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24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包括大棚本体、雨水收集机构、喷淋机构和水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机构,便于在雨天时,将拱形棚顶棚顶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节约水源,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将灌溉多余的水通过过滤板过滤在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水泵二将收集的水在运送到集水箱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节约成本,在大鹏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灭虫灯,便于驱虫,避免在育苗过程中遭受虫灾,通过将育苗台架高,不仅便于草莓的栽培、管理,而且便于后期的采摘,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本体内部的温湿度,及时的进行调温和调湿,从而保证育苗工作稳步进行。从而保证育苗工作稳步进行。从而保证育苗工作稳步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棚,具体为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属于育苗大棚


技术介绍

[0002]草莓又叫红莓,色泽鲜艳,肉嫩多汁,酸甜可口,还有其他水果没有的宜人果香,是难得的色、香、味俱佳的水果,颇受人们喜爱。虽然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草莓,草莓、西瓜轮作是冬暖大棚高效种植的发展方向,它能充分利用冬暖大棚的有效资源,使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0003]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但不同生长期,草莓对水分的要求又稍有不同。早春和开花瑚,草每需要衣分直小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需求最多,达80%以上,采收之后,抽出匍匐茎和发新不定根,也需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秋季是植株积累营养和花芽形成期,土壤水分也不得低于60%,草莓不耐涝,要求土壤有良好通透性,注意田间雨季排水,因此草莓一般都是生长在大棚内。
[0004]现有的草莓育苗栽培大棚在使用时无法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且大棚在育苗时,其种植区多布置于棚体的地面,此种结构,对于草莓的栽培、管理较为困难,且后期采摘也十分不便,同时其还无法根据幼苗色生长情况及时的进行温湿度的调节,智能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包括大棚本体、雨水收集机构、喷淋机构和水循环机构,所述大棚本体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门体,且门体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在大棚本体的通风扇,所述大棚本体上侧设置有拱形棚顶,且拱形棚顶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雨水收集机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的下侧与集水箱相连,所述集水箱的一侧上方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地面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接有育苗台,所述育苗台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保温塑料膜,所述保温塑料膜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育苗台的下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由集水池、水管一和导水槽构成,所述拱形棚顶的两侧下方固定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中间位置下侧固接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下侧连接有水管一,所述水管一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箱。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淋机构由水管二、水泵一、多通管和喷头构成,所述水泵一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集水箱相连,且水泵一的出水端固接有水管二,所述水管二远离水泵一的一端延伸至大棚本体的内侧,并固接有多通管,所述多通管的下侧固
定设置有若干个喷头。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循环机构由水泵二、水管三和单向阀构成,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二,所述水泵二的出水端连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下侧两端分别固接有水管三,所述水管三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单向阀。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的上侧固定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接在两个支撑柱内侧的卡块,所述过滤板通过卡块固接在水箱的上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育苗台的一侧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接有灭虫灯。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机构由加热器和加热管,所述加热器固定安装在保温塑料膜的侧壁上,且加热器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管,且加热管均匀分布在保温塑料膜的两侧侧壁上。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侧壁上依次固接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安装在大棚本体上的控制面板的信号接收端相连。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雨水收集机构,便于在雨天时,将拱形棚顶棚顶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节约水源,收集的雨水通过水泵一和喷头的作用,可以实现对草莓幼苗进行灌溉,节约了水资源,通过设置水循环机构,将灌溉多余的水通过过滤板过滤在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水泵二将收集的水在运送到集水箱内,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节约成本,在大鹏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灭虫灯,便于驱虫,避免在育苗过程中遭受虫灾,通过将育苗台架高,不仅便于草莓的栽培、管理,而且便于后期的采摘,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本体内部的温湿度,及时的进行调温和调湿,从而保证育苗工作稳步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大棚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大棚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单向阀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大棚本体,2、门体,3、通风扇,4、集水池,5、水管一,6、集水箱,7、水管二,8、导水槽,9、拱形棚顶,10、水泵一,11、多通管,12、喷头,13、支撑柱,14、育苗台,15、卡块,16、过滤板,17、水箱,18、水泵二,19、水管三,20、单向阀,21、保温塑料膜,22、灭虫灯,23、温度传感器,24、湿度传感器,25、加热器,26、加热管,27、连接杆和28、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雨水收集机构、喷淋机构和水循环机构,所述大棚本体1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门体2,且门体2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在大棚本体1的通风扇3,所述大棚本体1上侧设置有拱形棚顶9,且拱形棚顶9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雨水收集机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的下侧与集水箱6相连,所述集水箱6的一侧上方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大棚本体1的内部地面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上端固接有育苗台14,所述育苗台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保温塑料膜21,所述保温塑料膜21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育苗台14的下侧设置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机构。
[00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由集水池4、水管一5和导水槽8构成,所述拱形棚顶9的两侧下方固定设置有导水槽8,所述导水槽8的中间位置下侧固接有集水池4,所述集水池4的下侧连接有水管一5,所述水管一5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箱6,便于将拱形棚顶9棚顶9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利用,节约水源。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机构由水管二7、水泵一10、多通管11和喷头12构成,所述水泵一10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集水箱6相连,且水泵一10的出水端固接有水管二7,所述水管二7远离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1)、雨水收集机构、喷淋机构和水循环机构,所述大棚本体(1)的前端面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门体(2),且门体(2)的上侧设置有安装在大棚本体(1)的通风扇(3),所述大棚本体(1)上侧设置有拱形棚顶(9),且拱形棚顶(9)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雨水收集机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的下侧与集水箱(6)相连,所述集水箱(6)的一侧上方设置有喷淋机构,所述大棚本体(1)的内部地面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上端固接有育苗台(14),所述育苗台(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保温塑料膜(21),所述保温塑料膜(21)的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育苗台(14)的下侧设置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的内部设置有水循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机构由集水池(4)、水管一(5)和导水槽(8)构成,所述拱形棚顶(9)的两侧下方固定设置有导水槽(8),所述导水槽(8)的中间位置下侧固接有集水池(4),所述集水池(4)的下侧连接有水管一(5),所述水管一(5)的下端连接有集水箱(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由水管二(7)、水泵一(10)、多通管(11)和喷头(12)构成,所述水泵一(10)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集水箱(6)相连,且水泵一(10)的出水端固接有水管二(7),所述水管二(7)远离水泵一(10)的一端延伸至大棚本体(1)的内侧,并固接有多通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伟马倩倩彭莞云吴鹏孙业兴黄涛王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