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3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5
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前侧设置有软质海绵包裹的颈部托,床体的前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颈部托的前方,在凹槽内设置有竖向柱,竖向柱的上端铰接有后脑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患者颈椎进行前屈后伸训练,训练分为前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后凸畸形、寰枢椎脱位、颈椎骨折患者治疗需要颈椎过伸位牵引, 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又称
“ꢀ
生理曲”,分别是颈椎前曲(20
°‑
50
°
)、胸椎后曲(20
°‑
45
°
)、腰椎前曲(40
°‑
70
°
)和骶曲;颈椎正常的自然曲度是向前呈弧形凸起(20
°‑
50
°
),传统方法是:患者颅骨牵引术后直接卧于病床上,抬高床头15

20
°
,肩背部垫一些棉被或浴巾之类的物品,使其胸背部抬高,保持颈部后伸20
°
;但长期临床护理发现 ,持续性颅骨牵引时肩背部垫一些棉被或浴巾,无法达到支撑的高度,且因其质软或容易塌陷、移位,不能给予有力支撑,时间久会导致患者颈肩部疼痛,甚至出现枕后及棘突处压疮,严重影响牵引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对患者的颈部进行支撑并可以进行后伸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采用该训练床可以对患者颈椎进行后伸牵引训练,训练效果佳,容易操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前侧设置有软质海绵包裹的颈部托,床体的前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颈部托的前方,在凹槽内设置有竖向柱,竖向柱的上端铰接有后脑托,后脑托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后脑托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条带,两个侧条带之间设置有牵引头带,牵引头带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条侧条带上,牵引头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在另外一条侧条带上;
[0005]床体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位于凹槽的下方,第一安装腔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导向孔,竖向柱的下部穿设在导向孔内,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前屈后伸牵引机构,前屈后伸牵引机构与竖向柱连接并驱动竖向柱上下移动。
[0006]床体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颈部托位于第二安装腔的上方,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与颈部托连接,并驱动颈部托对上下高度进行调节。
[0007]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活动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且沿竖向方向设置,螺杆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传动轴通过安装架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齿轮,第二传动轴转动安装在床体内,第二传动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出床体后固定有手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0008]活动板的中部固定有螺套,所述的螺套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活动板的上表面两端固定有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向上穿出床体上表面后固定在颈部托的底部。
[0009]前屈后伸牵引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电机的主轴上安装有圆
盘,圆盘的盘面上固定有销轴,竖向柱下端固定有驱动环,驱动环的外形为田径跑道型,所述的销轴穿设在驱动环内。
[0010]竖向柱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板,后脑托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分别铰接有导向螺栓,两根导向螺栓的下端部分别向下穿过水平板,导向螺栓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的导向螺栓上穿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后脑托底部和水平板上表面顶压接触。
[0011]床体的侧面设置有定时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对患者颈椎进行前屈后伸训练,训练分为前屈

后伸循环训练,或者为持续牵拉训练,利用定时器可以进行定时训练;另外颈部托的高度能够调节患者颈部情况,转动手轮进行上下调整,达到最佳支撑颈部状态;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训练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床体前部剖视图;
[0015]图3是颈部托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的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前侧设置有软质海绵包裹的颈部托2,床体1的前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凹槽3位于颈部托2的前方,在凹槽3内设置有竖向柱4,竖向柱4的上端铰接有后脑托5,后脑托5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后脑托5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条带6,两个侧条带6之间设置有牵引头带7,牵引头带7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条侧条带6上,牵引头带7的另一端通过卡扣8连接在另外一条侧条带6上;
[0017]床体1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9,第一安装腔9位于凹槽3的下方,第一安装腔9与凹槽3之间设置有导向孔10,竖向柱4的下部穿设在导向孔10内,第一安装腔9内设置有前屈后伸牵引机构,前屈后伸牵引机构与竖向柱4连接并驱动竖向柱4上下移动。
[0018]床体1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11,颈部托2位于第二安装腔11的上方,第二安装腔11内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与颈部托2连接,并驱动颈部托2对上下高度进行调节。
[0019]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螺杆12、活动板13、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5,螺杆1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1内且沿竖向方向设置,螺杆12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6,第一传动轴14和第二传动轴15均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传动轴14通过安装架17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1内,第一传动轴14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18和第一齿轮19,第二传动轴15转动安装在床体1内,第二传动轴15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齿轮20,第二传动轴15的另一端伸出床体1后固定有手轮21;第二齿轮20与第一齿轮19相啮合,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一锥齿轮16相啮合;
[0020]活动板13的中部固定有螺套22,所述的螺套22螺纹连接在螺杆12上,活动板13的上表面两端固定有两根连接杆23,两根连接杆23向上穿出床体1上表面后固定在颈部托2的底部。
[0021]前屈后伸牵引机构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腔9内,电机的主轴上安装有圆盘25,圆盘25的盘面上固定有销轴26,竖向柱4下端固定有驱动环27,驱动环27的外形为田径跑道型,所述的销轴26穿设在驱动环27内。
[0022]竖向柱4的上端固定有水平板28,后脑托5的底部前侧和后侧分别铰接有导向螺栓29,两根导向螺栓29的下端部分别向下穿过水平板28,导向螺栓29的下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0,所述的导向螺栓29上穿设有弹簧31,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后脑托5底部和水平板28上表面顶压接触。
[0023]床体1的侧面设置有定时器32。
[0024]颈椎病患者在使用本技术进行康复前屈后伸训练时,躺在床体1上,并将颈部托2支撑在患者的颈部下方,头部后脑部放置在后脑托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体的前侧设置有软质海绵包裹的颈部托,床体的前侧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颈部托的前方,在凹槽内设置有竖向柱,竖向柱的上端铰接有后脑托,后脑托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后脑托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条带,两个侧条带之间设置有牵引头带,牵引头带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条侧条带上,牵引头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在另外一条侧条带上;床体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位于凹槽的下方,第一安装腔与凹槽之间设置有导向孔,竖向柱的下部穿设在导向孔内,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前屈后伸牵引机构,前屈后伸牵引机构与竖向柱连接并驱动竖向柱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其特征在于:床体的前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颈部托位于第二安装腔的上方,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升降调节机构与颈部托连接,并驱动颈部托对上下高度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前屈后伸训练床,其特征在于:升降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活动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且沿竖向方向设置,螺杆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刘威王艳丽宣珍范琳琳谷舒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