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12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涉及通气节能技术领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三水管、排水槽和排水板等;还包括过滤筒,过滤筒设置在排水槽与第三水管之间,过滤筒顶端与排水槽底部连接,过滤筒底部与第三水管进水端连接,过滤筒包括内筒,内筒同轴设置在过滤筒内部上方,内筒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连接圆环水平嵌接在过滤筒内壁上,内筒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利用雨水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加湿,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还可净化雨水,避免喷雾中含有过多杂质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通气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为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0003]申请号为CN202020261637.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包括进气管、滤尘装置、排气管和控制装置;进气管设置在建筑墙体上并与进气腔连通,滤尘装置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腔内设有进风机、紫外线杀菌灯和电加热网;抽水管设置在水泵上并与储水箱连通,输水管设置在水泵上;喷雾头设置在输水管上;排气腔内设有排风机;排气管设置在建筑墙体上并与排气腔连通;控制装置设置在建筑墙体上,控制装置控制连接进风机、紫外线杀菌灯、电加热网、排风机和水泵;建筑屋顶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该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较为节能,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内的通风,还有助于保持建筑内部温度和湿度的恒定,功能多样,并且能够对输入空气进行滤尘和杀菌,使用效果极佳。
[0004]上述设备能很好地发挥通风换气的作用,且还利用喷雾和风的混合,实现室内降温加湿的目的。但是,该设备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单独加水至储水箱中,以便实现喷雾目的,虽能对建筑内部降温加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若该设备能对雨水及时利用收集,将其储备在储水箱中,进而实现降温加湿的目的,将会极大的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能及时将雨水进行收集,进而使其发挥降温加湿的作用;另外,还设置了过滤筒,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防止其在形成喷雾的过程中污染室内环境。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包括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和排气腔设置在建筑墙体相对的两侧,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均与所述建筑内部连通,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进风机,所述进气腔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气腔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所述排气腔内部设置有排风机,所述排气腔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腔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建筑外部;
[0008]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外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三水管、排水槽和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覆盖在所述建筑墙体的屋顶上方,所述排水板两侧均倾斜朝下延伸,所述排水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排水槽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水板两侧边缘,两个所述排水槽均呈上方开口的空心设置,两个所述排水槽
一侧顶部均与所述排水板边缘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排水槽一端底端均连通有所述第三水管,两个所述第三水管远离所述排水槽一端均连通有所述储水箱,两个所述储水箱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外部,两个所述储水箱均连通有第二水管,两根所述第二水管均共同连通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水管一端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远离所述第二水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抽水泵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所述建筑内部并与喷头连通,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进气腔一侧;
[0009]还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第三水管之间,所述过滤筒顶端与所述排水槽底部连接,所述过滤筒底部与所述第三水管进水端连接,所述过滤筒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同轴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部上方,所述内筒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水平嵌接在所述过滤筒内壁上,所述内筒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底端内侧呈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筒设置在低端一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外壁与所述排水槽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底端内壁与所述第三水管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内部还同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内筒下方,所述过滤层上穿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内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设置在所述过滤层下方。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箱,所述连接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内壁,所述连接箱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连接箱内部,所述连接箱远离所述进气腔一侧穿设有若干排气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进气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进气管进气端设置有滤尘装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板两侧上方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各用电设备。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设置有包括排水板、排水槽、第三水管和储水箱的雨水收集装置。可使雨水沿排水板上的凹槽流进排水槽,再经第三水管流至储水箱进行收集。可直接利用雨水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加湿,减少自来水等的使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0019]2.设置有包括内筒、过滤层和活性炭层的过滤筒。内筒可对雨水中的大体积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层可对雨水中的小体积杂质进行吸附,活性炭可去除雨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通过过滤筒的作用,可雨水进行净化,避免喷雾中含有过多杂质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排水槽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过滤筒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过滤筒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0

进气腔、110

进风机、120

进气管、200

排气腔、210

排风机、220

排气管、300

建筑墙体、410

喷头、420

第一水管、430

抽水泵、440

主水管、450第二水管、460

储水箱、470

第三水管、480

过滤筒、481

内筒、482

连接圆环、483

过滤层、484

活性炭层、490

排水槽、500

排水板、510

凹槽、600

连接箱、610

排气孔、700

滤尘装置、800

太阳能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所述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设置在建筑墙体(300)相对的两侧,所述进气腔(100)与所述排气腔(200)均与所述建筑内部连通,所述进气腔(100)内设置有进风机(110),所述进气腔(100)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20)远离所述进气腔(10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所述排气腔(200)内部设置有排风机(210),所述排气腔(200)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220),所述排气管(220)远离所述排气腔(20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300)外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460)、第三水管(470)、排水槽(490)和排水板(500);所述排水板(500)覆盖在所述建筑墙体(300)的屋顶上方,所述排水板(500)两侧均倾斜朝下延伸,所述排水板(50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510),所述排水槽(490)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水板(500)两侧边缘,两个所述排水槽(490)均呈上方开口的空心设置,两个所述排水槽(490)一侧顶部均与所述排水板(500)边缘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排水槽(490)一端底端均连通有所述第三水管(470),两个所述第三水管(470)远离所述排水槽(490)一端均连通有所述储水箱(460),两个所述储水箱(460)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300)外部,两个所述储水箱(460)均连通有第二水管(450),两根所述第二水管(450)均共同连通有主水管(440),所述主水管(440)远离所述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抽水泵(430),所述抽水泵(430)远离所述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第一水管(420),所述第一水管(420)远离所述抽水泵(43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所述建筑内部并与喷头(410)连通,所述喷头(410)设置在所述进气腔(100)一侧;还包括过滤筒(480),所述过滤筒(480)设置在所述排水槽(490)与所述第三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