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口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66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口引流袋,包括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明袋,所述环形管通过管道与透明袋相连通,所述环形管的外侧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通孔,所述环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底壁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通槽,所述筒体的内部插入有喇叭形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底部与第一通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引流口通过医用胶带粘贴至切口外侧,切口渗出液可以通过引流口流入环形管,进入透明袋内部,保证引流液不外渗污染衣物,同时减少外科医生超频繁的换药次数,减少外科工作量,减轻患者因渗出液外露引起的焦虑。露引起的焦虑。露引起的焦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口引流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切口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因病情变化或术后并发症等各种原因出现腹部伤口持续渗液的现象,如各种引流管周围渗液,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继续渗液,各种腹壁瘘口渗液,切口裂开渗液等。伤口渗出液持续污染腹壁周围皮肤、敷料、衣物等,造成周围皮肤皮疹或溃疡。常规伤口换药后纱布覆盖,没多久纱布便被引流液体渗透,造成外科医生需要一天数次或者反复给患者换药,才能保证切口适当干燥,超频道的换药给外科医生带来负担,影响手术时间等,而纱布的液体渗出同样给患者完成心理恐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口引流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切口引流袋,包括:
[0006]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明袋,所述环形管通过管道与透明袋相连通,所述环形管的外侧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通孔,所述环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一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底壁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通槽,所述筒体的内部插入有喇叭形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的底部与第一通槽相连通;
[0007]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环形管的内侧壁,所述环形管的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开设有与移动杆相适配的第二通槽,所述移动杆远离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远离卡块的一侧与通孔的底部紧密贴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当病人站起时,将环形管顶部的筒体外侧的盖体旋开,将引流口插入于筒体的内部,将引流口与第一通槽相连通,转轴带动齿轮转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卡块移动,脱离通孔,因此引流口与环形管内部相连通,此时将引流口的顶部通过医用胶带贴在病人切口的外侧围,切口流出的渗出液随引流口进入环形管,通过管道进入透明袋进行收集渗出液,当病人躺倒时,先将引流口通过带动环体螺纹旋转脱离筒体,再将盖体旋盖于环形管顶部的筒体的外侧,将引流口旋入第一通槽的内部与通孔连通,环形管内部的渗出液不会回流。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口的外侧壁套接有环体,所述环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口通过环体螺纹旋转旋入筒体的内部,引流口与第一通槽保持连通的同时对引流口进行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侧壁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筒体的外侧套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孔不用时,将盖体通过第二螺纹部螺纹旋转作用,对筒体进行闭合,防止环形管内部的渗出液通过通孔流出。
[0013]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筒体的一侧与环体的底部紧密贴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引流口插入于筒体的内部时,密封圈防止环形管内部的渗出液通过通孔流至筒体的内部,污染筒体。
[0015]优选的,所述透明袋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管盖。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袋内部的渗出液存储至一定量之后,打开管盖,将透明袋内部的渗出液随出水管流出。
[0017]优选的,所述透明袋的外侧壁设有量度,所述转轴的外端贯穿环形管固定连接有旋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钮带动转轴转动,透明袋内部的渗出液能根据量度准确统计液量。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一、本技术的引流口通过医用胶带粘贴至切口外侧,切口渗出液可以通过引流口流入环形管,进入透明袋内部,保证引流液不外渗污染衣物,同时减少外科医生超频繁的换药次数,减少外科工作量,减轻患者因渗出液外露引起的焦虑;
[0021]二、本技术的环形管外侧设有两个引流结构,当病人站立时将引流口旋入环形管顶部的筒体内部与通孔相连通,渗出液随环形管流入透明袋内部,当病人躺倒时,将引流口旋入一侧的另一个筒体内部与通孔相连通,渗出液在流入环形管内部时,透明袋内部的渗出液也不会倒流。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剖面主视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24]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板的剖面主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盖体的剖面主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8]图中:1、环形管;2、透明袋;4、引流口;5、筒体;6、通孔;7、第一通槽;8、环体;9、第一螺纹部;10、第一螺纹孔;11、卡块;12、密封垫;13、移动杆;14、固定板;15、第二通槽;16、齿条;17、齿轮;18、转轴;19、旋钮;20、密封圈;21、量度;22、盖体;23、第二螺纹部;24、第二螺纹孔;25、出水管;26、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1]一种切口引流袋,包括:
[0032]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环形管1,环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明袋2,环形管1通过管道与透明袋2相连通,环形管1的外侧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通孔6,环形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一端封闭的筒体5,透明袋2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25,出水管2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管盖26,透明袋2内部的渗出液存储至一定量之后,打开管盖26,将透明袋2内部的渗出液随出水管25流出,筒体5的内底壁开设有与通孔6相连通的第一通槽7,筒体5的内部插入有喇叭形的引流口4,引流口4的底部与第一通槽7相连通,引流口4的外侧壁套接有环体8,环体8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螺纹部9,筒体5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部9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0,引流口4通过环体8螺纹旋转旋入筒体5的内部,引流口4与第一通槽7保持连通的同时对引流口4进行固定,筒体5的外侧壁设有第二螺纹部23,筒体5的外侧套接有盖体22,盖体22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螺纹部23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4,当通孔6不用时,将盖体22通过第二螺纹部23螺纹旋转作用,对筒体5进行闭合,防止环形管1内部的渗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口引流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环形管(1),所述环形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明袋(2),所述环形管(1)通过管道与透明袋(2)相连通,所述环形管(1)的外侧壁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通孔(6),所述环形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一端封闭的筒体(5),所述筒体(5)的内底壁开设有与通孔(6)相连通的第一通槽(7),所述筒体(5)的内部插入有喇叭形的引流口(4),所述引流口(4)的底部与第一通槽(7)相连通;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固定于环形管(1)的内侧壁,所述环形管(1)的内部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齿轮(17),所述齿轮(17)的外侧壁啮合连接有齿条(16),所述齿条(16)远离齿轮(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3),所述固定板(14)的外侧壁开设有与移动杆(13)相适配的第二通槽(15),所述移动杆(13)远离齿条(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卡块(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2),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枝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