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青专利>正文

永磁操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20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内磁轭、外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内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均位于外磁轭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及永磁体均安装在外磁轭的内壁上,内磁轭位于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动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内磁轭及合分闸一体线圈并伸出外磁轭,另一端直接伸出外磁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永磁操动机构的技术难题,可以实现免维护,同时,它采取了双拍合面结构方式,使保持力增大,而且更加稳定,工作可靠性更为增大。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合分闸一体线圈,使机构内部更紧凑,动铁芯在机构腔内,动作更自如。另外,本产品对传动机构要求低,无需容易引发故障的机械脱锁扣装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适用于各种断路器等开关电气设备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开关电器设备使用的操动机构主要有弹簧、电磁等操动机构。弹簧操动机构传动部件多,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零部件的磨损,经常出现拒分拒合的现象,因此维护量增大,不适合于频繁操作。而电磁操动结构除了和上述弹簧机构一样具有部件多的缺点外,还有工作电流过大,增大了给其供电的直流屏的负担,能耗也大。目前已有人设计出永磁操动机构,但现有的永磁操动机构的内外磁轭是通过白钢销轴固定,动作次数多以后,发现白钢销轴向上移动,致使内磁轭发生偏移,保持力大大降低,开关会出现合闸保持不住,拒合等现象。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或免于维护,能耗低的新型操动机构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能耗低,工作可靠的永磁操动机构。本技术包括内磁轭、外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内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均位于外磁轭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及永磁体均安装在外磁轭的内壁上,内磁轭位于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动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内磁轭及合分闸一体线圈并伸出外磁轭,另一端直接伸出外磁轭。本技术在设计上取消了白钢销轴,解决了现有永磁操动机构的技术难题,可以实现免维护,同时,它采取了双拍合面结构方式,使保持力增大,而且更加稳定,工作可靠性更为增大。而且,本技术采用合分闸一体线圈,使机构内部更紧凑,动铁芯在机构腔内,动作更自如。另外,本产品对传动机构要求低,无需容易引发故障的机械脱锁扣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合闸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磁轭1呈圆柱形,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永磁体4、内磁轭5和动铁芯6均位于外磁轭1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永磁体5均用工业胶和树脂固定在外磁轭1的内壁上,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的上部为分闸线圈2、下部为合闸线圈3。为了便于安装永磁体4,外磁轭1内腔壁的下部较上部向内凸出,内腔壁的上、下结合部形成一台阶,永磁体4即位于该台阶上。为了便于固定内磁轭5,内磁轭5的截面设计成“T”字形,其顶部向外伸出的边沿搭在永磁体4上,内磁轭5与永磁体4之间也采用工业胶和树脂粘接在一起。动铁芯6的上端依次穿过内磁轭5及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并伸出外磁轭1,其下端则直接伸出外磁轭1,用于与断路器的传动机构相联。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合闸时,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的合闸线圈3得电,动铁芯6在通电合闸线圈3产生的电磁场及永磁体4磁场的合力作用下,由分闸位置向上运动,到达合闸位置时,合闸线圈3断电,动铁芯6在永磁体4磁场作用下,被吸在闭合位置。分闸时,合分闸一体线圈2和3的分闸线圈2通反向电流,使分闸线圈2产生的电磁场与永磁体4磁场相反,永久磁场被削弱,吸力减小,使动铁芯6在断路器的传动机构中压簧和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分闸位置,分闸线圈2断电,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内磁轭、外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内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均位于外磁轭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及永磁体均安装在外磁轭的内壁上,内磁轭位于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动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内磁轭及合分闸一体线圈并伸出外磁轭,另一端直接伸出外磁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外磁轭内腔壁的下部较上部向内凸出,内腔壁的上、下结合部形成一台阶,永磁体即安装在该台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内磁轭的截面呈“T”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永磁操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合分间一体线圈的上部为分闸线圈、下部为合闸线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内磁轭、外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内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均位于外磁轭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及永磁体均安装在外磁轭的内壁上,内磁轭位于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动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内磁轭及合分闸一体线圈并伸出外磁轭,另一端直接伸出外磁轭。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永磁操动机构的技术难题,可以实现免维护,同时,它采取了双拍合面结构方式,使保持力增大,而且更加稳定,工作可靠性更为增大。而且,本技术采用合分闸一体线圈,使机构内部更紧凑,动铁芯在机构腔内,动作更自如。另外,本产品对传动机构要求低,无需容易引发故障的机械脱锁扣装置。文档编号H01H71/68GK2840291SQ20052007686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青 申请人:李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内磁轭、外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内磁轭、合分闸一体线圈、动铁芯及永磁体均位于外磁轭腔体内,合分闸一体线圈及永磁体均安装在外磁轭的内壁上,内磁轭位于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动铁芯的一端依次穿过内磁轭及合分闸一体线圈并伸出外磁轭,另一端直接伸出外磁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
申请(专利权)人:李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