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及其监测管控和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源地水质保障
,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 水质保障结构及其监测管控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多数城市是通过加强水源地管理并采取围挡、植草沟、沉砂池、表土覆盖等措 施进行应对。但上述方法主要是削减陆上施工汇流进入饮用水源地的污染物指标,无法解 决饮用水源地水下施工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并且一旦发生水质污染事件,无法采取及时 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污染事件进一步扩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 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本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方案无法解决水下施工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 开发有效措施应对突发水质污染状况,降低了饮用水源地水下施工带来的水质污染风险。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饮用水源地(2)的水源保护工程施工区域(3)下游侧依次设置多道过滤拦污带(4),所述过滤拦污带(4)的两端与饮用水源地(2)岸边的乔木(13)或现有稳定构筑物(14)连接,在施工区域(3)的上游、施工区域(3)、施工区域(3)的下游以及饮用水源地的取水口(6)位置分别设置水质监测点(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拦污带(4)包括浮漂围油栅(8),浮漂围油栅(8)下方沿浮漂围油栅(8)长度方向间隔连接混凝土预制块(12),混凝土预制块(12)沉于水底,所述浮漂围油栅(8)的下方连接拦网结构,拦网结构的下部与混凝土预制块(12)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块(12)与浮漂围油栅(8)之间通过第一钢丝绳(11)连接,所述浮漂围油栅(8)的下方沿浮漂围油栅(8)长度方向连接第二钢丝绳(15),第二钢丝绳(15)的两端分别与饮用水源地(2)两岸边的乔木(13)或现有稳定构筑物(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结构包括相叠的尼龙网(10)和非织造土工布(9),所述尼龙网(10)设置在非织造土工布(9)的下游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工程施工期水质保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围油栅(8)和第二钢丝绳(15)的长度为施工期的饮用水源地(2)高水位对应水面宽度再加1%~3%的水面宽度,所述第一钢丝绳(11)长度按施工期的饮用水源地(2)高水位对应水深再加1%~3%的水深。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饮用水源地水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武,周天驰,唐颖栋,杨明轩,吕权伟,黄艳芳,宋卓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