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7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通的若干同心圆筒结构,且所述同心圆筒结构沿污水处理方向分别为污泥减量池、污泥沉淀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好氧池内还布置有浸没在液面下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还连接装置出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保证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近年来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快速增加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已成为限制污水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着眼于解决降低污泥含水率,其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约占城镇污水处理厂的50

65%,己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沉重经济负担。从技术角度来讲,污泥处理处置存在工艺流程长、运行管理复杂的特点,也存在污泥脱水液难以处理的问题。因此,开发有效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效降低污泥产量的污泥过程减量技术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0003]在污泥原位减量过程中,通过好氧和厌氧条件之间的交替变换进行解偶联代谢以及微氧池中的污泥衰减是污泥减少的两个主要原因。基于污泥减量的四种机理:溶胞

隐性增长、代谢解偶联,微生物捕食和维持代谢,加热、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臭氧氧化、芬顿氧化等化学方法和投加微生物制剂或者解偶联剂等生物方法均被应用污泥过程减量,促进微生物溶胞

隐性生长和解偶联代谢。然而,这些技术的能耗较高,且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投资相对较大,还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以克服较高的剩余污泥产量增加后续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成本、污泥处理与处置造成二次污染、侧流污泥减量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后续改进在保证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一级A标准(以下简称一级A标准)的同时实现污泥显著减量。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提供了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通的若干同心圆筒结构,且所述同心圆筒结构沿污水处理方向分别为污泥减量池、污泥沉淀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好氧池内还布置有浸没在液面下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还连接装置出水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好氧池的下部还设有返回连接所述缺氧池的泥水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还安装有返回连接所述污泥减量池的污泥循环管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同心圆筒结构的高度从内到外依次降低。
[0009]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减量池的底部设有与外部空气泵连接的曝气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减量池的中心位置还设置中心转轴,在中心转轴上设有搅拌
组件,所述中心转轴的底部还连接位于污泥沉淀池的刮泥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减量池与污泥沉淀池、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的连通孔设置在下部位置,所述污泥沉淀池与缺氧池之间的连通孔开设在上部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缺氧池内还设有缺氧/好氧切换区。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缺氧池在其与好氧池连接的其中一个连通孔的两侧对称位置设置有隔断板,使得在缺氧池内形成与其余空间隔开的所述缺氧/好氧切换区,在缺氧/好氧切换区的底部还设有独立的曝气组件。优选的,所述的隔断板可沿垂直于缺氧池底部方向上下移动,以实现缺氧/好氧切换区与缺氧池其余空间的隔开或连通,具体为在正常运行时,缺氧/好氧切换区以缺氧池的模式运行,此时,隔断板向上提起,使得缺氧/好氧切换区与缺氧池内其余区域连通,曝气组件不工作,缺氧池的泥水混合液由底部连通孔进入好氧池;当进水负荷过高时,缺氧/好氧切换区切换至好氧池的模式运行,即将隔断板放下,使得缺氧/好氧切换区与缺氧池内其余区域隔开,然后,隔断板打开切换区底部铺设的曝气组件,使切换区的污泥充分曝气,并经由切换区底部的连通孔与好氧池连通。
[001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提供了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污水处理工艺,其采用如上所述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实施,先将待处理污水打入污泥减量池中处理后,送入污泥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分离所得污泥返回污泥减量池继续处理,所得上清液依次送入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处理,处理后的排放水经装置出水口排出。
[0015]进一步的,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1

10h;
[0016]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

20h。
[0017]进一步的,污泥减量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控制为0.05

2.0mg/L,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控制为1

6mg/L;
[0018]污泥减量池中的污泥浓度控制为500

30000mg/L,好氧池中的污泥浓度控制为500

20000mg/L。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1)减少占地。本技术将污水处理装置的主体部分设置为同心圆筒,同步实现污泥过程减量与污染物去除,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减少了占地面积。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为分离的单体反应单元,并沿着处理工艺的流程沿线布置,而同心圆筒式反应装置将分体污水处理单元集中布置,在大大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方便管理。
[0021](2)污泥减量。在保证出水水质满足一级A标准的同时实现污泥显著减量,污泥产量比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减少10%

40%。
[0022](3)操作灵活。同心圆筒式反应装置设有四分之一圆环的缺氧池/好氧池切换区,可根据进水负荷进行切换。同心圆筒式反应装置及配套设施(泵、曝气组件等)设置集中,管理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切换运行模式,操作灵活。
[0023](4)膜污染轻。与传统缺氧/好氧(AO)耦合膜

生物反应器AO

MBR相比,通过前置水解沉淀耦合膜

生物反应器工艺生理生态调控,降解进水中大部分膜污染物,污泥性质改变有利于膜污染的减轻。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污水处理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0026]图3为污水处理装置的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4为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出水性能图;
[0028]图5为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泥特性图;
[0029]图6为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膜污染变化情况图;
[0030]图中标记说明:
[0031]1‑
进水泵,2

污泥减量池,3

污泥沉淀池,4

缺氧池,5

好氧池,6

膜组件,7

电机调速器,8...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通的若干同心圆筒结构,且所述同心圆筒结构沿污水处理方向分别为污泥减量池、污泥沉淀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在好氧池内还布置有浸没在液面下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还连接装置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下部还设有返回连接所述缺氧池的泥水混合液回流管路,所述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还安装有返回连接所述污泥减量池的污泥循环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圆筒结构的高度从内到外依次降低。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减量池的底部设有与外部空气泵连接的曝气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步实现污泥原位减量和污染物去除的同心圆筒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减量池的中心位置还设置中心转轴,在中心转轴上设有搅拌组件,所述中心转轴的底部还连接位于污泥沉淀池的刮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江婕赵晓丹袁瑶邵彦鋆左艺任雨晴蓝紫薇夏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