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78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包括:胃镜通道、吸引通道、外壁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球囊连接管和胃镜咬口固定器;吸引通道内壁紧贴于胃镜通道外壁;外壁球囊完全抽空时内壁紧贴于胃镜通道外壁;外壁球囊固定于胃镜通道外壁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第一球囊位于胃镜咬口固定器和第二球囊之间;吸引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吸引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吸引孔;球囊连接管连接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的内部,压力同步小气囊设置于球囊连接管头部开口与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所述无痛胃镜治疗时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外壁球囊充盈后套管管壁与食管管壁贴合度高,吸引通道与吸引孔能够吸引反流的液体,有效防止误吸。有效防止误吸。有效防止误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过静脉麻醉方式实现无痛胃镜的检查与治疗已成为未来医疗趋势。由于麻醉状态下咽反射会明显减弱,因此患者需要在严格空腹状态下进行无痛胃镜。否则,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后被吸入气管会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临床上仍存在诸多静脉麻醉高风险而无法进行无痛胃镜的情况,如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需行急诊胃镜、胃镜取出胃食管异物、超声内镜检查时胃食管腔内大量注水、胃食管粘膜病变胃镜下治疗时大量液体冲洗治疗等。上述胃镜治疗操作耗时长、治疗时需患者配合保持无呕吐的良好状态进行,同时因操作需要可能反复多次进出咽喉部,从而极大程度加重了患者的不适感。
[0003]现有技术中,无痛胃镜套管与食管管壁贴合度不高,导致仍有大量液体通过套管与食管壁的间隙中反流至咽喉部后被吸入气管,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外壁球囊充盈后套管管壁与食管管壁贴合度高,吸引通道与吸引孔能够清除食管腔反流的液体,有效防止误吸。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镜通道、吸引通道、外壁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球囊连接管和胃镜咬口固定器;所述吸引通道内壁紧贴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所述外壁球囊完全抽空时,其内壁紧贴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固定于所述胃镜通道头部;所述外壁球囊固定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位于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球囊之间;所述吸引通道的头部开口穿过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并向外延伸,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球囊内部,延伸至第二球囊的上边缘;所述吸引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吸引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吸引孔;所述球囊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的内部,所述压力同步小气囊设置于所述球囊连接管头部开口与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
[0006]可选的,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内部充气后扩张至圆球型,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上边缘至所述胃镜通道头部开口的距离分别为20cm和23cm。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吸引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的吸引通道管壁上,所述第二吸引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的吸引通道管壁上。
[0008]可选的,所述吸引通道还包括吸引通道接口,所述吸引通道接口为所述吸引通道
头部开口。
[0009]可选的,还包括氧气通道,所述氧气通道内壁紧贴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氧气通道的头部开口穿过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并向外延伸,尾部延伸至所述第一球囊的上边缘。
[0010]可选的,所述氧气通道还包括氧气通道接口,所述氧气通道接口为所述氧气通道头部开口。
[0011]可选的,所述氧气通道在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氧孔。
[0012]可选的,所述套管总长度为25cm,所述胃镜通道头部和尾部为开口结构,直径为0.9或1.2cm。
[0013]可选的,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横截面面积为3cm2,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0014]可选的,还包括球囊连接管接口,所述球囊连接管接口为所述球囊连接管头部开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通过吸引通道与吸引孔的设置,可清除会厌部少量逸出的液体,同时,通过压力同步小气囊的设置,能够同步评估外壁球囊的充盈情况,保证外壁球囊的正常工作状态,实现套管管壁与食管管壁充分贴合,避免液体通过间隙反流至咽喉部后被吸入气管,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0017]2、通过外壁球囊的设计,起到双保险的效果,保证外壁球囊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封闭食道,避免液体反流。
[0018]3、通过胃镜通道的设计,操作胃镜时可直接通过胃镜通道进入食管腔及胃腔内,即便手术时需要多次退出胃镜,也只需单独拔出胃镜,无需拔出胃镜套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0019]4、通过氧气通道和供氧孔的设置,实现进行麻醉时气管旁给氧,有效防止患者麻醉后,在治疗过程中窒息。
[0020]5、胃镜咬口固定器横截面面积大于普通胃镜咬口横截面面积,保持胃镜套管不会掉入口腔内;同时其侧方有固定孔,可穿入橡胶布条环绕患者头部固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的使用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
胃镜通道;2

吸引通道,20

第一吸引孔,21

吸引通道接口,22

第二吸引孔;3

氧气通道,30

供氧孔,31

氧气通道接口;4

球囊连接管,40

外壁球囊,41

第一球囊,42

第二球囊,43

球囊连接管接口,44

压力同步小气囊;5

胃镜咬口固定器,51

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有技术中无痛胃镜套管与食管管壁贴合度不高,仍存在液体通过套管与食管壁的间隙中反流至咽喉部后被吸入气管的风险,导致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0026]所以本技术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7]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包括:胃镜通道1、吸引通道2、第一吸引孔20、第二吸引孔22、吸引通道接口21、氧气通道3、供氧孔30、氧气通道接口31、球囊连接管4、外壁球囊40、第一球囊41、第二球囊42、球囊连接管接口43、压力同步小气囊44、胃镜咬口固定器5和固定孔51。
[0028]在本实施例中,套管为一种软质医用塑料材质,总长度为25cm,使用时,第一球囊41位于人体食管入口下方,充盈状态下(正常工作状态)第一球囊41能够封闭食道,避免反流物反流至咽喉部后被吸入气管,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0029]胃镜通道1头部和尾部为开口结构,内部为顺滑医用材料,胃镜与胃镜通道1间无明显阻力,胃镜通道1的直径可为0.9cm或1.2cm,具体可根据不同胃镜尺寸制定相应型号大小,以达到与胃镜尺寸相贴合的效果,操作胃镜时可通过胃镜通道1进入食管腔及胃腔内,减轻了无痛胃镜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进出咽喉部情况下患者的不适感。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吸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镜通道、吸引通道、外壁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球囊连接管和胃镜咬口固定器;所述吸引通道内壁紧贴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所述外壁球囊完全抽空时,其内壁紧贴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固定于所述胃镜通道头部;所述外壁球囊固定于所述胃镜通道外壁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所述第一球囊位于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和所述第二球囊之间;所述吸引通道的头部开口穿过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并向外延伸,尾部穿过所述第一球囊内部,延伸至第二球囊的上边缘;所述吸引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吸引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吸引孔;所述球囊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压力同步小气囊的内部,所述压力同步小气囊设置于所述球囊连接管头部开口与所述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内部充气后扩张至圆球型,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上边缘至所述胃镜通道头部开口的距离分别为20cm和2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痛胃镜治疗使用的防误吸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引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第二球囊之间的吸引通道管壁上,所述第二吸引孔位于所述第一球囊与胃镜咬口固定器之间的吸引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峻程莉莎蒋炜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