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包括胶管,胶管的内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胶管的前端开设有管头,管头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胶管的一侧壁的后端连接有气体注射管接头,气体注射管接头的左侧胶管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胶管的一端连接有测压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通过气体注射管接头与压力检测连接管呈Y字形设置,使气体注射管接头与压力检测连接管形成两个单独的气道,无需拔出气体注射管进行测压,实现压力检测与充气过程的同步进行,避免了气体注射管中回气的现象,利用气囊大小的改变对咽道中的咽缩肌进行收缩训练,从而便于治疗吞咽障碍的患者。患者。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
[0001]本技术涉及球囊扩张装置
,具体为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
技术介绍
[0002]人体的食管是一个前后压扁的肌性管,位于脊柱前方,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与咽相续,下端续于胃的贲门,全长约25厘米,依其行程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食管全程有三处较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和咽的连接处,距中切牙约15厘米;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厘米;第三狭窄为穿经膈肌处,一般情况下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几乎都需要对咽道的咽缩肌进行训练修复,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都是将尿管插入吞咽障碍患者的食道,并通过尿管外接的单管连接注射器对气囊进行充气,利用球囊压力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咽缩肌进行训练。
[0003]目前现有的训练装置在检测气囊的压力时需要拔出注射器,然后再安装测压仪进行压力检测,在拔出注射器过程后,连接注射器的连接管再次连接测压仪时气体易发生回气现象,气囊的大小将会改变,体积改变的气囊位置也将会发生位移,气囊给咽腔施加的阻力也会发生改变,不利于对固定部位的咽缩肌进行训练,从而影响咽道咽缩肌的训练,降低了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包括胶管,所述胶管的内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胶管的前端开设有管头,所述管头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通槽相连通,所述胶管的一侧壁的后端连接有气体注射管接头,所述气体注射管接头的左侧胶管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与气体注射管接头形成一个Y型结构,所述连接管远离胶管的一端连接有测压仪,所述气体注射管接头与胶管的连接处连通有导气管,所述胶管的侧壁内腔开设有环形通气槽,且环形通气槽分别与导气管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胶管的前端注塑成型有气囊,所述气囊围绕胶管一圈并密封,所述气囊与环形通气槽相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胶管的长度为80厘米,适宜的长度能够使胶管的一端伸出口腔一段距离,压力仪数字显示可提供给患者观察,便与训练反馈,从而便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
[0007]优选的,所述胶管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这样便于掌握胶管插入咽道的深度,从而实现精确的训练康复。
[0008]优选的,所述管头的头端为圆弧状结构,圆弧状结构既能够便于胶管的插入,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咽道的伤害。
[0009]优选的,所述胶管为空心结构,所述胶管远离管头的一端为开放式,所述胶管贴近
管头的一端为封闭式,使胶管开放式是一端插入水中,通过气泡检测是否插入气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的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通过气体注射管接头与压力检测连接管呈Y字形设置,使气体注射管接头与压力检测连接管形成两个单独的气道,无需拔出气体注射管进行测压,实现压力检测与充气过程的同步进行,避免了气体注射管中回气的现象,通过气体注射管接头、导气管、环形通气槽与气囊组成一个充气结构,气体注射管接头连通注射器进气充气,使充气结构中的气囊膨胀,并通过测压仪检测气囊中的压强,确定气囊的大小,根据气囊的大小使胶管固定在咽道不同的深度,并给咽腔施加阻力,从而对不同部位的咽缩肌进行训练康复。
[0012]本技术的一种咽腔压力抗阻训反馈练仪通过将胶管的封闭式一端插入咽道,开放式的一端插入水中,利用通孔与通槽形成的气道进行气体的流通,并通过水中是否产生气泡来检测是否插入气道。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5]图中、1、胶管;2、管头;3、通槽;4、通孔;5、气囊;6、气体注射管接头;7、导气管;8、环形通气槽;9、连接管;10、测压仪;11、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18]本实施例中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包括胶管1,胶管1的内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3,胶管1的前端开设有管头2,管头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与通槽3相连通,胶管1的一侧壁的后端连接有气体注射管接头6,气体注射管接头6的左侧胶管1连通有连接管9,且连接管 9与气体注射管接头6形成一个Y型结构,连接管9远离胶管1的一端连接有测压仪10,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胶管1的连接处连通有导气管7,胶管1的侧壁内腔开设有环形通气槽8,且环形通气槽8分别与导气管7和连接管9相连通,胶管1的前端注塑成型有气囊5,气囊5围绕胶管1一圈并密封,气囊 5与环形通气槽8相连通。
[0019]本实施例中胶管1的长度为80厘米,适宜的长度能够使胶管的一端伸出口腔一段距离,压力仪数字显示可提供给患者观察,便与训练反馈,从而便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
[0020]本实施例中胶管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11,这样便于掌握胶管1插入咽道的深度,从而实现精确的训练康复。
[0021]本实施例中管头2的头端为圆弧状结构,圆弧状结构既能够便于胶管1 的插入,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咽道的伤害。
[0022]本实施例中胶管为空心结构,所述胶管远离管头的一端为开放式,所述胶管贴近管头的一端为封闭式,使胶管开放式是一端插入水中,通过气泡检测是否插入气道。
[0023]工作原理:安装装置,将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注射器连接,胶管1的一端插入水中,当对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时,将胶管1的管头2端导入到人体的咽道,胶管1中的通孔4与通槽3组成一个气体通道,当胶管1插入口腔的气道时,则插入水中的胶管1会冒出气泡,此时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未出气泡,则表示插入咽道,插入后,通过注射器导入空气,空气经过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导气管7进入环形通气槽8中,环形通气槽8中的气体进入导入气囊5中,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连接管9呈Y字形设置,使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连接管9形成两个单独的气道,无需拔出注射器进行测压,直接通过测压仪10检测气囊5中的压力,从而确定气囊5的大小,使气囊5在咽道不同的位置收缩或者张开,对不同部位的咽缩肌进行训练康复治疗,通过刻度线11观察插入的深度。
[00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咽腔压力抗阻反馈训练仪,包括胶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的内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3),所述胶管(1)的前端开设有管头(2),所述管头(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与通槽(3)相连通,所述胶管(1)的一侧壁的后端连接有气体注射管接头(6),所述气体注射管接头(6)的左侧胶管(1)连通有连接管(9),且连接管(9)与气体注射管接头(6)形成一个Y型结构,所述连接管(9)远离胶管(1)的一端连接有测压仪(10),所述气体注射管接头(6)与胶管(1)的连接处连通有导气管(7),所述胶管(1)的侧壁内腔开设有环形通气槽(8),且环形通气槽(8)分别与导气管(7)和连接管(9)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曼,王新,葛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白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