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
—
剪力墙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
,具体为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框架
‑
剪力墙结构具有受力性能良好、建筑布置灵活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框架
‑
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结构部分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有大量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中间环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了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包括第一剪力墙、第二剪力墙、第三剪力墙以及预制基座,所述第一剪力墙、第二剪力墙、第三剪力墙的两端处均开设有贯穿其设定的矩形口、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矩形口连通并延伸至剪力墙的边缘;
[000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包括第一剪力墙(1)、第二剪力墙(2)、第三剪力墙(3)以及预制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力墙(1)、第二剪力墙(2)、第三剪力墙(3)的两端处均开设有贯穿其设定的矩形口(6)、连接口(7),所述连接口(7)与矩形口(6)连通并延伸至剪力墙的边缘;所述预制基座包括边缘预制基座(4)、中间预制基座(5),所述边缘预制基座(4)与中间预制基座(5)的中间处均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浇筑口(8);所述边缘预制基座(4)的两个相对角处分别开设有用于支撑第一剪力墙(1)的第一支撑槽(41)、用于支撑第二剪力墙(2)的第二支撑槽(42),所述边缘预制基座(4)与其上浇筑口(8)相对角处开设有楼板支撑槽(43),所述边缘预制基座(4)的浇筑口(8)的侧面开设有与之连通并延伸至第一支撑槽(41)、第二支撑槽(42)处的安装口(9);所述中间预制基座(5)上浇筑口(8)的侧面开设有与之连通的预设口(51),两个处于相对位置上所述预设口(51)的延伸处开设有基座定位槽(52),另一个所述预设口(51)的延伸处开设有基座支撑槽(53),所述基座支撑槽(53)的两侧均开设有楼板定位槽(54);所述边缘预制基座(4)与中间预制基座(5)的浇筑口(8)中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