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74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每个预处理池均通过入水管接通待处理污水,且每个预处理池内部通过吸污管连通至一个排污池内部,预处理池内部设置阻断板,阻断板位于入水管出水端的一侧,预处理池底部设有沉污坡,沉污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低于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但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废水排放、工业废渣、农业灌溉、填埋场泄漏、石化原料的运输管线和储罐的破损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原本紧张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而且给人居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地下水修复已成为当前备受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包括抽提技术、气提技术、空气吹脱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渗透反应墙技术、原位化学修复等。应用地下水抽提技术时,被污染地下水抽到的预处理水池进行投加絮凝剂并沉淀,然后将处理后的地下水返还至地下储水层,在现有技术中常因预处理池中沉积泥沙过多排放不及时,造成设备停运,且污水沉降不彻底,污水处理质量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预处理时沉淀物难以清理,污水沉淀不充分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预处理池,每个预处理池均通过入水管接通待处理污水,且每个预处理池内部通过吸污管连通至一个排污池内部,预处理池内部设置阻断板,阻断板位于入水管出水端的一侧,预处理池底部设有沉污坡,沉污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低于5
°
>,每个预处理池均设置一个排水管,沉污池分别设置排污管和溢流管,排水管的一端和溢流管的一端均连通至待排水装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若干预处理池依次首尾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池底部设置若干挡污板,若干挡污板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挡污板沿沉污坡的坡度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挡污板为拱形结构,且挡污板下端可拆卸连接至预处理池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污管包括第一管体及其一端安装的若干底管,第一管体的另一端连通至沉污池内部,若干底管相互平行设置,每个底管均位于预处理池底部,底管上设有吸污孔,且底管与挡污板交错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沉污池内部安装沉降斗,沉降斗是漏斗形结构,排污管连通至沉降斗底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沉污池内部设置沉降组件,沉降组件包括支杆和支板,支杆下端固定连接至沉降斗底部,支杆上端安装支板,且支板位于沉降斗的上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板的横截面是倒V字形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板的下端设置若干挡流板,且若干挡流板均相互平行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入水端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支板下端的水平高度。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阻断板将入水管的水流导向,避免入水冲击已沉降泥沙,预处理池底部设有提高收拢沉泥效率的沉污坡,然后通过吸污管引流至排污池内部,提高了泥污的收集效率,同时若干预处理池可以依次首位串接,通过多组的预处理池重复沉降修复待处理污水,使得待处理污水反应沉降充分,且预处理池、排污池及串接管路的结构均相同,降低了制作工期和制作成本,使装置模块化、标准化,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预处理池和挡污板配合的剖面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吸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沉污池和沉降组件配合的剖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沉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预处理池;11

入水管;12

排水管;13

阻断板;14

挡污板;2

沉污池;21

溢流管;22

排污管;23

沉降斗;3

吸污管;31

第一管体;32

底管;4

沉降组件;41

支杆;42

支板;43

挡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8]如图1

5所示,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预处理池,每个预处理池均通过入水管接通待处理污水,入水管上设置第一电磁阀,且每个预处理池内部通过吸污管连通至一个排污池内部,排污池的基础高度低于预处理池的基础高度,吸污管通过虹吸原理将预处理池底部的泥沙引流至排污池内部,为防止虹吸现象受干扰中断或引流不畅,吸污管上可以设置现有技术的引流泵增加引流吸力,预处理池内部设置阻断板,阻断板位于入水管出水端的一侧,阻断板用于将入水管的水流导向,避免入水冲击已沉降泥沙,为了归集收拢底部污泥,预处理池底部设有沉污坡,如图2所示,沉污坡与水平面的夹角是A,A等于5
°
,每个预处理池均设置一个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预处理池(1),每个预处理池(1)均通过入水管(11)接通待处理污水,且每个预处理池(1)内部通过吸污管(3)连通至一个排污池内部,预处理池(1)内部设置阻断板(13),阻断板(13)位于入水管(11)出水端的一侧,预处理池(1)底部设有沉污坡,沉污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低于5
°
,每个预处理池(1)均设置一个排水管(12),沉污池(2)分别设置排污管(22)和溢流管(21),排水管(12)的一端和溢流管(21)的一端均连通至待排水装置,预处理池(1)底部设置若干挡污板(14),若干挡污板(14)相互平行设置,沉污池(2)内部安装沉降斗(23),沉降斗(23)是漏斗形结构,排污管(22)连通至沉降斗(2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预处理池(1)依次首尾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水修复工程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污板(14)为拱形结构,且挡污板(14)下端可拆卸连接至预处理池(1)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学赫杨润田李婧男郭升刘凡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环投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