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718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0:1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包括行走组件、诱捕组件和残骸去除组件,行走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若干支撑柱、驱动电机、传动件、转轴和越障轮,若干支撑柱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的上部,第二支撑板安装于若干支撑柱的上部,驱动电机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的上部,传动件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的上部,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转轴与传动件传动相连,越障轮安装于转轴的外侧,诱捕组件包括支撑杆、若干诱捕灯、连接杆和电网,残骸去除组件包括升降件、连接架、刷环和刷毛。本方案,简便的实现诱捕组件的移动,便于扩大诱捕的范围,同是,可以定期对电网上残骸进行清洁,便于后续的诱捕。后续的诱捕。后续的诱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有机大米种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大米指的是栽种稻米的过程中,使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种出来的大米。有机大米必须是种植改良场推荐的良质米品种,而且在栽培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
[0003]有机大米种植过程中,对于虫害的处理,一般是通过生物、物理方法或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治病虫害,其生物除虫方法,是通过在水稻田中喂养青蛙、养鸡等动物,来捕食害虫,采用物理方法一般是通过设置诱虫装置,对害虫进行诱捕,去除病虫害。
[0004]但是,目前的诱虫装置在使用时,一般是固定在稻田的相应部位,导致其对害虫的诱捕范围有限,需要设置多个相互配合的诱捕装置,才能满足诱捕需求,且现有的诱虫装置在诱虫一段时间后,对诱虫的残骸处理不便,导致再次进入害虫灭杀装置中的害虫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害虫灭杀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组件(100),所述行走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10)、第二支撑板(120)、若干支撑柱(130)、驱动电机(140)、传动件(150)、转轴(160)和越障轮(170),若干所述支撑柱(13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板(120)安装于若干所述支撑柱(130)的上部,所述驱动电机(14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上部,所述传动件(15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上部,所述转轴(160)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中部,所述转轴(160)与所述传动件(150)传动相连,所述越障轮(170)安装于所述转轴(160)的外侧;诱捕组件(200),所述诱捕组件(200)包括支撑杆(210)、若干诱捕灯(220)、连接杆(230)和电网(240),所述支撑杆(210)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20)的上部,若干所述诱捕灯(220)分别安装于所述诱捕灯(220)的侧部,所述连接杆(230)安装于所述支撑杆(210)的上部,所述电网(240)安装于所述连接杆(230)的外侧,所述电网(240)罩设于若干所述诱捕灯(220)的外侧;残骸去除组件(300),所述残骸去除组件(300)包括升降件(310)、连接架(320)、刷环(330)和刷毛(340),所述升降件(310)安装于所述连接杆(230)的上部,所述连接架(320)安装于所述升降件(310)的输出端,所述刷环(330)安装于所述连接架(320)的内侧,所述刷毛(340)安装于所述刷环(330)的内侧,所述刷毛(340)的端部与所述电网(240)的侧壁相抵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30)的下侧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之间设置有第一斜撑(131),所述支撑柱(130)的上侧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20)之间设置有第二斜撑(13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大米种植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振龙吴嘉威吴金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实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