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95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包括:GIS母线腔、盆式绝缘子、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和电源,所述GIS母线腔内设置有多个盆式绝缘子,所述盆式绝缘子的中心设有导电座,多个盆式绝缘子将GIS母线腔划分为五个独立气室,五个独立气室中分别设有导杆对接不对中缺陷模块、杆轻微弯曲缺陷模块、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支撑部件松动缺陷模块和母线接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母线接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母线接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输变电设备故障诊断
,具体涉及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GIS设备装备量快速增长,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GIS设备运行数据,机械类缺陷、故障已逐渐成为GIS设备最为常见的问题,由于GIS设备采用全封闭结构,在生产和制造时,尤其是现场组装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包括触头或母线接头接触异常、导杆轻微弯曲、导杆对接不对中、支撑部件松动等情况,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为回路电阻测试、局放检测和振动检测,但回路电阻测试只能反应GIS内部接头接触情况,对于导杆轻微弯曲、导杆对接不对中、支撑部件松动等情况无法准确判断;局放检测只能反应部分GIS内部部件松动等情况,对导杆轻微弯曲、导杆对接不对中等情况无法准确判断;振动检测可以针对上述部分缺陷进行检测分析,但缺乏相应的典型缺陷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该装置可以更全面准确的诊断和分析GIS设备内部典型机械缺陷情况。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GIS母线腔、盆式绝缘子、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和电源,所述GIS母线腔内设置有多个盆式绝缘子,所述盆式绝缘子的中心设有导电座,多个盆式绝缘子将GIS母线腔划分为独立气室A、独立气室B、独立气室C、独立气室D和独立气室E,所述独立气室A内设置有导电杆A,所述独立气室A的壳体上设置有进线套管,所述导电杆A的一端与所述进线套管相连接,所述导电杆A的另一端与独立气室A的盆式绝缘子的导电座不对中连接,即导电杆A与该导电座的中心位置对接存在偏差,形成导杆对接不对中缺陷模块;
[0006]所述独立气室B内设置有导电杆B,所述导电杆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气室B两端的盆式绝缘子相连接,所述导电杆B弯曲设置,形成杆轻微弯曲缺陷模块;
[0007]所述独立气室C中设置有导电杆C、导电杆F、静触头和动触头,导电杆C的一端与独立气室C的一个盆式绝缘子相连接,所述导电杆C的另一端设置有静触头,所述导电杆F的一端与独立气室C的另一个盆式绝缘子相连接,所述导电杆F的另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可与所述静触头接触或分开,形成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
[0008]所述独立气室D中设置有导电杆D和若干支撑绝缘子,所述导电杆D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气室D两端的盆式绝缘子相连接,所述导电杆D通过支撑绝缘子与独立气室D的壳体相连接,且所述支撑绝缘子与独立气室D的壳体连接存在松动,形成支撑部件松动缺陷模块,实际中,支撑绝缘子通过固定螺栓与独立气室D的壳体连接,松动固定螺栓;
[0009]所述独立气室E中设置有导电杆E,所述独立气室E的壳体上设置有出线套管,所述
导电杆E的一端与所述出线套管相连接,所述导电杆E的另一端与独立气室E的盆式绝缘子不稳定连接,形成母线接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
[0010]相邻的两个独立气室中的导电杆通过盆式绝缘子的导电座相连接,所述进线套管和出线套管均与电源相连接,所述进线套管、出线套管和导电座均设置有均压环。
[0011]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所述电源、进线套管、导电杆A、导电杆B,导电杆C、导电杆F、导电杆D、导电杆E和出线套管形成闭合回路。
[0012]所述导电杆F的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动触头,所述动触头由操动机构驱动,沿滑槽运动。
[0013]所述滑槽为T型槽。
[0014]所述操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连杆A和连杆B,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相连接,所述连杆A的一端垂直连接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A的另一端与连杆B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且与所述动触头相铰接,电机启动后,可通过减速机带动连杆A转动,进而带动连杆B移动,进而带动动触头运动,由于动触头沿滑槽运动,动触头使用与导电杆F相连接,当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后,导电杆F与导电杆C电性连接。
[0015]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设置于所述独立气室C的外壁上,所述电机和减速机位于所述密封壳外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贯穿伸入所述密封壳且连接有连杆A,所述独立气室C的外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为连杆A运动提供空间,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密封壳内,所述连杆A连接有连杆B的一端位于所述独立气室C中,通过设置密封壳可以使得操作机构控制动触头运动时,操作机构不会影响独立气室C中的气体和气压情况。
[0016]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密封壳相连接。
[0017]每个独立气室均设置有注气口和压力表。
[0018]所述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还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实验时各独立气室的数据,实际试验时,振动传感器可设置于独立气室的外壁上,测量该独立气室的数据。
[0019]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0]当动触头与静触头完全接触时,即模拟隔离开关合闸,所述电源、进线套管、导电杆A、导电杆B,导电杆C、导电杆F、导电杆D、导电杆E和出线套管形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可同时提供导杆对接不对中、杆轻微弯曲、支撑部件松动及母线接头接触异常这四类典型机械缺陷的异常信号;调整动触头位置,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刚刚接触,由于振动等因素,动触头与静触头实现半分半合的连接状态,即模拟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异常状态,此时该装置可提供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异常此类典型机械缺陷的异常信号。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针对五类典型机械缺陷制定了各种缺陷的结构设计方案,设置有导杆对接不对中缺陷模块、杆轻微弯曲缺陷模块、隔离开关触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支撑部件松动缺陷模块和母线接头接触异常缺陷模块,使检测回路更安全、更可靠,为GIS设备机械故障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导电杆A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操作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为GIS母线腔,11为进线套管,12为出线套管,2为盆式绝缘子,21为导电座,3为独立气室A,31为导电杆A,4为独立气室B,41为导电杆B,5为独立气室C,51为导电杆C,52为导电杆F,53为静触头,54为动触头,55为滑槽,56为开口,6为独立气室D,61为导电杆D,62为支撑绝缘子,7为独立气室E,71为导电杆E,8为操动机构,81为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GIS设备典型机械缺陷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GIS母线腔(1)、盆式绝缘子(2)、进线套管(11)、出线套管(12)和电源,所述GIS母线腔(1)内设置有多个盆式绝缘子(2),所述盆式绝缘子(2)的中心设有导电座(21),多个盆式绝缘子(2)将GIS母线腔(1)划分为独立气室A(3)、独立气室B(4)、独立气室C(5)、独立气室D(6)和独立气室E(7),所述独立气室A(3)内设置有导电杆A(31),所述独立气室A(3)的壳体上设置有进线套管(11),所述导电杆A(31)的一端与所述进线套管(11)相连接,所述导电杆A(31)的另一端与独立气室A(3)的盆式绝缘子(2)的导电座(21)不对中连接;所述独立气室B(4)内设置有导电杆B(41),所述导电杆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气室B两端的盆式绝缘子相连接,所述导电杆B弯曲设置;所述独立气室C(5)中设置有导电杆C(51)、导电杆F(52)、静触头(53)和动触头(54),导电杆C(51)的一端与独立气室C(5)的一个盆式绝缘子(2)相连接,所述导电杆C(51)的另一端设置有静触头(53),所述导电杆F(52)的一端与独立气室C(5)的另一个盆式绝缘子(2)相连接,所述导电杆F(52)的另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动触头(54),所述动触头(54)可与所述静触头(53)接触或分开;所述独立气室D(6)中设置有导电杆D(61)和若干支撑绝缘子(62),所述导电杆D(6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独立气室D(6)两端的盆式绝缘子(2)相连接,所述导电杆D(61)通过支撑绝缘子(62)与独立气室D(6)的壳体相连接,且所述支撑绝缘子(62)与独立气室D(6)的壳体连接存在松动;所述独立气室E(7)中设置有导电杆E(71),所述独立气室E(7)的壳体上设置有出线套管(12),所述导电杆E(71)的一端与所述出线套管(12)相连接,所述导电杆E(71)的另一端与独立气室E(7)的盆式绝缘子(2)不稳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独立气室中的导电杆通过盆式绝缘子(2)的导电座(21)相连接,所述进线套管(11)和出线套管(12)均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动触头(54)与静触头(53)接触时,所述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祥刘志翔李艳鹏杨罡任雪娇曹京津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