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69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它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内有铁芯的线圈、搭钩和顶板,线圈位于线圈箱体内并固定在壳体的上部,铁芯内轴向固定有顶杆,铁芯在线圈内沿轴线铅垂方向上下运动,顶板的末端设置于顶杆下方,所述顶端铰接在壳体上并与搭钩底端固定,顶杆至少一端延伸出铁芯外部,顶杆伸出铁芯外部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顶杆端部与线圈箱体之间,当搭钩处于合闸位置处时,弹簧处于形变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结构简单,能够在电源、保护插件、线路或线圈出现故障时自动分闸并保证不能手动合上闸,安全性能更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分合闸的操作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 器分合闸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人们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对相关的防 爆产品的要求更高。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手动合闹系列产品釆用手 动分闸、合闸。目前的常用的控制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机构结构如图l和图2所示其由壳体l、线圈5、搭钩3和顶板9,线圈5内设有铁芯8,铁芯 8可在线圈5内铅垂方向活动,铁芯8中部轴向固定有顶杆6,顶杆6下端伸 出铁芯8外部,顶杆随铁芯8的运动而运动,顶杆6的下方设有顶板9,当 顶杆6向下移动时,可以与顶板9接触并推动顶板9向下运动,顶板9的顶 端铰接于壳体l上,顶板9的顶端与搭钩3的下部固定。线圈5安装在线圈 箱体4内,线圈箱体4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在合闸位置时线圈5无电,铁 芯8中的顶杆6与顶板9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搭钩3处于扣合位置。当故障 时线圈5通电,线圈5中铁芯8向下运动,带动顶杆6向下运动,推动顶板9 顺时针旋转,顶板9带动搭钩3运动使搭钩3脱扣完成分闸动作。这样的分 合闸操作机构虽然解决了可以实现手动分闸和手动合闸,但是由于只有 在线圈有电时铁芯才会向下运动,当线圈无电时,铁芯无法带动顶杆向 下运动,不能自动进行分闸,但是在电源出现故障、线路有故障保护插 件烧毁和线圈本身有故障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控制断 路器分合闸的操作机构均不能自动分闸,而且还是可以合闸送电,失去 保护功能,给煤矿等使用安装了这种操作机构的断路器,虽然能够完成手动分闸和合闸,但是,在出现故障导致线圈无电的情况下,操作机构 无法自动分闸,在分闸状态下还是可以进行手动合闸的操作,给防爆产 品安全成产和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 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够在出现电源故障、线路故障、 保护插件烧毁或线圈本身故障时自动进行分闸操作,安全性能良好的断 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本技术的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内有铁芯 的线圈、搭钩和顶板,所述线圈位于线圈箱体内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 部,所述铁芯内轴向固定有顶杆,所述铁芯在所述线圈内沿轴线铅垂方 向上下运动,所述顶板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顶杆下方,所述顶板顶端铰接 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搭钩底端固定,所述顶杆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铁 芯外部,所述顶杆伸出所述铁芯外部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 于所述顶杆端部与所述线圈箱体之间,当所述搭钩处于合闸位置处时, 所述弹簧处于形变状态。 本技术还可以是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至少所述顶杆的下部延伸出所述铁芯外部,所 述顶杆的下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杆下端与所述线圈箱体 之间,所述弹簧为压簧,当所述搭钩处于合闸位置处时,所述弹簧处于 压縮状态。另一优选的方案为至少所述顶杆的上部延伸出所述铁芯外部,所述 顶杆的上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杆上端与所述线圈箱体之 间,所述弹簧为拉簧,当所述搭钩处于合闸位置处时,所述弹簧处于拉 伸状态。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杆的末端,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 线圈箱体上。所述弹簧通过在所述顶杆下端螺纹连接一垫片和螺栓固定在所述顶 杆下部,所述垫片的尺寸大于所述弹簧的尺寸,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垫 片与所述线圈箱体之间。所述顶板为斜板或"z"形板。所述搭钩与一调节装置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活动 的调节板和铅垂固定在调节板上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固 定板并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板与所述搭钩固定。本技术的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顶杆至少有一端延伸出铁芯的外部,且延伸出铁芯外部的顶杆 的杆体部分套设有弹簧,弹簧位于顶杆端部与线圈箱体之间,当所述搭 钩处于合闸位置处时,弹簧处于形变状态。当线圈通电时,铁芯可以上 升进行合闸动作,也可以下降进行分闸动作,可以控制线圈是否通电进 而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当出现电源故障、线路故障、保护插件烧 毁和线圈本身故障时,线圈中无电,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向下运动, 推动顶板旋转,进而使搭钩自动分闸,而且由于有弹簧的作用,此时不 能进行手动合上闸,合闸之后会自动分闸,使用者就明确知道开关中出 现了故障,需要进行维修,不能再进行强制合闸,否则会出现危险,这 样的控制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机构在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分闸且不能再 进行手动合上闸,安全系数高,可以及早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附图说明图l现有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半剖图;图2现有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半剖图;图4本技术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壳体 2…弹簧 3…搭钩 4…线圈箱体5…线圈 6…顶杆 8…铁芯 9…顶板71…调节螺栓 72…固定板 73…调节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断路器分合闸的操作机构,请参考图3和图4,包括壳 体l、线圈5、铁芯8、搭钩3、顶杆6和顶板9,铁芯8设于线圈5的内部, 铁芯8可在线圈5内沿铅垂方向向上或向下运动,铁芯8内部轴向固定有顶 杆6,顶杆6随铁芯8的运动而运动,顶杆6至少有一端伸出铁芯8外部,顶 杆6的下方对应位置处设有顶板9。当线圈5通电后根据不同的线圈5与铁 芯8的配合方式,铁芯8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顶板9的顶端铰接于壳体1 上,顶板9的顶端与搭钩3的下部固定。线圈5安装在线圈箱体4内,线圈 箱体4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这样各部分虽然有连接,但是相对比较独立, 安装拆卸和维修比较方便。顶杆6至少有一端沿轴线延伸并伸出铁芯8外 部,进而伸出线圈箱体4外部,顶杆6伸出铁芯8外部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 2,弹簧2位于顶杆6端部与线圈箱体4之间,弹簧2位于线圈箱体4外部, 当搭钩3处于合闸位置处时,弹簧2处于形变状态。当设计的线圈5通电后 铁芯8是向上运动时,搭钩3的初始位置为分闸位置处,搭钩3脱扣,当需 要合闸动作时,线圈5通电,铁芯8向上运动带动顶杆6向上运动,顶板9 由于没有推顶的力量支撑,顶板9末端逆时针旋转,即可完成手动合闸的 动作。当需要分闸时,切断电路,线圈5无电,顶杆6在弹簧2恢复力的作 用下向下运动,顶杆6推动顶板9末端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搭钩3脱扣完成分闸动作。当出现电源故障、线路故障、保护插件烧毁或线圈5本身故 障情况下,线圈5无电,顶杆6在弹簧2作用力下自动向下运动,进而带动 搭钩3自动进行分闸动作;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不能实现手动合上闸,安 全性能提高,且提醒使用者及时进行维修。由于当搭钩3处于合闸位置处 时,弹簧2形变量达到最大,弹力最大。具体结构可以是顶杆6的下部伸出铁芯8外部并伸出线圈箱体4外部, 顶杆6的下部套设有弹簧2,弹簧2位于顶杆6下端和线圈箱体4之间的位置 处,弹簧2为压簧,当所述搭钩3搭接处于合闹位置时,压簧处于压縮状 态。当线圈5需要分闸时断电,或出现故障时线圈5无电,顶杆6在压簧恢 复原状的扩张力作用下带动顶杆6向下运动,顶杆6顶动顶板9末端顺时针 旋转,带动搭钩3顺时针旋转脱钩完成自动分闸动作。具体结构还可以是 顶杆6的上部伸出铁芯8外部并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位于壳体(1)内的内有铁芯(8)的线圈(5)、搭钩(3)和顶板(9),所述线圈(5)位于线圈箱体(4)内并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上部,所述铁芯(8)内轴向固定有顶杆(6),所述铁芯(8)在所述线圈(5)内沿轴线铅垂方向上下运动,所述顶板(9)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顶杆(6)下方,所述顶板(9)顶端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搭钩(3)底端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至少一端延伸出所述铁芯(8)外部,所述顶杆(6)伸出所述铁芯(8)外部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2),所述弹簧(2)位于所述顶杆(6)端部与所述线圈箱体(4)之间,当所述搭钩(3)处于合闸位置处时,所述弹簧(2)处于形变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其翟红何琦赵启东徐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八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