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包括挡布本体,在所述挡布本体的上端设有开口和能够遮蔽该开口的遮盖布,所述挡布本体的内部具有空间形成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液片,在所述挡布本体的两侧设有能够挂在患者耳部的挂带,在所述挡布本体远离患者皮肤的一侧设有能够固定该挡布本体的固定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吸收鼻腔渗液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作量。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吸收鼻腔渗液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鼻腔填塞现采用高膨胀止血材料、纳吸棉、明胶海绵等材料制作而成,但这些材料达到饱和状态后无法吸收更多的渗液,或者在拔除鼻腔填塞物后,鼻腔有少量渗液无需填塞时,渗液经鼻流出后需要患者频繁擦拭,患者一般会自行拿纸巾或棉球塞鼻孔,但纸巾或棉球的通气性较差,会让患者感到不适,而且纸巾或棉球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且容易脱落,有增加感染的风险,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不仅需要专人陪护,在渗液外流时渗液会污染床单、衣物等,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03]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鼻腔渗液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的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包括挡布本体,在所述挡布本体的上端设有开口和能够遮蔽该开口的遮盖布,所述挡布本体的内部具有空间形成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液片,在所述挡布本体的两侧设有能够挂在患者耳部的挂带,在所述挡布本体远离患者皮肤的一侧设有能够固定该挡布本体的固定条。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挡布本体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以及,靠近所述开口两侧的挡布本体为外高内低的非等高形开口结构,其中,靠近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高度比远离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高度低。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片与挡布本体缝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吸液片的上端延伸至靠近患者皮肤一侧的所述挡布本体上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挡布本体采用防水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挡布本体为无纺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片采用吸水材料制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液片为医用脱脂棉。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通过挂带能够将挡布本体佩戴在患者的鼻子和上唇之间的位置上,再通过固定条能够根据患者的脸部形状对挡布本体进行塑形固定,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能够避免挡布本体不慎掉落,将挡布本体具有开
口的一侧对准患者鼻孔,渗液能够经遮盖布吸取并进入容纳腔内,再通过吸液片能够吸取和收纳患者鼻腔内流出的渗液,吸收鼻腔渗液的效果好,通气性高,有利于患者呼吸,并且无需患者频繁擦拭,能够避免因反复摩擦而导致的皮肤红肿等问题,同时方便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使用,不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的陪护,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本技术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吸收鼻腔渗液效果好,使用简单方便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5]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挡布本体接触人体皮肤一侧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挡布本体远离人体皮肤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考图1
‑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包括挡布本体1,在挡布本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11和能够遮蔽该开口11的遮盖布13,挡布本体1的内部具有空间形成容纳腔12,在容纳腔12内设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液片2,在挡布本体1的两侧设有能够挂在患者耳部的挂带3,在挡布本体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侧设有能够固定该挡布本体1的固定条4;通过挂带3将挡布本体1佩戴在患者的鼻子和上唇之间的位置上,再通过固定条4可以根据患者的脸部形状对挡布本体1进行塑形固定,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可以避免挡布本体1不慎掉落,将挡布本体1具有开口11的一侧对准患者的鼻孔,渗液可以经遮盖布13吸取并进入容纳腔12内,再通过吸液片2可以吸取和收纳患者鼻腔内流出的渗液,吸收鼻腔渗液的效果好,通气性高,有利于患者呼吸,并且无需患者频繁擦拭,可以避免因反复摩擦而导致的皮肤红肿等问题,同时方便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使用,不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的陪护,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固定条4可以采用金属铝条,塑形能力强且固定效果好,挂带3可以采用弹性挂绳结构,有弹性,方便佩戴,遮盖布13可以采用医用棉纱布结构,医用棉纱布对人体无害并且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性能,以及,医用棉纱布具有不与血液及脓性分泌物黏连的优点,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0023]本技术中,挡布本体1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以及,靠近开口11两侧的挡布
本体1为外高内低的非等高形开口结构,其中,靠近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1高度比远离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1高度低;梯形结构的挡布本体1符合人脸部形状,可以使挡布本体1贴合患者皮肤,提高吸收渗液的效果,外高内低的开口结构方便将开口11对准患者的鼻腔,有利于患者鼻腔渗液经开口11流入容纳腔12内。
[0024]本技术中,吸液片2与挡布本体1缝合连接在一起,吸液片2的上端延伸至靠近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1上端;结构设计巧妙,渗液可以通过吸液片2进行吸取并导流进容纳腔12内。
[0025]本技术中,挡布本体1采用防水材料制成;防水材料可以采用无纺布,无纺布通气性强,防水能力强,可以及时排出湿气及热气,保持皮肤干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0026]本技术中,吸液片2采用吸水材料制成;吸水材料可以采用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棉吸收液体能力强,故吸收渗液的效果好。
[0027]本技术具体使用时,将吸液片2塞入容纳腔12内,然后用遮盖布13遮盖好开口11,将有固定条4的一面朝向外侧,以及,将挡布本体1具有开口11的一侧对准患者的鼻腔,把挡布本体1放置在患者的鼻子和上唇之间的位置,然后将挂带3佩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布本体(1),在所述挡布本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11)和能够遮蔽该开口(11)的遮盖布(13),所述挡布本体(1)的内部具有空间形成容纳腔(12),在所述容纳腔(12)内设有能够吸收液体的吸液片(2),在所述挡布本体(1)的两侧设有能够挂在患者耳部的挂带(3),在所述挡布本体(1)远离患者皮肤的一侧设有能够固定该挡布本体(1)的固定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影响呼吸功能的鼻腔渗液吸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布本体(1)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以及,靠近所述开口(11)两侧的挡布本体(1)为外高内低的非等高形开口结构,其中,靠近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体(1)高度比远离患者皮肤一侧的挡布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刘成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