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包括底座、导热膏层、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底座包括中部主体、衔接于中部主体两端的L型连接部,中部主体设置有两个安装槽;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组件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第二固定板,第二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导热膏层位于安装槽内,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采用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固定于安装槽的侧壁。在使用过程中,气流沿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向两侧移动,采用导热膏层进行热量的传递,散热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解决了散热效果不好、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不好、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不好、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周边摩擦焊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CPU热量的发散主要是通过传导方式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和处理器直接接触的介质——散热片,散热片吸收了热量以后,用对流的形式将热散发掉,在对流散热的过程中散热面积主要由散热鳍片的表面积的大小决定的,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表面积越小,散热效果就越差。业内普遍采用的手段主要包括:增加散热鳍片的数量、增加散热鳍片的长度两种,其体现的一个数据就是“厚高比”——即散热片鳍片厚度和高度的比值,这个值越小意味着单位体积的散热鳍片就可以做的越密,数量越多,有效散热的表面积就越大,散热性能也就越好。散热鳍片,简称散热片,在电子工程设计的领域中被归类为“被动性散热元件”。以导热性佳、质轻、易加工之金属贴附于发热表面,以复合的热交换模式来散热。
[0003]但是,现有的散热器存在以下缺陷:
[0004]市面上的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好;市面上的散热器通常使用一体压铸成型的生产方式制作,制作方式复杂,需要用到的机台吨位也更大,从而产生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其能解决散热效果不好、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包括底座、导热膏层、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所述底座包括中部主体、衔接于中部主体两端的L型连接部,所述中部主体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呈30
°‑
60
°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鳍片、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导热膏层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采用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膏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中部主体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呈45
°
,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表面呈90
°
。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部主体的下侧设置有若干个下部凸起,所述下部凸起呈圆柱状。
[0011]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的侧部安装孔,所述L型连接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底部安装槽,所述底部安装槽呈长条状。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
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呈30
°‑
60
°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鳍片、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导热膏层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采用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在使用过程中,气流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向两侧移动,采用导热膏层进行热量的传递,散热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解决了散热效果不好、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周边摩擦焊散热器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周边摩擦焊散热器的立体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周边摩擦焊散热器的另一立体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周边摩擦焊散热器的又一立体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周边摩擦焊散热器的再一立体图。
[0020]图中:10、底座;11、中部主体;111、安装槽;113、下部凸起;12、L型连接部;121、侧部安装孔;122、底部安装槽;20、导热膏层;30、第一散热组件;31、第一散热鳍片;32、第一固定板;40、第二散热组件;41、第二散热鳍片;42、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参阅图1
‑
5,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包括底座10、导热膏层20、第一散热组件30、第二散热组件40,所述底座10包括中部主体11、衔接于中部主体11两端的L型连接部12,所述中部主体11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11;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包括第一固定板32、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鳍片31,所述第一散热鳍片31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所述第一固定板32呈矩形,所述第一固定板3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31的表面呈30
°‑
60
°
;所
述第二散热组件40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鳍片41、第二固定板42,所述第二散热鳍片41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2;所述导热膏层20位于所述安装槽111内,所述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42的侧壁采用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槽111的侧壁。在使用过程中,气流沿所述第一散热鳍片31、所述第二散热鳍片41向两侧移动,采用导热膏层20进行热量的传递,散热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解决了散热效果不好、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0025]优选的,所述导热膏层2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和所述中部主体11之间。所述导热膏层20的厚度为0.1mm。所述第一散热组件30、第二散热组件40的制作工艺为挤出成型,底座10为铝合金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边摩擦焊散热器,包括底座、导热膏层、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中部主体、衔接于中部主体两端的L型连接部,所述中部主体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呈矩形,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表面呈30
°‑
60
°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散热鳍片、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导热膏层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采用摩擦焊的方式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博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龙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