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77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包括外壳和内囊,所述外壳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内囊,所述内囊通过粘胶定位于外壳处,所述外壳的环形表面在位于后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二,所述气孔二一体成型于外壳处,所述外壳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一,所述绳套一通过螺丝栓接于外壳处,面网格的弹性系数大于护层的弹性系数,患者通过护层的进一步加固,可确保支架与腿保持稳定,且护层上设置有微孔,可进行气体流通,设计合理,体现产品的人性化,现有的设备通过结构单一的绳套,进行固定,绳套与腿部之间存在一定空隙,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护层,可填充空隙,同时增加摩擦力,进而加大固定的稳定性。进而加大固定的稳定性。进而加大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其突破瓶颈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治疗效果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来获得,而是医疗器械产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在使用期间,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妊娠控制。
[0003]现有的医疗设备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医疗设备包括可回收的医用支架,在进行腿部固定时,使用固定脚支架,现有的设备通过绳套进行栓接,绳套结构单一,运动过程中腿部与设备之间产生晃动,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医疗设备包括可回收的医用支架,在进行腿部固定时,使用固定脚支架,现有的设备通过绳套进行栓接,绳套结构单一,运动过程中腿部与设备之间产生晃动,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包括外壳和内囊,所述外壳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内囊,所述内囊通过粘胶定位于外壳处,所述外壳的环形表面在位于后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二,所述气孔二一体成型于外壳处,所述外壳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一,所述绳套一通过螺丝栓接于外壳处,所述绳套一包括面网格、护层,所述外壳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面网格,所述面网格的后端位置处设置有护层,所述护层通过针线缝制于面网格处,所述外壳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鞋壳,所述鞋壳活动连接于外壳处,所述鞋壳的前端在位于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一,所述气孔一一体成型于鞋壳处,所述鞋壳的前端在位于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二,所述绳套二通过螺丝栓接于鞋壳处,所述绳套二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三,所述绳套三通过针线缝制于鞋壳处,所述鞋壳的顶端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通过粘胶定位于鞋壳处。
[0007]优选的,所述内囊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内囊的表面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微孔,所述内囊经过杀菌消毒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外壳的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处理,所述外壳的边缘经过钝化打磨处理。
[0009]优选的,所述气孔二为椭圆形结构设置,所述气孔二的孔径一致,所述气孔二的内壁边缘经过钝化打磨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气孔一为圆形结构设置,所述气孔一设置有四个,所述气孔一的大小、尺寸规格呈一致设置,所述气孔一之间形成菱形结构布局。
[0011]优选的,所述绳套一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绳套一共设置有两个,所述绳套一之间呈横向平行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面网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护层相对于面网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面网格与护层上设置有微孔,所述面网格的弹性系数大于护层的弹性系数。
[0013]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上设置有纹路,所述防滑层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防滑层完全贴合于鞋壳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采用了新结构绳套一,绳套一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面网格、护层,面网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护层相对于面网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面网格与护层上设置有微孔,面网格的弹性系数大于护层的弹性系数,患者通过护层的进一步加固,可确保支架与腿保持稳定,且护层上设置有微孔,可进行气体流通,设计合理,体现产品的人性化,现有的设备通过结构单一的绳套,进行固定,绳套与腿部之间存在一定空隙,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护层,可填充空隙,同时增加摩擦力,进而加大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绳套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内囊;2、绳套一;3、绳套二;4、绳套三;5、防滑层;6、气孔一;7、鞋壳;8、气孔二;9、外壳;21、面网格;22、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包括外壳9和内囊1,外壳9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内囊1,内囊1通过粘胶定位于外壳9处,内囊1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内囊1的表面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微孔,内囊1经过杀菌消毒处理,外壳9的环形表面在位于后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二8,气孔二8一体成型于外壳9处,气孔二8为椭圆形结构设置,气孔二8的孔径一致,气孔二8的内壁边缘经过钝化打磨处理,外壳9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外壳9的表面经过抛光打磨处理,外壳9的边缘经过钝化打磨处理,外壳9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一2,绳套一2通过螺丝栓接于外壳9处,绳套一2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绳套一2共设置有两个,绳套一2之间呈横向平行设置,绳套一2包括面网格21、护层22,外壳9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面网格21,面网格21的后端位置处设置有护层22,护层22通过针线缝制于面网格21处,面网格2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护层22相对于面网格2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面网格21与护层22上设置有微孔,面网格21的弹性系数大于护层22的弹性系数,该设置通过护层22可大幅度提高稳定性。
[0025]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包括外壳9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鞋壳7,鞋壳7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包括外壳(9)和内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内囊(1),所述内囊(1)通过粘胶定位于外壳(9)处,所述外壳(9)的环形表面在位于后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二(8),所述气孔二(8)一体成型于外壳(9)处,所述外壳(9)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一(2),所述绳套一(2)通过螺丝栓接于外壳(9)处,所述绳套一(2)包括面网格(21)、护层(22),所述外壳(9)的前端在位于上下位置处设置有面网格(21),所述面网格(21)的后端位置处设置有护层(22),所述护层(22)通过针线缝制于面网格(21)处,所述外壳(9)的底端位置处设置有鞋壳(7),所述鞋壳(7)活动连接于外壳(9)处,所述鞋壳(7)的前端在位于左侧位置处设置有气孔一(6),所述气孔一(6)一体成型于鞋壳(7)处,所述鞋壳(7)的前端在位于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二(3),所述绳套二(3)通过螺丝栓接于鞋壳(7)处,所述绳套二(3)的右侧位置处设置有绳套三(4),所述绳套三(4)通过针线缝制于鞋壳(7)处,所述鞋壳(7)的顶端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层(5),所述防滑层(5)通过粘胶定位于鞋壳(7)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体外回收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囊(1)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内囊(1)的表面位置处均匀设置有微孔,所述内囊(1)经过杀菌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庆勋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新鸿基精密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