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筒除尘装置,包括除尘主体与清灰系统,所述的除尘主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室、集尘室与灰斗,所述净气室的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集尘室的下部设有进风口,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滤筒,所述滤筒的下端封闭,上端与所述净气室相通,所述的灰斗向下渐缩且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粉尘收集箱,所述的清灰系统包括设在除尘主体外部的气包、与气包相通并伸入滤筒内部的喷吹管道以及用于控制的电磁脉冲阀,所述喷吹管道伸入滤筒内部的管体上均匀布设有若干喷吹支管,所述喷吹支管的管体倾斜朝下,管口朝向滤筒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压缩空气扩散到滤筒内部各个部位,清灰的效果较好。灰的效果较好。灰的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筒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滤筒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滤筒式除尘器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在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出现,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投资省、易维护等优点,近年来,滤筒式除尘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泥、钢铁、电力、食品、冶金、化工等工业领域,是解决传统除尘器存在的,对超细粉尘收集难、过滤风速高、清灰效果差、滤袋易磨损破漏、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的最佳方案,和市场上现有各种袋式、静电除尘器相比具有有效过滤面积大、压差低、低排放、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工业除尘器发展的新方向。
[0003]但是尽管现有的滤筒式除尘器的清灰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清灰处理时,仍然存在清理不够全面彻底的问题,吹扫时滤筒各处受力不均,部分部位吹扫的力度较小,甚至无法吹扫到,清灰的效果不理想,容易影响后续的过滤除尘,增加清灰的需求频次,除尘的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滤筒局部过度吹扫造成破损的情况,影响滤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灰效果较好的滤筒除尘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滤筒除尘装置,包括除尘主体与清灰系统,所述的除尘主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室、集尘室与灰斗,所述净气室的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集尘室的下部设有进风口,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滤筒,所述滤筒的下端封闭,上端与所述净气室相通,所述的灰斗向下渐缩且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粉尘收集箱,所述的清灰系统包括设在除尘主体外部的气包、与气包相通并伸入滤筒内部的喷吹管道以及用于控制的电磁脉冲阀,所述喷吹管道伸入滤筒内部的管体上均匀布设有若干喷吹支管,所述喷吹支管的管体倾斜朝下,管口朝向滤筒内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进风口处设有用于引导气流沉降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向下倾斜。当待处理的气流通入时,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向下沉降,能够防止通入的气流直接冲撞滤筒,避免冲撞造成滤筒磨伤破损,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气流当中携带的较大的尘粒与杂物容易被导流板阻挡,直接落到灰斗当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粉尘收集箱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灰斗相通的开口,开口下方设有呈人字形的转动板,所述的转动板可绕其中心处的固定轴上下翻转。经过滤筒过滤出来的粉尘掉落到集尘室下方的灰斗当中,并可顺着灰斗与转动板的斜面与下滑进入与其相通的粉尘收集箱当中。转动板优选采用质量较轻的薄板制作,能够在对集尘影响较小的前提下,防止气流沉降导致粉尘弥漫,尤其是在灰斗下端开口较大的情况之下。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滤筒为聚酯纤维滤筒或者PTFE覆膜滤筒。
[0010]进一步的,所述灰斗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观察与清理的清灰口。除尘的过程当中,
难免有部分粉尘堆积在灰斗当中,不易清理,尤其是在气流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贴附在灰斗上,加设清灰口便于观察是否存在粉尘堆积情况,便于对灰斗的清理。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检测粉尘积累情况的压差计。压差计的压差高点与压差低点分别设在集尘室与净气室上,通过压差计能够检测滤筒外周粉尘积累的程度,以便在粉尘过多堆积之前及时对其进行清灰处理。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电磁脉冲阀及压差计通信连接的PLC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定时对滤筒进行清灰处理,同时,在装置粉尘积累较多时也能够及时清理。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下倾的若干喷吹支管,将压缩空气扩散到滤筒内部各个部位,提高清灰效果;2、气流进入集尘室后被引导沉降,能够避免含尘的气流冲击、损坏滤筒,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3、粉尘收集箱当中加设轻薄的转动板,能够避免气流沉降时造成粉尘弥漫;4、设有压差计与清灰口,便于检测装置粉尘积累的情况,灰斗清理便捷;5、自动化控制,定时对滤筒进行清灰处理,能够避免滤筒外壁粉尘堆积,影响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喷吹管道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喷吹管道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粉尘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001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除尘主体;2、净气室;3、出风口;4、集尘室;5、进风口;6、导流板;7、滤筒;8、灰斗;9、清灰口;10、粉尘收集箱;11、固定轴;12、转动板;13、压差计;14、清灰系统;15、气包;16、喷吹管道;17、喷吹支管;18、电磁脉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
4所示的一种滤筒除尘装置,包括除尘主体1与清灰系统14,除尘主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室2、集尘室4与灰斗8,净气室2的上部设有出风口3,集尘室4的下部设有进风口5,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滤筒7,滤筒7的下端封闭,上端与净气室2相通,灰斗8向下渐缩且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粉尘收集箱10,清灰系统14包括设在除尘主体1外部的气包15、与气包15相通并伸入滤筒7内部的喷吹管道16以及用于控制的电磁脉冲阀18,喷吹管道16伸入滤筒7内部的管体上均匀布设有若干喷吹支管17,喷吹支管17的管体倾斜朝下,管口朝向滤筒7内壁。
[0021]进风口5处设有用于引导气流沉降的导流板6,导流板6远离进风口5的一端向下倾斜。粉尘收集箱10的上端开设有与灰斗8相通的开口,开口下方设有呈人字形的转动板12,转动板12可绕其中心处的固定轴11上下翻转。滤筒7为聚酯纤维滤筒7或者PTFE覆膜滤筒7。灰斗8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观察与清理的清灰口9。还包括用于检测粉尘积累情况的压差计13。还包括与电磁脉冲阀18及压差计13通信连接的PLC控制系统。
[0022]装置工作时,含尘的气体通过进风口5进入集尘室4当中,经过导流板6阻挡沉降,气流当中较粗的颗粒靠其自重直接掉入灰斗8当中,另一部分较细的粉尘,在气流的携带之
下向上扩散,通过滤筒7净化,进入净气室2,并由出风口3排出。气流当中的粉尘被阻隔在滤筒7外壁后,下落至灰斗8,灰斗8当中的粉尘可顺着灰斗8的壁面下滑落入粉尘收集箱10当中。粉尘收集箱10可拆卸,定时对其进行拆卸清理即可。
[0023]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较细的粉尘容易堆集在滤筒7外壁,过滤的阻力增大,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处理,以恢复滤筒7畅通,避免影响过滤除尘。清灰时先将过滤气流截断,电磁脉冲阀18开启,压缩空气通过喷吹管道16与喷吹支管17,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膨胀,使得滤筒7膨胀变形并产生振动,并在逆向气流的冲刷之下,将附着在滤筒7外表面上的粉尘吹落剥离,脱落的粉尘落入灰斗8当中,清灰完成,电磁脉冲阀18关闭,装置恢复过滤状态。
[002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筒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主体与清灰系统,所述的除尘主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净气室、集尘室与灰斗,所述净气室的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集尘室的下部设有进风口,内部竖直安装有若干滤筒,所述滤筒的下端封闭,上端与所述净气室相通,所述的灰斗向下渐缩且底部装有可拆卸的粉尘收集箱,所述的清灰系统包括设在除尘主体外部的气包、与气包相通并伸入滤筒内部的喷吹管道以及用于控制的电磁脉冲阀,所述喷吹管道伸入滤筒内部的管体上均匀布设有若干喷吹支管,所述喷吹支管的管体倾斜朝下,管口朝向滤筒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筒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处设有用于引导气流沉降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顺强,谭兴刚,任开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宇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