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074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该颞颌关节/耳蜗线圈,由底座、底座两侧对称垂直设置的转向组件、由转向组件连接的线圈组成;线圈内置线圈单元,线圈单元依次连接前放小板与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与线缆电连接,将线圈单元的信号通过线缆传送出去。其中的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将颞颌关节/耳蜗包围起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左右线圈内构成的八个通道,通过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将颞颌关节/耳蜗包围起来,使颞颌关节/耳蜗的成像效果更加地清晰,从而达到颞颌关节/耳蜗器官的MRI检查的更好成像效果。检查的更好成像效果。检查的更好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


[0001]本技术属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

技术介绍

[0002]CN201520966994.2公开了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颞颌部位磁共振信号并行采集并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该技术方案: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射频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单元、第二线圈单元,第一线圈单元具有第一几何形状,第二线圈单元具有第二几何形状,第一线圈单元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线圈单元可产生的磁场方向互相正交,且所述第二几何形状的中心位于第一几何形状的区域范围内。其不足之处是:由于颞颌关节处的生理结构,耳朵紧邻颞颌关节,且显著高出人面部。成像时颞颌关节线圈压迫在耳朵上,不能贴近颞颌关节,不舒适,同时不易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个单元的线圈阵列中间开设一个孔,让耳朵穿过,以最大限度地贴近颞颌关节,获得高清成像;解决了传统线圈会压迫耳朵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两个万向节的传动方式,可以任何角度自由转动,快速便捷地使线圈贴紧脸部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线圈由底座、底座两侧对称垂直设置的转向组件、由转向组件连接的线圈组成;所述线圈内置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连接前放小板,前放小板与前置放大器电连接,前置放大器与线缆电连接,将线圈单元的信号通过线缆传送出去。
[0005]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由顶部的壳体与底部通过紧固件扣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底盖组成。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底盖后边沿设有束线组件;所述束线组件包括线座、压线块和护线套,所述线座固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压线块的半圆形压线块嵌入线座的半圆形嵌合槽内,压线块与线座的螺孔对正后由紧固件固定;所述护线套端部的环状凸肩卡入线座半圆形嵌合槽的内侧,套管则嵌合于块状体的半圆形嵌合槽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线座由块状体、块状体顶部凹设的半圆形嵌合槽、半圆形嵌合槽两端的线座上开设的螺孔构成;所述压线块由块状体、块状体顶部凹设的半圆形嵌合槽、块状体底部凸设的半圆形压线块、半圆形压线块两端的块状体上开设的螺孔构成;所述护线套由套管、套管端头的外螺纹部、位于外螺纹部的套管沿径向凸伸的环状凸肩构成。
[0008]作为优选:所述转向组件由转向构件、转向构件两端螺接的转向连接件组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转向构件为球形万向铰链;位于壳体一侧的转向连接件由可嵌入所述壳体安装凹槽内的块状体、块状体上设置供所述球形万向铰链端部螺柱螺纹连接的螺孔组成;位于线圈一侧的转向连接件由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线圈安装柱体上的柱状体、
柱状体上凸伸的底部方柱体、方柱体顶部成型的半圆柱体、半圆柱体对应球形万向铰链端部螺柱螺纹连接的螺孔、方柱体两侧的柱状体凹设与线圈安装柱体螺孔对接的螺孔组成。
[0010]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包括由紧固件固定连接的线圈内壳、线圈外壳;所述线圈内壳由环状支撑圈、沿环状支撑圈隆起的耳机听筒状体、耳机听筒状体顶部开设的穿孔、耳机听筒状体上设置的线圈单元组成;所述线圈外壳由环状支撑圈、垂直于环状支撑圈端面成型微凸隆起的板体、板体上开设与线圈内壳穿孔对应的通孔、位于通孔一侧凸伸的线圈安装柱体、线圈安装柱体上开设的螺孔、螺孔两侧的线圈安装柱体上对称开设供紧固件穿设的螺孔组成。
[0011]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包括若干个线圈单元,优选若干个环形线圈单元呈环形交叉重叠分布。
[0012]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内壳的内壁安置有若干个线圏单元,通过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将颞颌关节/耳蜗包围起来,使颞颌关节/耳蜗的成像效果更加地清晰。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⑴
本技术具有左右线圈内构成的围绕颞颌关节/耳蜗部位排列的高通道数的线圈阵列,通常八个通道以上,通过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将颞颌关节/耳蜗包围起来,使颞颌关节/耳蜗的成像效果更加地清晰,从而达到颞颌关节/耳蜗器官的MRI检查的更好成像效果。
[0015]⑵
本技术采用球形万向铰链支架,通过旋转球形万向铰链可以使左右线圈更好地贴合颞颌关节/耳蜗,而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体的感受更加地舒适。
[0016]⑶
本技术的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的外壳内部具有避开耳朵的孔,从而使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贴合脸部时不压迫耳朵,使用户的感觉更加地舒服。
[0017]⑷
本技术的转向组件由球形万向铰链构成,通过旋转螺母来松开与固定,在松开状态下,由于球形万向铰链的自由活动特性,通过移动或旋转线圈内壳的组合体,可以使左右线圈更好地贴合颞颌关节/耳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颞颌关节/耳蜗线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颞颌关节/耳蜗线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球形万向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第一线圈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二线圈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线圈单元的电路传输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应用于人体的示意图。
[0025]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6]底座1壳体11壳体安装凹槽111底盖12转向组件2转向构件21块状体211螺柱212螺孔213转向连接件22柱状体231方柱体232半圆柱体233螺孔234线圈3线圈内壳31环状支撑圈311耳机听筒状体312穿孔313线圈单元314
线圈外壳32环状支撑圈321板体322通孔323线圈安装柱体324螺孔325螺孔326束线组件4线座41块状体411半圆形嵌合槽412螺孔413压线块42块状体421半圆形嵌合槽422半圆形压线块423螺孔424护线套43套管431外螺纹部432环状凸肩433前放小板5前置放大器6线缆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0028]请参阅图1、图2、图6所示,该颞颌关节/耳蜗线圈,由底座1、底座1两侧对称垂直设置的转向组件2、由转向组件2连接的线圈3组成;所述线圈3内置线圈单元314,所述线圈单元314连接前放小板5,前放小板5与前置放大器6电连接,前置放大器6与线缆7电连接,将线圈单元314的信号通过线缆7传送出去;左耳线圈与右耳线圈将颞颌关节/耳蜗包围起来。
[0029]请参阅图6所示,该线圈3包括若干个线圈单元314,优选若干个环形线圈单元314呈环形交叉重叠分布。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由顶部的壳体11与底部通过螺钉扣接在所述壳体11上的底盖12组成。
[0031]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底盖12后边沿设有束线组件4;所述束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由底座、底座两侧对称垂直设置的转向组件、由转向组件连接的线圈组成;所述线圈内置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连接前放小板,前放小板与前置放大器电连接,前置放大器与线缆电连接,将线圈单元的信号通过线缆传送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顶部的壳体与底部通过紧固件扣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底盖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后边沿设有束线组件;所述束线组件包括线座、压线块和护线套,所述线座固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压线块的半圆形压线块嵌入线座的半圆形嵌合槽内,压线块与线座的螺孔对正后由紧固件固定;所述护线套端部的环状凸肩卡入线座半圆形嵌合槽的内侧,套管则嵌合于块状体的半圆形嵌合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座由块状体、块状体顶部凹设的半圆形嵌合槽、半圆形嵌合槽两端的线座上开设的螺孔构成;所述压线块由块状体、块状体顶部凹设的半圆形嵌合槽、块状体底部凸设的半圆形压线块、半圆形压线块两端的块状体上开设的螺孔构成;所述护线套由套管、套管端头的外螺纹部、位于外螺纹部的套管沿径向凸伸的环状凸肩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颞颌关节/耳蜗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由转向构件、转向构件两端螺接的转向连接件组成。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健军袁强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康云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