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桥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631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过渡桥密封装置,其包含过渡翻板、两个搭接板、密封气管以及供气系统;过渡翻板通过驱动系统的驱动可翻转地设置于一地坑中,过渡翻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一斜面,另一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二斜面;两个搭接板分别用以设置在地面上和一目标设备的入口处,且两个搭接板位于地坑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一个搭接板朝向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三斜面,另一个搭接板朝向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四斜面;供气系统连接于密封气管;其中,过渡翻板能支撑于地坑的坑口处,第一斜面对接于第三斜面,第二斜面对接于第四斜面,且密封气管在第一斜面与第三斜面、第二斜面与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密封。面与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密封。面与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渡桥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过渡桥
,尤其涉及一种过渡桥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垫车是气垫悬浮搬运车的简称,气垫悬浮搬运车是利用气体薄膜技术的功效托起并且移动载荷,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精密或超重仪器件搬运。比如500kV级变压器搬运到干燥罐内干燥。当气垫充气到达一定压力后,该装置的运行与地面完全没有摩擦,进而具备防震防摩擦静电的性能。而且省力,搬运力只需要载重的万分之五。这种运输车特别适用于不易灵活移动的重型负载,以及不能承受震动、对平稳性要求很高的大型精密设备的搬运。
[0003]当气垫车用于搬运变压器进入干燥罐,罐门开关所必需的地坑就在气垫车的通道上,将通道隔断,这时必须采用气垫车过渡桥。当运送工件时,过渡桥放下,将地面和罐底通道连通;工件运送完毕,将过渡桥收起,让出罐门行走的通道。气垫车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在气垫车的气囊与地面之间需要形成一定的密封,因此,气垫车运行时对地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要求非常高,通道内的地面上也不能有造成泄漏的裂缝。在过渡桥与地面及罐底之间存在两条贯穿的缝隙,缝隙处的密封就必须可靠,否则气垫车将因为漏气而无法顺利通过。
[0004]目前过渡桥采用的密封装置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斜面加O形圈密封、斜面加空心O形圈密封、斜面加异型圈密封,整个通道上铺专用垫。实践证明:前两种形式在结构上均有缝隙存在,没有真正形成密封,达不到所需要的密封效果,而最终都需要采用在缝隙表面贴胶带的方式解决。贴胶带的方式虽可以达到密封效果,但每次运送工件以前都需要操作人员在两道接缝处贴胶带,气垫车过后又要撕去,操作非常麻烦。尤其在罐内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操作就更不方便,胶带也需要耐高温型。斜面加异型圈虽能达到较好密封效果,但是异型密封圈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实际使用中可以发现,异型密封垫安装时阻力很大,安装十分不便。采用在通道上铺设专用垫的方式同样非常麻烦,这需要在整个气垫车运行的通道上铺上垫子,操作极为不便。
[0005]综上所述,现有的过渡桥的密封装置都存在明显缺陷,无法真正做到可靠的密封和简便的操作,既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又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较佳、操作简便、工作效率较高的过渡桥密封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过渡桥密封装置;其中,所述过渡桥密封装置包含过渡翻板、两个搭接板、密封气管以及供气系统;所述过渡翻板通过驱动系统的驱动可翻转地设置于一地坑中,所述过渡翻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一斜面,另一
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二斜面;所述两个搭接板分别用以设置在地面上和一目标设备的入口处,且所述两个搭接板位于所述地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一个所述搭接板朝向所述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三斜面,另一个所述搭接板朝向所述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四斜面;所述密封气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所述供气系统连接于所述密封气管,用以向所述密封气管供气;其中,所述过渡翻板被配置为在收折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翻转调节,支撑位置下,所述过渡翻板支撑于所述地坑的坑口处,所述第一斜面对接于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对接于所述第四斜面,且所述密封气管通过所述供气系统的供气在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密封。
[0009]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平行。
[0010]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20
°
~150
°
,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和/或,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0
°
~150
°
,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 30
°
~60
°

[0011]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面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密封气管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燕尾槽中,且所述密封气管能够通过所述供气系统供气膨胀而部分伸出于所述燕尾槽;和/或,所述第二斜面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密封气管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燕尾槽中,且所述密封气管能够通过所述供气系统供气膨胀而部分伸出于所述燕尾槽。
[0012]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气管包含多段管件,所述多段管件之间通过气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多段管件包含至少两段密封管件;其中,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段所述密封管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多段管件还包含至少一段连通管件,所述连通管件连接于各段所述密封管件之间;其中,所述供气系统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件。
[0014]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段所述密封管件,所述至少两段密封管件沿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间隔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斜面上设置有至少两段所述密封管件,所述至少两段密封管件沿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间隔布置。
[0015]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系统包含连杆机构以及液压缸;所述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地坑与所述过渡翻板底部之间;所述液压缸,缸体枢接于所述地坑,缸杆枢接于所述连杆机构或者所述过渡翻板底部。
[0016]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气系统包含气源、输气管路以及进气阀;所述气源用以储存压缩气体;所述输气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源与所述密封气管之间;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输气管路与所述气源之间,用以控制所述输气管路的通断。
[0017]根据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供气系统还包含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输气管路,用以控制所述输气管路的流量;和/ 或,所述供气系统还包含压力检测器件,所述压力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输气管路,用以采集所述输气管路的压力信息。
[001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出的过渡桥密封装置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
于:
[0019]本技术提出的过渡桥密封装置,通过在过渡翻板的斜面上设置密封气管,并通过供气系统供气,使得过渡翻板在对接于两个搭接板时,能够通过向密封气管输气而使其在过渡翻板的斜面与搭接板的斜面之间形成密封。并且,通过将过渡翻板可翻转地设置,并通过驱动系统对过渡翻板的驱动,能够实现过渡翻板的便捷、高效的调节。本技术提出的过渡桥密封装置,相比于现有过渡桥设备,具有密封效果较佳、操作简便、工作效率较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桥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过渡翻板,通过驱动系统的驱动可翻转地设置于一地坑中,所述过渡翻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一斜面,另一侧具有斜向下的第二斜面;两个搭接板,分别用以设置在地面上和一目标设备的入口处,且所述两个搭接板位于所述地坑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一个所述搭接板朝向所述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三斜面,另一个所述搭接板朝向所述地坑的一侧具有斜向上的第四斜面;密封气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供气系统,连接于所述密封气管,用以向所述密封气管供气;其中,所述过渡翻板被配置为在收折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翻转调节,支撑位置下,所述过渡翻板支撑于所述地坑的坑口处,所述第一斜面对接于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对接于所述第四斜面,且所述密封气管通过所述供气系统的供气在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之间形成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桥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相平行,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渡桥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0
°
~150
°
,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和/或,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0
°
~150
°
,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30
°
~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桥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设置有燕尾槽,所述密封气管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燕尾槽中,且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银红易明双张燕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