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7479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场耦合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建设绿色“海绵城市”和解决城市雨季内涝问题,修建城市地下调蓄水库成为了解决办法之一。土体渗流

应力耦合的数值模拟技术在地下工程、基坑等学科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建立渗流

应力耦合数值计算平台,地下结构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复杂三维渗流、应力场问题得到科学分析与合理预测。此项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保证了工程结构后期使用的安全和可靠。
[0003]我国的黄土土质分布广泛,黄土的湿陷性是不同于其他土质条件,遇水会导致结构强度发生改变。这种特性在工程实际中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建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开裂等。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地下调蓄水库更易遇到此类工程问题。而传统工程模拟中并未能考虑在土、结构互相作用在非饱和渗流水分场、力学场应力耦合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构建调蓄水库混凝土几何结构、土体几何结构模型;步骤2:设置土体、水库混凝土材料各参数;步骤3:定义“广义拉伸”、压力函数变量、土的强度指标和模量关于有效饱和度函数变量;步骤4:设置“固体力学”并设置各边界条件;增加“理查兹方程”并划分网格;步骤5:设置水体“流体属性”“基本属性”各参数;步骤6:添加“研究”并计算“研究1”;步骤7:对水库边界再次进行“布尔操作和分割”;步骤8:设定“理查兹方程”参数;步骤9:基于“研究1”,使用“辅助扫描”添加水库注水功能;添加并设定“研究2”时间单位、时间步;步骤10:添加并设定“固体力学”并设置各参数条件;步骤11:基于“研究2”,添加并设定“研究3”;步骤12:结果计算后数据成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1:打开COMSOL软件,在“新建”点击“模型向导”,接下来在“选择空间维度”点击“二维”;步骤1.2:接上一步,进入到“选择物理场”界面,选择“结构力学”模块,在该模块树中选择并添加物理场接口——“固体力学”;步骤1.3:接上一步,接着点击“研究”,在“选择研究”点击“一般研究”,并在该板块树中选择“稳态”;后点击“完成”;步骤1.4:接上一步,为构建水库、土体几何模型进入下一界面;在模型开发器中选择“几何”,右键“几何”选择“矩形”,该矩形A作为土体结构;在“几何设置”的“大小和形状”中分别设置“宽度”为a,“高度”为b,在“设置”窗口点击“构建选定对象”;再绘制矩形B,右键“几何”选择“矩形”在“几何设置”的“大小和形状”中分别设置“宽度”为c,“高度”为d;在“图形”窗口栏选择“编辑”将矩形B移动到矩形A中部,在菜单栏选择“几何”中“布尔操作和分割”下的“差集”;然后在“差集”中将“要添加的对象”选为矩形A并激活,将“要减去的对象”选为矩形B并激活,点击“构建选定对象”;再回到“几何”右键“矩形”绘制“宽度”为c,“高度”为d的矩形B2和B大小一致,点击绘制;在“图形”栏选择“编辑”将B2一定到矩形A的空白位置处;采取同上述步骤相同的原理,再绘制宽e,高f的矩形C,然后将矩形C移动到矩形B的中部,再使用“差集”,用矩形B减去矩形C,并点击“构建选定对象”得到水库内无立柱框架结构D;添加立柱,仍旧右键“几何”选择“矩形”,依次设置若根个宽为g,高度为h的立柱E、F、G

;均匀分布这些立柱在矩形D结构中的位置,再利用“布尔操作和分割”下的“并集”,将水库框架D和立柱E、F、G

作为并集对象,点击“构建选定对象”;以上得到周围土体——域1、水库结构——域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2.1:在模型开发器中,右键“材料”选择“空材料”修改为“土”,将“几何实体层”“域”设定为“1”并激活;再从材料属性中找到“粘聚力”、“内摩擦角”增加到该“材料属性明细”,依次输入土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右键“材料”选择“空材料”修改为“混凝土”,将“几何实体层”“域”设定为“2”并激活;再从材料属性中找到“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双轴抗压强度”增加到该“材料属性明细”,依次输入混凝土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密度”、“单轴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双轴抗压强度”;步骤2.2:在模型开发器中,“几何”树的最后的“形成装配体”并选择全部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3.1:在模型开发器中,右键单击“定义”在“组件耦合”下选择“广义拉伸”,在“图形”界面“几何实体层”选择“边界”,将矩形D结构的上下边界作为“源选择”,并将“目标映射”“x,y”均修改为大写;将“源”中“源坐标系”修改为“材料(X,Y,Z)”;再次右键单击“定义”在“组件耦合”下选择“广义拉伸”,在“图形”界面“几何实体层”选择“边界”,将矩形D结构的左右边界作为“源选择”,并将“目标映射”“x,y”均修改为大写;将“源”中“源坐标系”修改为“材料(X,Y,Z)”;步骤3.2:在“模型开发器”下“组件”“定义”右键选择“变量”,设置侧边和底边的水压力函数,即侧边函数为随着水库高度变化的压力函数——load1=H*9.8*(h1<y<h2),并设定水库底部随水位高度变化的竖直向压力,load2=water_h*9.8;添加“C=

15.8*log(dl.Se)+98.3”、、采用插值法,在“全局定义”下选用“插值”,输入t值及其函数f(t),即“f(0.6)=11000000,f(0.7)=10000000,f(0.75)=9500000,f(0.8)=9000000,f(0.85)=8500000,f(0.9)=8000000,f(0.95)=7500000,f(1.0)=7000000,f(1.05)=6900000”;在“组件”的“定义”下的“变量”中写入“E=Eint(dl.Se)”;在“全局定义”右键“变量”设定“H=(y

h1)*(h1<y<h2)”和water_h=0,上式中h1是水库底边注水起始位置,h2是水库注水上限,water_h为水库储水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库增湿作用下土

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4.1:“模型开发器”下“固体力学”,“线弹性材料”右键选择“土壤塑性”、“混凝土”;其中,“土壤塑性”选择“域1”部分,“混凝土”选择“域2”部分,“屈服准则”采用“Drucker

Prager”并选择“匹配莫尔

库伦准则”,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选自“来自材料”;步骤4.2:在菜单栏“物理场”“域”中选择“重力”其作用域为全部域;“边界”中选择“固定约束”作用边界为域1的下边界;并选择“对称”作用边界为域2的左右边界;在“边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亮刘晓东杜欣谕马宗源王松鹤张昭张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