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特别涉及一种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印刷行业中,由于传统基础油墨的黄、品红、青、黑四色(实际使用时,部分企业也称黄、红、蓝、墨四色)印刷的色域有限,不能满足人们对颜色效果的需求。为使印刷品获得特殊的表面颜色效果,印刷行业早已使用专色印刷来拓宽色域,以使印刷呈现更多的颜色。
[0003]所谓专色是指用传统四原色墨网点叠合呈现不出的颜色,即超出传统四色印刷色域的颜色。对于专色墨调配一般包括传统人工经验配色、计算机配色两大类,目前计算机配色应用不成熟且数据库建立难度高,根据计算机配色印刷的产品颜色差异大,因此大多数印刷企业调配专色油墨仍以人工经验配色为主。而人工经验配色准确性及效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经常出现调配量过剩或调配作废的现象,因此,大多数印刷企业库存大量专色余墨。
[0004]当前,主要通过余墨再配色进行专色余墨的消化,可以根据专色余墨与待配目标色组分及色相的相似性,在该专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基础油墨的预设浓度梯度制作基墨样品,并构建基础油墨及基材数据库;采用100%浓度的专色余墨模拟胶印打样,并构建余墨数据库;根据目标专色筛选与目标专色色差最小的余墨、相应的基墨和基材构建配色数据库,并以极小化光谱误差为目标函数,迭代计算求解谱差最小的初始配方;利用初始配方打样,并计算初始配方样品与目标专色的色差,以极小化色差为目标函数,迭代计算求解色差最小的修正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础油墨的预设浓度梯度制作基墨样品,并构建基础油墨及基材数据库的步骤包括:选定用于配色的基础油墨,根据不同浓度梯度的基础油墨模拟胶印打样;测量基础油墨浓度梯度样条与打样基材的可见光光谱反射率;根据K
‑
M理论获取各浓度梯度基墨样条与基材的吸收散射比;将各基础油墨浓度梯度样条的吸收散射比与基材吸收散射比的差值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法求解,获得基础油墨的单位吸收散射比,并构建墨数据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100%浓度的专色余墨模拟胶印打样,并构建余墨数据库的步骤包括:采用100%浓度的专色余墨模拟胶印打样;测量余墨样条的可见光光谱反射率;根据K
‑
M理论获取余墨的吸收散射比,并构建余墨数据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专色筛选与目标专色色差最小的余墨、相应的基墨和基材构建配色数据库,并以极小化光谱误差为目标函数,迭代计算求解谱差最小的初始配方的步骤包括:测量目标专色样品的可见光光谱反射率,并计算出目标专色的吸收散射比;从余墨数据库和基础油墨及基材数据库中筛选与目标专色色差最小的余墨、合适的基础油墨以及与目标专色相同或相近的基材构建配色数据库;基于K
‑
M理论的光谱预测算法以极小化光谱误差为目标函数,进行迭代计算求解谱差最小的初始配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印专色余墨再配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初始配方打样,并计算初始配方样品与目标专色的色差,以极小化色差为目标函数,迭代计算求解色差最小的修正配方的步骤包括:将初始配方样条与目标专色的颜色三刺激值差值delta XYZ对目标专色三刺激值进行补偿,并以极小化色差为目标函数,迭代计算求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太川,贾圆圆,李静,吕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