岸墙吻合。
[0021]5、以EPS泡沫板为浮动式平台,既提供了活动平台,又自带浮力,无需为平台再设置提供浮力的措施。材料便宜,制作简单。滑槽、滚轮、浮动式平台,均可以标准化工厂制作,现场安装。
[0022]6、随水位升降的水桥,改变了传统水桥固定的建筑模式,这一变化,大大提升了水桥的整体功能和设计理念,可提高水桥的亲水性,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省工程投资。水桥在城市河道、湖泊中应用较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水桥装置平面布置图。
[0024]图2为最高水位状态下,水桥装置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5]图3为最低水位状态下,水桥装置纵向剖面示意图。
[0026]图4为图1的A

A横剖面图。
[0027]图5为水桥装置的纵剖面详图。
[0028]图6为滑槽滚轮剖面及组装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浮动式平台;2、主体块;3、辅助块;4、踏步;5、钢筋笼;6、EPS泡沫板;7、防水防滑板;8、横向轴;9、转动杆;10、滚轮;11、滑槽;12、滚轮杆;13、滚轮轴;14、河道
坡面;A、最低水位;B、河底;C、最高水位;D、地面或堤顶;E、静水位;L、滑槽长度;L1、辅助块长度;H、后段高度;h、前段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水桥均采用固定的结构形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由固定的踏步4和浮动式平台1组成。固定的踏步4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包括固定在河道坡面(14)上的踏步(4),其特征在于:浮动式平台(1)临坡设置,浮于所述踏步(4)的下方水域;滑槽(11)沿所述河道坡面(14)上下设置,分别位于所述踏步(4)的两侧;所述浮动式平台(1)由转动杆(9)与所述滑槽(11)连接,形成链杆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内设有滚轮(10)、滚轮轴(13)和滚轮杆(12);所述滚轮(10)绕着所述滚轮轴(13)旋转,并沿所述滑槽(11)滚动;所述滚轮杆(12)与所述滚轮轴(13)固结;横向轴(8)横向穿透所述浮动式平台(1);所述转动杆(9)的一端与所述横向轴(8)的端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滚轮杆(12)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随水位升降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唐琛晨桂青陈命男徐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