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设置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内部的信号增强层,所述信号增强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硬化层、基材层、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顶端的第一透明天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底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所述基材层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靠近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三角形的开口槽,所述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的顶端边缘设置有矩形的开口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殊外形和尺寸的透明天线设置在手机保护壳上,增强了手机在信号较弱处的手机信号。增强了手机在信号较弱处的手机信号。增强了手机在信号较弱处的手机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站,电梯及地下车库等信号较弱的地方,经常性的会出现手机无法正常接打电话等情况。现有技术中手机壳往往只有保护作用,且现有的透明天线的结构、外形设计往往不能和手机原天线匹配,不能达到较好的增强手机信号的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手机壳上设置一种特殊结构设计的透明天线,对手机壳外观无影响的情况下,同时增强了手机在信号较弱处的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设置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内部的信号增强层,所述信号增强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硬化层、基材层、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顶端的第一透明天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底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所述基材层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靠近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三角形的开口槽,所述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的顶端边缘设置有矩形的开口槽。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材层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通过透明胶层固定。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材层的大小与外形与手机保护壳本体底面的大小和外形一致。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的线宽为1~15μm,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所述第二透明天线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所述第三透明天线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设置在所述基材层的凹槽内。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明天线、第二透明天线、第三透明天线的材料为铜或纳米银。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硬化层的材料为PET或二氧化硅。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UV胶或PET。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通过特殊外形和尺寸的透明天线设置在手机保护壳上,实现在不影响手机保护壳外观的基础上同时增强了手机在信号较弱处的手机信号;该透明天线是根据手机内置天线的结构形式及结合金属
网格的电性能仿真设计得到,因此本技术的透明天线通过与手机内部原天线配合,组成作为手机原天线寄生耦合单元,可提升手机天线效率及隔离度,进而提升手机信号接收灵敏度,使手机在信号较弱的区域,仍然可以保持有较好的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信号增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A
‑
A剖面的示意图。
[0017]图中:1
‑
手机保护壳本体、2
‑
信号增强层、21
‑
硬化层、22基材层、23
‑
第一透明天线、24
‑
第二透明天线、25
‑
第三透明天线、3
‑
透明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1、设置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内部的信号增强层2,所述信号增强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硬化层21、基材层22、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顶端的第一透明天线23,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底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所述基材层22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靠近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三角形的开口槽,所述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的顶端边缘设置有矩形的开口槽。
[0020]具体的,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材料为硅胶、TPU、ABS、PC等材质制作成型,用于保护手机。
[0021]具体的,请参阅图2、3,所述信号增强层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硬化层21、基材层22,设置在所述基材层未设置所述硬化层一侧面顶端的金属网格结构的第一透明天线23,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未设置所述硬化层一侧面底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金属网格结构的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所述硬化层21的材料为PET或二氧化硅,所述硬化层21用于保护基材层22和第一、二、三透明天线;所述基材层22的材料为UV胶或PET,当所述基材层22采用UV胶时,通过在UV胶上印出凹槽通道后,向凹槽内放置Cu或纳米银形成透明天线,即透明天线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2的凹槽内,当基材层22采用PET材料时,所述透明天线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2的表面。所述基材层22上的透明天线包括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的材料为Cu或纳米银、线宽为1~15μm,其均为网状网格构造,网状网格构造使得天线得以透明,不会影响手机保护壳本体1的外观,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处于所述基材层22的同一侧面上,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的大小是原手机天线的1.5倍左右。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外形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形状为长方形的顶端边缘开设三角形槽口的外形,该三角形槽口开设
在顶端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透明天线24外形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所述第二透明天线24形状为长方形的顶端边缘开设矩形槽口的外形,该矩形槽口开设在顶端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透明天线25外形的长为5~40mm、宽为3~10mm,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5形状为长方形的顶端边缘开设矩形槽口的外形,该矩形槽口开设在顶端边缘偏向一侧边的位置,所述三角形槽口与矩形槽口的尺寸根据手机原天线的尺寸选择。以上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的外形是通过手机内置天线的结构形式结合金属网格的电性能仿真设计得到,该外形可以显著提升信号质量,该外形的透明天线通过与手机内部原天线配合,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组成作为手机原天线寄生耦合单元,可提升手机天线效率及隔离度,进而提升手机信号接收灵敏度,使手机在信号较弱的区域,仍然可以保持有较好的信号质量,未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保护壳本体(1)、设置在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内部的信号增强层(2),所述信号增强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硬化层(21)、基材层(22)、透明天线,所述透明天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材层顶端的第一透明天线(23),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底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所述基材层(22)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靠近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所述第一透明天线(23)的顶端边缘设置有三角形的开口槽,所述第二透明天线(24)、第三透明天线(25)的顶端边缘设置有矩形的开口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2)设置透明天线的一侧面与所述手机保护壳本体(1)通过透明胶层(3)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2)的大小与外形与手机保护壳本体(1)底面的大小和外形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良,陈庆中,胡营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