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灯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92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灯带,包括固定条和光学透镜,所述固定条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防护套的一端套接有尾塞,所述尾塞通过卡槽与固定凸起进行连接,所述防护套的底部表面固定有限位凸起,所述防护套靠近限位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通过凹槽与限位凸起进行对接,所述固定夹的一侧连接有活动轴。该新型灯带,将固定夹旋转打开,再将固定夹与防护套进行对接,使得固定夹通过凹槽与防护套表面的限位凸起进行对接,通过限位凸起使得固定夹均匀分布在防护套的表面,然后将固定夹一侧的安装孔与墙面预先开设有的孔位对接,再用配套螺栓拧紧固定,从而防止该灯带与墙面固定时长短不一造成偏移。长短不一造成偏移。长短不一造成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灯带


[0001]本技术涉及灯带
,具体为一种新型灯带。

技术介绍

[0002]LED灯带是指把LED灯装在带状的柔性线路板板或硬板上,因其产品形状象一条带子一样而得名,因为使用寿命长,又非常节能和绿色环保而逐渐在各种装饰行业中崭露头角,LED灯带常规分为柔性LED灯带和LED硬灯条两种,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广告、照明、轮船、酒吧等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灯带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但是这种仍然存在着灯带与墙面进行固定时容易造成安装偏移等问题。
[0003]目前市场上的新型灯带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新型灯带有这样的缺点:灯带与墙面进行固定时容易造成安装偏移,灯带与尾塞连接时容易脱落和灯带发光不均匀。因此要对现在的新型灯带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灯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灯带与墙面进行固定时容易造成安装偏移,灯带与尾塞连接时容易脱落和灯带发光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灯带,包括固定条和光学透镜,所述固定条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防护套的一端套接有尾塞,所述尾塞通过卡槽与固定凸起进行连接,所述防护套的底部表面固定有限位凸起,所述防护套靠近限位凸起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通过凹槽与限位凸起进行对接;
[0006]所述固定夹的一侧连接有活动轴,所述固定夹远离活动轴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条的表面连接有焊盘,所述焊盘与支架进行连接,所述支架远离焊盘的一侧连接有线路板,所述光学透镜与线路板进行连接,所述光学透镜的内部安装有晶片,所述晶片与荧光体进行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的截面形状为“D”字型,且防护套的最大开口宽度与固定条的宽度相匹配,并且防护套表面的剪刀标记呈等间隔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凸起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固定凸起关于防护套的表面呈等间隔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尾塞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且尾塞两侧卡槽的开口宽度小于固定凸起的最大宽度,并且尾塞通过卡槽与固定凸起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关于防护套的表面呈等间隔分布,且限位凸起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匹配,并且限位凸起通过凹槽与固定夹之间构成插接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新型灯带,将固定夹旋转打开,再将固定夹与防护套进行对接,使得固定夹
通过凹槽与防护套表面的限位凸起进行对接,通过限位凸起使得固定夹均匀分布在防护套的表面,然后将固定夹一侧的安装孔与墙面预先开设有的孔位对接,再用配套螺栓拧紧固定,从而防止该灯带与墙面固定时长短不一造成偏移;
[0013](2)、该新型灯带,将灯带的一端与尾塞进行对接,使得防护套两侧的固定凸起通过卡槽与尾塞进行卡合连接,从而使得该灯带与尾塞进行固定,防止尾塞随意脱落;
[0014](3)、该新型灯带,将带有灯片的固定条与防护套进行对接,使得固定条插入防护套的内部,再将灯带一端的线路板与控制开关进行连接,接通电源使得荧光体发光,使得光线穿过光学透镜,再通过防护套均匀折射出来,从而方便该灯带均匀发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左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仰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固定条;2、防护套;3、固定凸起;4、尾塞;5、卡槽;6、限位凸起;7、固定夹;8、凹槽;9、活动轴;10、安装孔;11、焊盘;12、支架;13、线路板;14、光学透镜;15、晶片;16、荧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灯带,包括固定条1、防护套2、固定凸起3、尾塞4、卡槽5、限位凸起6、固定夹7、凹槽8、活动轴9、安装孔10、焊盘11、支架12、线路板13、光学透镜14、晶片15和荧光体16,所述固定条1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套2,所述防护套2的截面形状为“D”字型,且防护套2的最大开口宽度与固定条1的宽度相匹配,并且防护套2表面的剪刀标记呈等间隔分布,通过防护套2将光线均匀折射出来,方便该灯带均匀发光,所述防护套2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凸起3,所述固定凸起3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固定凸起3关于防护套2的表面呈等间隔分布,通过固定凸起3与尾塞4进行对接,防止尾塞4随意脱落,所述防护套2的一端套接有尾塞4,所述尾塞4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且尾塞4两侧卡槽5的开口宽度小于固定凸起3的最大宽度,并且尾塞4通过卡槽5与固定凸起3之间构成卡合结构,通过尾塞4与防护套2对接,方便对防护套2的一端开口处进行封闭,所述尾塞4通过卡槽5与固定凸起3进行连接,所述防护套2的底部表面固定有限位凸起6,所述限位凸起6关于防护套2的表面呈等间隔分布,且限位凸起6的尺寸与凹槽8的尺寸相匹配,并且限位凸起6通过凹槽8与固定夹7之间构成插接结构,通过限位凸起6与固定夹7对接,防止固定夹7在安装时左右偏移,所述防护套2靠近限位凸起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夹7,所述固定夹7通过凹槽8与限位凸起6进行对接;
[0022]所述固定夹7的一侧连接有活动轴9,所述固定夹7远离活动轴9的一侧开设有安装
孔10,所述固定条1的表面连接有焊盘11,所述焊盘11与支架12进行连接,所述支架12远离焊盘11的一侧连接有线路板13,所述光学透镜14与线路板13进行连接,所述光学透镜14的内部安装有晶片15,所述晶片15与荧光体16进行连接。
[00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灯带时,首先将带有灯片的固定条1与防护套2进行对接,使得固定条1插入防护套2的内部,当需要对该灯带的一端进行封闭时,用剪刀从防护套2表面的标记处将灯带剪开,再将灯带的一端与尾塞4进行对接,使得防护套2两侧的固定凸起3通过卡槽5与尾塞4进行卡合连接,从而使得该灯带与尾塞4进行固定,防止尾塞4随意脱落,再将灯带另一端的线路板13与控制开关进行连接,接通电源使得荧光体16发光,使得光线穿过光学透镜14,再通过防护套2均匀折射出来,当需要将该灯带固定到墙面上时,先将固定夹7绕着活动轴9进行旋转打开,再将固定夹7与防护套2进行对接,使得固定夹7通过凹槽8与防护套2表面的限位凸起6进行对接,通过限位凸起6使得固定夹7均匀分布在防护套2的表面,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灯带,包括固定条(1)和光学透镜(1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1)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套(2),所述防护套(2)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固定凸起(3),所述防护套(2)的一端套接有尾塞(4),所述尾塞(4)通过卡槽(5)与固定凸起(3)进行连接,所述防护套(2)的底部表面固定有限位凸起(6),所述防护套(2)靠近限位凸起(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夹(7),所述固定夹(7)通过凹槽(8)与限位凸起(6)进行对接;所述固定夹(7)的一侧连接有活动轴(9),所述固定夹(7)远离活动轴(9)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10),所述固定条(1)的表面连接有焊盘(11),所述焊盘(11)与支架(12)进行连接,所述支架(12)远离焊盘(11)的一侧连接有线路板(13),所述光学透镜(14)与线路板(13)进行连接,所述光学透镜(14)的内部安装有晶片(15),所述晶片(15)与荧光体(16)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华张小斌陈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工业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