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1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所述抱箍内腔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分别向中间部平滑过渡,中间部与两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该管桩接桩设备提高了接桩效率以及接桩处的质量,降低了接桩处在打入过程中破坏风险,同时提高了桩承载性能发挥的效率。承载性能发挥的效率。承载性能发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桩接桩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接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管桩基础在桩基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譬如FRP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这类桩基础往往采用打入(锤击,静压或振动等)的方式安装入土体中,由于打桩设备以及预制桩桩长的限制,如果设计桩长超过打桩设备允许的范围,往往采用接桩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接桩位置的连接质量影响管桩承载性能以及相应施工质量。然而,在接桩过程中,往往由于先打入的桩存在偏心而影响接桩,另一方面接桩处在贯入过程中承受的应力状态复杂,一般的接桩方法的接桩处容易造成损坏,从而使得接桩失效,影响桩的承载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桩接桩设备。该管桩接桩设备加强管桩接头处的连接和承载性能,提高管桩的接桩质量和效率,降低断桩率,增强管桩或构件的服役性能。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所述抱箍内腔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分别向中间部平滑过渡,中间部与两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
[0005]本技术中,管桩接桩设备采用抱箍构件,抱箍式连接隔绝了周围环境对接桩处腐蚀、渗透等不利影响,避免了上下桩传递荷载时,出现偏心荷载,能更好的发挥出桩的承载性能。提高管桩之间的连接效率和质量,从而不需要上下桩接桩时旋转上节桩来满足对位要求,降低接桩处破坏率。抱箍流线型的外表面能避免周围土体对接桩处的挤压剪切破坏。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图1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另一视面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图1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图3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图4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两侧开设第一固定孔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7为图6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8为图7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为图9中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管桩连接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为图9中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2为图11中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连接后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9]参照图1

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1,所述抱箍1可采用钢材或或者高强度的其他成型材料。所述抱箍内腔2中空并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3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4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4分别向中间部3平滑过渡,中间部3与两端部4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5。中间3位置厚度最大,抱箍两端4边缘处最薄,呈中间高两边低流线形态,上下凹弧面对称分布在中间部两侧。抱箍流线型的外表面能避免周围土体对接桩处的挤压剪切破坏。所述抱箍的长度为0.25D

1.5D, 抱箍中间部厚度范围为0.05D

0.25D,所述抱箍两端厚度范围为0.01D

0.05D,所述D为管桩的外径。
[0020]所述抱箍呈一体式,抱箍侧壁具有抱箍连接口6,所述抱箍连接口6两侧端均设有相对应且适配的连接孔7,连接孔数量可选择三个。连接状态时,膨胀螺丝穿过两侧连接孔7,将抱箍连接口6紧固。所述抱箍一侧或者两侧具有对称开设的多个第一固定孔8。每侧第一固定孔8的数量优选2个或4个。被连接的管桩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8适配的固定孔。所述连接孔7和第一固定孔8的孔径范围为0.001D

0.1D,所述D为管桩的外径。
[0021]参照图6

8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桩接桩设备,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抱箍1由两个半箍体9构成,所述半箍体两侧开口连接端均设有多个连接孔7,两个半箍体上的连接孔7相对应并适配。连接状态时,膨胀螺丝依次穿过连接孔7并固定两个半箍体9。所述抱箍一侧或者两侧具有对称开设的多个第一固定孔8。每侧第一固定孔8的数量优选2个或4个。被连接的管桩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孔8适配的固定孔。所述连接孔7和第一固定孔8的孔径范围为0.001D

0.1D,所述D为管桩的外径。
[0022]上述一种管桩接桩设备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23](1) 根据试验与施工的要求,先完成第一管桩10的安装,第一管桩10的桩头部分裸露在外,并测定第一管桩10的偏心和桩头完整性,桩头处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孔11;
[0024](2) 在第一管桩10的桩头端部填抹高强度粘合剂或胶水,如环氧树脂。确保第一管桩10的桩头平整,第二管桩12与第一管桩10对齐连接,所述第二管桩端部具有多个第三固定孔13,对齐连接时,第三固定孔13与第二固定11孔对齐设置;
[0025](3) 所述抱箍1内侧填抹高强度粘合剂或胶水,抱箍1套接在第一管桩10与第二管桩12的接桩处,将抱箍上的第一固定孔8与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1和第三固定孔13对准设置,高强膨胀螺丝穿过连接孔7并固定连接;
[0026](4) 第一固定孔8与第二固定孔11和/或第一固定孔8与第三固定孔13通过高强膨胀螺丝固定,将抱箍1与第一管桩10和第二管桩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均与
第一固定孔适配。可根据现场接桩的情况,第一固定孔可与管桩上的第二固定孔或第三固定孔进行固定连接,亦可不与管桩上的第二固定孔或第三固定孔进行固定连接,在连接过程中需保证流线型抱箍的整体流线型。在固定过程中,采用交替固定的方式,从而确保抱箍与上下桩能够充分接触,确保接桩处强度。
[0027](5) 抱箍1外表面涂抹防腐材料,第一管桩10和第二管桩12与抱箍1的连接处均涂抹防腐材料,防腐材料涂抹长度为接桩处中心位置往两根管桩延伸2D

5D,所述D为管桩的外径。
[0028]第一管桩10和第二管桩12的接桩处采用抱箍构件连接,抱箍1式连接隔绝了周围环境对接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抱箍构件,所述抱箍构件为旋转体的抱箍,所述抱箍内腔与管桩外径相适配,所述抱箍外表面中间部直径大,抱箍外表面两端部直径小,所述抱箍呈流线型,抱箍两端部分别向中间部平滑过渡,中间部与两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内凹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抱箍呈一体式,抱箍侧壁具有抱箍连接口,所述抱箍连接口两侧端均设有相对应且适配的连接孔,连接状态时,膨胀螺丝穿过两侧连接孔,将抱箍连接口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接桩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抱箍由两个半箍体构成,所述半箍体两侧连接端均设有多个连接孔,两个半箍体上的连接孔相对应并适配,连接状态时,膨胀螺丝依次穿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戴国亮王军郭林赵俊亮董旭东张金荣潘朝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