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保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741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保安器,它由过压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组成,所述的过压保护器包括气体放电管和并接在放电管两端的,由套筒、易熔片和信号杆组成的过压接地装置。所述的过流保护器包括热线圈和由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该保安器在过载时能有效地保护主机设备,又不会使保安器本身遭到破坏。(*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保安器,它由过压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组成。过压保护器包括气体放电管,过流保护器包括热线圈和由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目前通信设备上普遍使用的一种保安装置主要由气体放电管、热线圈、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组成。气体放电管构成过压保护装置,热线圈及由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组成了过流保护器,其电原理图如图4所示,F为气体放电管,Rx为热线圈,K为由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过流接地装置的一端接热线圈的输出端d,另一端接地。这种保安装置可以在过压或过流时保护主机设备。其不足之处是当过压时,放电管放电导通,电流经放电管流入地下。但是,在故障排除前,放电管始终处于放电状态直至放电管被损坏。当过流时,过流接地装置动作使电流入地,但是,由于是线圈后接地,所以过载电流仍然要流经热线圈,稍长时间线圈便烧坏。上述两种情况均会产生高温,使保护器塑料外壳软化甚至燃烧,造成事故。此外,这种保护器的接触簧片头部的横截面为两半圆形,由于加工时很难使其成为标准的圆形,在与接插件接触时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过载时既能有效地保护主机设备,又不使其本身遭到破坏的保安器,而且与接插件能可靠地接触。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它由过压保护器和过流保护器组成,所述的过压保护器包括气体放电管,所述的过流保护器包括热线圈和由热线圈芯、联接件和地线簧片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过压保护器有包括套筒、易熔片和信号杆的过压接地装置,该装置并接在放电管两端,所述的过流接地装置的一端联接热线圈的输入端C,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其接触簧片头部的两簧舌的纵截面呈X形,两簧舌的相对面有凹槽。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3.是接触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电原理图。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由过压保护器(11)和过流保护器(12)组成。过压保护器(11)包括气体放电管(3)和过压接地装置(10)。放电管(3)可选用R250型二极气体放电管。过压接地装置(10)包括套筒(5)、易熔片(4)和信号杆(1),套筒(5)可以是铜质的。易熔片(4)为铅锡材料制成,其熔化温度为185℃。放电管(3)和易熔片(4)置于套筒(5)内,在压簧(2)的作用下,过压接地装置(10)的一端即信号杆(1)与放电管(3)的一端接触,另一端即套筒(5)通过易熔片(4)与放电管(3)的另一端接触,即过压接地装置(10)并接在放电管(3)的两端。由于易熔片(4)的存在,套筒(5)与信号杆(1)不接触,过流保护器(12)包括热线圈(8)和由热线圈芯(7)、联接件(6)和地线簧片(16)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13)。热线圈芯(7)和联接件(6)用低熔点合金焊接为一体,低熔点合金为铅锡铋镉系统。热线圈(8)用康铜丝绕制而成。置于热线圈芯(7)上。过流接地装置(13)的一端,即联接件(6)连接于热线圈(8)的输入端C,另一端即地线簧片(16)通过地线杆(17)接地。主机设备正常工作时,工作电流从a、b端输入,流经热线圈(8),从a′、b′端输出。此时放电管(3)不放电,热线圈(8)不发热,过压接地装置(10)和过流接地装置(13)均不动作。当过压时,例如220伏的市电或550伏的无轨电车线搭碰在通信线路上时,放电管(3)放电,产生热量。由于放电管(3)置于套筒(5)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从而造成高温环境使套筒(5)内的易熔片(4)熔化。此时,信号杆(1)在压簧(2)作用下与套筒(5)接触,将放电管(3)短接,放电管(3)停止放电。过载电流经过与信号杆(1)相连的地线杆(17)流入地下,同时通过信号杆(1)发出故障信号通知维护人员。当过流时,例如用户话机短路,造成回路电流过大或潜流进入设备。此时放电管(3)不放电,大电流流经热线圈(8)使其发热,焊接联接件(6)和热线圈芯(7)的低熔点合金熔化,联接件(6)在压簧(2)作用下与地线簧片(16)和信号杆(1)接触,电流通过与地线簧片(16)连接的地线杆(17)流入地下,同时通过信号杆(1)发出故障信号通知维护人员。本技术对保护器的输入、输出端的接触簧片(9)也作了改进,将接触簧片(9)头部的两簧舌(14)的纵截面制成X形,在两簧舌(14)的相对面压出凹槽(15)。这样的结构不仅增大了簧舌的接触面,而且使簧舌对接插件的夹持力也大大增加。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优点1.在过压保护器中增加了过压接地装置,不仅使过载时接地更为可靠,而且保护了放电管不被破坏;2.变过流接地装置为热线圈前接地,保护了热线圈在过载时不被破坏;3.接触簧片结构的改进使之与接插件能可靠地连接,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设备保安器,由过压保护器(11)和过流保护器(12)组成,所述的过压保护器(11)包括气体放电管(3),所述的过流保护器(12)包括热线圈(8)和由热线圈芯(7)、联接件(6)和地线簧片(16)组成的过流接地装置(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的过压保护器(11)有包括套筒(5)、易熔片(4)和信号杆(1)的过压接地装置(10),该装置并接在放电管(3)两端,所述的过流接地装置(13)的一端联接热线圈(8)的输入端C,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设备保安器,由过压保护器(11)和过流保护器(12)组成,所述的过压保护器(11)包括气体放电管(3),所述的过流保护器(12)包括热线圈(8)和由热线圈芯(7)、联接件(6)和地线簧片(16)组成的过流接地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根宝马忠正
申请(专利权)人:邮电部景德镇通信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