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承丽萍专利>正文

胶囊内镜推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7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胶囊内镜推送器,包括输送管,输送腔,分离器本体,拉环,顶触件,第一夹持软环,第二夹持软环,胶囊内镜,连接孔和活动操作座结构,所述的输送管内部开设有输送腔;所述的分离器本体插入在输送腔;所述的拉环和顶触件分别镶嵌在分离器本体的左右两端;所述的第一夹持软环和第二夹持软环分别轴接在输送腔内部右侧的上下两部;所述的胶囊内镜插入在连接孔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活动操作座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配合长杆、活动柱和延伸头进行向左活动,同时也能够配合卡杆和拉绳拉住第一夹持软环与第二夹持软环进行固定的工作。第二夹持软环进行固定的工作。第二夹持软环进行固定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囊内镜推送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具
,尤其涉及胶囊内镜推送器。

技术介绍

[0002]小肠长而迂曲、重叠,蠕动又快,各种传统的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较低,小肠疾病起病多隐匿,临床多表现为腹痛、黑便、贫血等,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在排除了胃十二指肠和大肠疾病时,即应充分考虑小肠疾病的可能,并进行相应的检查,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诊断小肠疾病的一些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逐渐推广了小肠镜、胶囊内镜和影像检查技术,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小肠镜等技术设备限制及检查费用昂贵,并且检查时较痛苦,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广为应用的经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查,能动态观察小肠各断粘膜情况,乃是检查小肠疾病的有效方法。
[0003]但是,现有的胶囊内镜推送器还存在着脱落分离处容易卡住影响分离和不便于方便且省力进行操作分离使用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胶囊内镜推送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胶囊内镜推送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胶囊内镜推送器,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内镜推送器,包括输送管(1),输送腔(2),分离器本体(3),拉环(4),顶触件(5),第一夹持软环(6),第二夹持软环(7),胶囊内镜(8),连接孔(9)和活动操作座结构(10),所述的输送管(1)内部开设有输送腔(2);所述的分离器本体(3)插入在输送腔(2);所述的拉环(4)和顶触件(5)分别镶嵌在分离器本体(3)的左右两端;所述的第一夹持软环(6)和第二夹持软环(7)分别轴接在输送腔(2)内部右侧的上下两部;所述的胶囊内镜(8)插入在连接孔(9)的内部;所述的连接孔(9)分别开设在第一夹持软环(6)和第二夹持软环(7)的内部内侧;所述的活动操作座结构(10)安装在输送腔(2)内壁的中右侧;所述的活动操作座结构(10)包括安装筒(101),滑动孔(102),支撑盘(103),压缩弹簧(104),辅助移动调节头结构(105),卡杆(106)和拉绳(107),所述的安装筒(101)分别镶嵌在输送腔(2)内部中右侧的上下两部;所述的滑动孔(102)分别开设在安装筒(101)右下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的支撑盘(103)镶嵌在安装筒(101)的左端;所述的压缩弹簧(104)安装在辅助移动调节头结构(105)上;所述的拉绳(107)一端镶嵌在卡杆(106)的前端;所述的辅助移动调节头结构(105)包括活动柱(1051),卡槽(1052),延伸头(1053),长杆(1054)和限制板(1055),所述的活动柱(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承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承丽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