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484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柱,固定柱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柱之间设置有攀爬杆,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滑槽,滑槽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齿,固定柱的表面且位于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安全锁头的表面设置有安全勾,安全勾的一侧通过安全绳设置有安全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该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通过在攀爬杆的两端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利用安全锁头上的固定钩带动第二凸头移动,使得第一凸头带动固定齿头水平移动伸出与固定齿卡住,保证了在攀爬过程中能够通过安全绳带动安全锁头向上移动,实现单向固定,从而对工作人员实现了防护,避免了坠落的发生。避免了坠落的发生。避免了坠落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具体为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文缆道是指能把水文测验仪器送到测验断面任一指定位置的索道,是水文设施设备的一种。钢塔设置在河道的两侧,用于安装承载索。现有将水文测验仪器送到测验处时,工作人员首先要会爬上钢塔到达顶部,为了保证水文设施设备和测验人员安全,水文职工每年在汛前和汛后都要登攀钢塔检查养护缆索,在登攀钢塔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护,现有的保护通常是在登攀通道处安装圆形防护框,只能解决工作人员后仰带来的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坠落的问题,急需一种钢塔登攀保护装置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解决了在攀爬钢塔过程中意外坠落的问题,对工作人员提供保护。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攀爬杆,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齿,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且位于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所述安全锁头的表面设置有安全勾,所述安全勾的一侧通过安全绳设置有安全绑带;
[0005]所述安全锁头包括底座、中框和面板,所述中框设置在底座顶部,所述面板设置在中框顶部,所述中框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位于中框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齿头,所述移动杆位于中框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头,所述中框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第一凸头水平移动的第二凸头,所述面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的一端与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头与中框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升降杆的底端与底座顶部之间设置有拉簧。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且位于滑槽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表面传动连接有钢缆,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筒,所述钢缆与固定筒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面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钩适配的通孔,所述中框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齿头适配的安装槽。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齿头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齿块,所述齿块的一侧延伸至固定壳体的外部,所述齿块与固定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齿和齿块的一侧均设置为圆弧面。
[0009]优选的,所述攀爬杆等间距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面板的表面设置凹槽。
[0011]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通过在攀爬杆的两端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利用安全锁头上的固定钩带动第二凸头移动,使得第一凸头带动固定齿头水平移动伸出与固定齿卡住,保证了在攀爬过程中能够通过安全绳带动安全锁头向上移动,实现单向固定,从而对工作人员实现了防护,避免了坠落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安全锁头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4为本技术安全锁头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5为本技术固定柱的截面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固定齿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固定齿头与固定齿啮合示意图。
[0019]图中:1

固定柱、11

滑槽、12

固定齿、2

攀爬杆、3

安全锁头、31

底座、32

中框、33

面板、34

移动杆、35

固定齿头、351

固定壳体、352

固定杆、353

齿块、354

第二弹簧、36

第一凸头、37

移动板、38

升降杆、39

第二凸头、310

固定钩、311

第一弹簧、312

拉簧、313

固定筒、314

凹槽、4

安全勾、5

安全绳、6

安全绑带、7

定滑轮、8

钢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柱1,固定柱1设置有两个,固定柱1固定在钢塔攀爬位置,两个固定柱1之间设置有攀爬杆2,攀爬杆2等间距设置,固定柱1的表面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齿12,固定柱1的表面且位于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3,安全锁头3的表面设置有安全勾4,安全勾4的一侧通过安全绳5设置有安全绑带6;
[0022]安全锁头3包括底座31、中框32和面板33,中框32设置在底座31顶部,面板33设置在中框32顶部,中框32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杆34,移动杆34位于中框32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齿头35,移动杆34位于中框3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头36,中框3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7,移动板37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升降杆38,升降杆38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第一凸头36水平移动的第二凸头39,面板3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钩310,固定钩310的一端与移动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凸头36与中框32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11,升降杆38的底端与底座31顶部之间设置有拉簧312,面板33的表面设置凹槽314,凹槽314便于安全勾4套住固定钩310,安全勾4套入后,固定钩310带动移动板37移动,移动距离为安全勾4的直径长度,通过第二凸头39带动第一凸头36水平移动,固定齿头35伸出。
[0023]固定柱1的表面且位于滑槽1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定滑轮7,定滑轮7的表面传动连接有钢缆8,面板3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筒313,钢缆8与固定筒313固定连接,安全勾4未套住固定钩310时能通过钢缆8的移动能够带动安全锁头3移动,便于将安全锁头3移动至钢塔顶部或底部,便于使用。
[0024]面板33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钩310适配的通孔,中框32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齿头35适配的安装槽。
[0025]固定齿头35包括固定壳体351,固定壳体35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52,固定杆35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齿块353,齿块353的一侧延伸至固定壳体351的外部,齿块353与固定壳体35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54,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缆道钢塔登攀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柱(1),所述固定柱(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柱(1)之间设置有攀爬杆(2),所述固定柱(1)的表面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两侧设置有固定齿(12),所述固定柱(1)的表面且位于滑槽(11)内滑动连接有安全锁头(3),所述安全锁头(3)的表面设置有安全勾(4),所述安全勾(4)的一侧通过安全绳(5)设置有安全绑带(6);所述安全锁头(3)包括底座(31)、中框(32)和面板(33),所述中框(32)设置在底座(31)顶部,所述面板(33)设置在中框(32)顶部,所述中框(32)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杆(34),所述移动杆(34)位于中框(32)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齿头(35),所述移动杆(34)位于中框(3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头(36),所述中框(32)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37),所述移动板(37)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升降杆(38),所述升降杆(38)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第一凸头(36)水平移动的第二凸头(39),所述面板(3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钩(310),所述固定钩(310)的一端与移动板(3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头(36)与中框(32)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11),所述升降杆(38)的底端与底座(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雅雯崔建和徐永红赵益民沈丹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