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66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枕头本体包括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头部支撑区上设置有外凸的后脑压迫凸起;颈部支撑区向下凹陷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延伸,且其高度逐渐降低;颈部支撑区的两侧为侧面颈部支撑区,侧面颈部支撑区横截面的外轮廓由连续的弧线段组成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倾斜,从而使侧面颈部支撑区的表面形成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倾斜的肩部接触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对颈椎提供足够支撑、充分填充肩部和脊柱之间空间,从而预防和缓解颈部疼痛的优点。从而预防和缓解颈部疼痛的优点。从而预防和缓解颈部疼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是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用于对人体颈椎进行支撑和牵引。

技术介绍

[0002]晚上良好睡眠的最重要前提是创造适当的睡眠条件,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睡眠用具的质量,如床架、床垫和枕头等,选择那些能够完美放松身体的产品,可以为椎骨和颈部提供解剖学上正确的支撑,其中枕头的性质和形状更为重要。因为在睡觉时,颈椎需要大量支撑以防止疼痛和创伤。然而由于肩部较高,如使用传统枕头,颈椎无法得到充分支撑,不能缓解颈部脊椎的疼痛,长此以往会造成颈部不适甚至疼痛。颈部疼痛很常见,但容易因症状被感知在其他地方而被误诊,如头痛或背痛,且颈椎支撑不足的后果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变得明显,因此没有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所以日常选择一个可有效支撑颈椎的枕头至关重要。
[0003]理想的睡眠姿势是无论仰睡或侧睡都可以将脊柱移动到解剖学上的正确位置,填充肩部和颈椎间的空隙,以便为颈椎提供最佳支撑,缓解肌肉和神经的繁张。然而,一般市面上的枕头都无法提供这样全面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颈椎提供足够支撑、充分填充肩部和脊柱之间空间,从而预防和缓解颈部疼痛的颈椎功能性枕头。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颈椎功能性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枕头本体包括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头部支撑区上设置有外凸的后脑压迫凸起;颈部支撑区向下凹陷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延伸,且其高度逐渐降低;颈部支撑区的两侧为侧面颈部支撑区,侧面颈部支撑区横截面的外轮廓由连续的弧线段组成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倾斜,从而使侧面颈部支撑区的表面形成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倾斜的肩部接触面。
[0006]本技术所述头部支撑区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后脑压迫部,后脑压迫凸起位于后脑压迫部处。
[0007]本技术所述的后脑压迫凸起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凸起。
[0008]本技术所述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的连接处为脖颈指压部,脖颈指压部上设置有外凸的脖颈指压凸起。
[0009]本技术在所述后脑压迫凸起的两个凸起之间设置有外凸于后脑压迫部的后脑扩张凸起,后脑扩张凸起向颈部支撑区方向延伸。
[0010]本技术在所述颈部支撑区上对称布置有外凸的脊柱支撑凸起。
[0011]本技术在所述颈部支撑区的中部设有内凹的脊柱凹槽,对称布置的脊柱支撑凸起位于脊柱凹槽的两侧。
[0012]本技术还包括高度调整垫,高度调整垫放置在枕头本体的下方,其形状大小与枕头本体相匹配。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功能性枕头的枕头本体包括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组成,头部支撑区上设置有外凸的后脑压迫凸起,颈部支撑区向下凹陷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的一侧延伸,且其高度逐渐降低,在颈部支撑区上可以设置有若干对称布置的脊柱支撑凸起,头部支撑区和颈部支撑区的连接处可以设置脖颈指压部,在颈部支撑区的中部可以设置内凹的脊柱凹槽,脊柱凹槽的两侧可以对称布置有脊柱支撑凸起,仰卧时,头部的枕骨放置在头部支撑区,颈部放置在颈部支撑区,颈部支撑区的形状设计完全贴合颈部的曲线,脖颈指压凸起与颈部紧密接触,起到支撑和按摩作用,两个后脑压迫凸起分别刺激枕骨的左右两侧面,对枕骨施加压力,后脑扩张凸起刺激枕骨的枕外隆起,人体脊柱置于脊柱凹槽,脊柱凹槽用于支撑位于脊柱凹槽内的脊柱,脊柱支撑凸起与脊柱两侧紧密接触,以扩大接触面积,减少集中于脊柱的负荷;侧卧时,头部的侧头骨放置在侧面头部支撑区,颈部放置在侧面颈部支撑区,肩部接触面的形状设计完全贴合肩部和颈部之间的曲线,填充了肩部和颈部之间的空间。这样无论是侧卧还是仰卧,无论头部和肩部在睡眠时如何转动,脊柱和颈部始终保持正直,确保了肩部的理想定位,为肩部和颈部提供了最佳支撑,使其处于解剖学上的正确位置,可充分缓解肌肉和神经紧张,减轻椎骨和椎间盘压力;2、该功能性枕头还包括调节高度底垫,使用时可以将调节高度底垫放置在枕头本体的下方,调节高度底垫用于调节功能性枕头的整体高度,以适用于对枕头高度有不同要求的人群。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的后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的左视图。
[0018]图5为图4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的立体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高度调整垫的立体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枕头本体和高度调整垫组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0022]图9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仰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3]图11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侧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主视图。
[0025]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后视图。
[0026]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俯视图。
[0027]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左视图。
[0028]图17为图16的剖视图。
[0029]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立体图。
[0030]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高度调整垫的立体图。
[0031]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和高度调整垫组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0032]图21

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仰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33]图23

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侧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34]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的主视图。
[0035]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的后视图。
[0036]图2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的俯视图。
[0037]图2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的左视图。
[0038]图29为图28的剖视图。
[0039]图30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的立体图。
[0040]图3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高度调整垫的立体图。
[0041]图32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枕头本体和高度调整垫组合使用时的状态图。
[0042]图33

图34为本技术实施例3在仰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43]图35

图36为本技术实施例3在侧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44]图37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枕头本体的主视图。
[0045]图38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枕头本体的后视图。
[0046]图39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功能性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枕头本体包括头部支撑区(1)和颈部支撑区(2),头部支撑区(1)上设置有外凸的后脑压迫凸起(6);颈部支撑区(2)向下凹陷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1)的一侧延伸,且其高度逐渐降低;颈部支撑区(2)的两侧为侧面颈部支撑区(4),侧面颈部支撑区(4)横截面的外轮廓由连续的弧线段组成并向远离头部支撑区(1)的一侧倾斜,从而使侧面颈部支撑区(4)的表面形成向远离头部支撑区(1)的一侧倾斜的肩部接触面(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功能性枕头,其特征是:所述头部支撑区(1)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后脑压迫部(8),后脑压迫凸起(6)位于后脑压迫部(8)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功能性枕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脑压迫凸起(6)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功能性枕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芬周娟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