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益专利>正文

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11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涉及到对具有棘轮、棘爪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改进。特点是去掉原有专利产品中的轴44、棘轮43、棘爪46,摆块47、棘爪上圆孔49、弹簧50,顶盖下轴51,圆形凸块48,在凹坑轮19上设置有平面凹坑48′,增设有拨叉53,拨叉下设置有弹簧54,定时关拨轴6′套有一个端面斜齿轮与圆周齿轮成一体的复合齿轮43′,与此相应的在轴6′上置有一个端面斜齿轮52,由端面斜齿轮传动替代棘轮棘爪,使得定时开设定后定时关拨盘倒拨,造成端面斜齿轮之间打滑不会损坏定时器,且定时并设定无最小时间间隔。(*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对具有棘轮、棘爪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的改进。包含有棘轮、棘爪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专利产品(专利号为91230864.8)目前在市场上大量销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有棘爪与棘轮,使定时器设定时,定时开设定后,定时关拨盘不能倒拨一旦发生倒拨则容易产生棘爪断裂,另一缺点是用了棘轮和棘爪后定时设置不能无级设定,有最小的时间间隔。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含有棘轮、棘爪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专利产品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级设定定时及定时设定盘倒拨不会损坏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此来实现的,去掉原专利产品中的棘轮43,去掉顶盖10下设置的轴44以及在此轴上装有棘爪部件45,即包括棘爪46和下部摆块47和棘爪上开有的圆孔49,去掉与棘爪连接的弹簧50和顶盖下轴51,去掉凹坑轮19设置的圆形凸块48,这一凸决改成凹坑,对应此凹坑,增设一拨叉,拨叉下增设有一弹簧,定时开关拨轴6′上套有一个由端面斜齿轮与圆周齿轮成整体的复合齿轮,这一复合齿轮圆周齿面与原有的齿轮7啮合,复合齿轮端面斜齿轮部分与定时关拨轴6′上的端面斜齿轮相啮合,并由该齿轮带动定时关拨轴转动。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带棘轮、棘爪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末级传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末级传动示意图。由图1、2所示,新改进的定时器与原专利产品相比较,新改进的定时器,去掉了棘轮43′去掉顶盖10下的轴44及此轴上的棘爪部件45,即包括棘爪46和下部摆块47和棘爪上关有的圆孔49,去掉了与棘爪连接的弹簧50和顶盖下轴51,去掉了凹坑轮19上圆形凸块48,新改进的定时器中,这一凸块改成平面凹坑48′,对应此凹坑,增设一拨叉53,拨叉下增设有弹簧54,在定时关拨轴6′上增设套有一个端面斜齿轮与圆周齿轮成一体的复合齿轮43′,复合齿轮的圆周齿轮部分与原有的齿轮7啮合,复合齿轮端面斜齿轮部分与定时关拨轴6′上的端面斜齿轮52相啮合,带动定时拨轴6′转动。定时器工作时,拨动定时开拨盘,由拨轴3′拨动外凹坑轮19转动,将拨叉53推出平面凹坑48′,使套装在定时拨轴6′上复合齿轮43′的端面斜齿轮部分脱离定时关拨轴6′上的端面斜齿轮52,此时轴6′不转动,此时43′空转,待定时开拨轴3′到达零位时,拨叉53在弹簧54的作用下进入外凹坑轮19的平面凹坑48′,此时43′与52啮合,由图2所示,双定时电动机通过减速级传动前级齿轮55,带动轴8转动,轴8通过铆合片9带动齿轮7,齿轮7与复合齿轮43′啮合,由于43′与52啮合,因此可带动定时关拨轴6′转动。由于将棘轮与棘爪传动改成端面斜齿轮52和复合齿轮43′的端面斜齿轮部分啮合传动,这使得定时开设定后定时关拨盘倒拨造成两端面斜齿轮之间打滑,不会损坏。且定时关设定无最小时间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同步电机、传动轮系、凹坑轮、簧片组成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凹坑轮19上设置有凹坑48′,与此相对应的增设有拨叉53,拨叉下设置弹簧54,定时关拨轴6′上套有一个端面斜齿轮与圆周齿轮成一体的复合齿轮43′,对应复合齿轮43′的端面斜齿轮在定时关拨轴6′上设一个端面斜齿轮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同步电机、传动轮系、凹坑轮、簧片组成的双定时多用定时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凹坑轮19上设置有凹坑48′,与此相对应的增设有拨叉53,拨叉下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
申请(专利权)人:陈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