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留洞口模具。所述预留洞口模具安装于预制构件中,所述预制构件内设有多根横、纵阵列排布的基础钢筋,所述预留洞口模具包括用于形成洞口的预留盒及用于固定所述预留盒的安装架和支撑架;所述预留盒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内,且所述预留盒的顶部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预制构件顶部的基础钢筋相连,所述预留盒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预制构件底部的基础钢筋相连。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留洞口模具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无论洞口截面积大小的基础安装的精度都能得到保证。得到保证。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留洞口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留洞口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经常需要预留孔洞。现有的做法如专利公告号CN203729581U公示的新型小尺寸快速预留洞口,其采用预留块置于预留孔中,且每次使用时需使用塑料薄膜将预留块包裹,不仅增加工作量,还增加了塑料垃圾,对环境不友好;另如专利公告号CN204552134U公示的一种预留洞口封板,其针对窄小洞口装模拆模工序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环境垃圾产生、能重复使用的预留洞口模具。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留洞口模具安装于预制构件中,所述预制构件内设有多根横、纵阵列排布的基础钢筋,所述预留洞口模具包括用于形成洞口的预留盒及用于固定所述预留盒的安装架和支撑架;所述预留盒设于所述预制构件内,且所述预留盒的顶部通过所述安装架与所述预制构件顶部的基础钢筋相连,所述预留盒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预制构件底部的基础钢筋相连。
[0005]上述方案中,无需使用塑料包裹,减少垃圾产生,且通过安装架和支撑架的固定方式,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无论洞口截面积大小的基础安装的精度都能得到保证。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多个所述第一钢筋沿所述预留盒的外周围合成第一水平框架;多个所述第二钢筋竖向布置并在所述第一水平框架的周边均布,且所述第二钢筋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框架和预制构件底部的基础钢筋。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沿所述预留盒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三钢筋,所述第三钢筋竖向支撑于所述预制构件底部的基础钢筋和预留盒的底部端面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多个第四钢筋,多个所述第四钢筋沿所述预留盒的外周围合成第二水平框架,所述第二水平框架与预制构件顶部的基础钢筋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预留盒由多个模板围合形成。
[0010]优选的,所述预留盒包括钢筋笼和挤塑板,所述钢筋笼由多根第五钢筋呈横、纵阵列排布形成,使所述钢筋笼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挤塑板安装于所述腔体中。
[0011]优选的,所述腔体和挤塑板均为矩形。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一、无需使用塑料包裹,减少垃圾产生,且通过安装架和支撑架的固定方式,能够实现精准定位,无论洞口截面积大小的基础安装的精度都能得到保证;
[0014]二、不仅适用于窄小洞口,还适用于大尺寸洞口,在窄小预留洞口使用无需模板支设及拆除工序,且省时省工,在大尺寸预留洞口也能精准定位,且所述预留洞口模具能够重
复使用;
[0015]三、所述预留洞口模具施工时不会因振捣混凝土产生偏移的问题,施工不受洞口规模大小范围的影响。能够可靠按照洞口规格。保证二次设备基础安装的精度,不会产生二次凿洞问题,省时省力,由于基础混凝土未经凿洞影响,安装设备基础承载力达到要求。提高了后期设备使用年限,安全因素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预留洞口模具安装时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预留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19]附图中:1
‑
预留洞口模具、11
‑
预留盒、12
‑
安装架、13
‑
支撑架、111
‑
钢筋笼、112
‑
挤塑板、1111
‑
第五钢筋、1112
‑
腔体、121
‑
第四钢架、131
‑
第一钢筋、132
‑
第二钢筋、133
‑
第三钢筋、2
‑
预制构件、21
‑
基础钢筋、3
‑
基础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留洞口模具1安装于预制构件2中,所述预制构件2内设有多根横、纵阵列排布的基础钢筋21。所述预留洞口模具1包括用于形成洞口的预留盒11及用于固定所述预留盒11的安装架12和支撑架13。
[0022]所述预留盒11设于所述预制构件2内,且所述预留盒11的顶部通过所述安装架12与所述预制构件2顶部的基础钢筋21相连,所述预留盒11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架13与所述预制构件2底部的基础钢筋6相连。
[0023]所述支撑架13包括多个第一钢筋131及第二钢筋132,多个所述第一钢筋131沿所述预留盒11的外周围合成第一水平框架。多个所述第二钢筋132竖向布置并在所述第一水平框架的周边均布,且所述第二钢筋13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框架和预制构件2底部的基础钢筋21。
[0024]所述支撑架13还包括沿所述预留盒11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三钢筋133,所述第三钢筋133竖向支撑于所述预制构件2底部的基础钢筋21和预留盒11的底部端面之间。
[0025]所述安装架12包括多个第四钢筋121,多个所述第四钢筋121沿所述预留盒11的外周围合成第二水平框架,所述第二水平框架与预制构件2顶部的基础钢筋2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留盒4由多个模板围合形成。
[0026]上述各钢筋均采用直径14mm的规格。预留盒11通过安装架12和支撑架13进行定位,并与基础钢筋21形成对预留盒11的整体的支撑和固定的结构。该结构能保证振捣混凝土时不移位。施工完后再将预留洞口模具拆除。加固措施钢筋均采用结构主体施工的钢筋废料制作。
[0027]另,如预制构件2下方设有基础垫层3时,预留盒的定位按照设计结构图纸位置采
用直径14mm钢筋棍砸入所述基础垫层3中,并与预制构件2的底部的基础钢筋21焊接固定。
[0028]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预留洞口小于200*200mm,如图2所示,所述预留盒4包括钢筋笼111和挤塑板112,所述钢筋笼111由多根第五钢筋1111呈横、纵阵列排布形成,使所述钢筋笼111内部形成腔体1112,所述挤塑板112安装于所述腔体1112中。所述腔体1111和挤塑板112均为矩形。
[0029]所述第五钢筋1111可选用两种规格,如图3所示,竖向采用12根直径为14mm、水平方向才用6根直径为12mm的规格焊成所述钢筋笼111,所述钢筋笼111延伸方向的两端贯通,用于放入挤塑板112。待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挤塑板,采用气焊将第五钢筋1111延伸至预制构件2外侧的部位割除。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留洞口模具,安装于预制构件(2)中,所述预制构件(2)内设有多根横、纵阵列排布的基础钢筋(2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口模具包括用于形成洞口的预留盒(11)及用于固定所述预留盒(11)的安装架(12)和支撑架(13);所述预留盒(11)设于所述预制构件(2)内,且所述预留盒(11)的顶部通过所述安装架(12)与所述预制构件(2)顶部的基础钢筋(21)相连,所述预留盒(11)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架(13)与所述预制构件(2)底部的基础钢筋(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洞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3)包括多个第一钢筋(131)及第二钢筋(132),多个所述第一钢筋(131)沿所述预留盒(11)的外周围合成第一水平框架;多个所述第二钢筋(132)竖向布置并在所述第一水平框架的周边均布,且所述第二钢筋(132)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框架和预制构件(2)底部的基础钢筋(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留洞口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3)还包括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顺利,蒋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