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66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沉孔(101)的底盘(1),燃烧管(2),进气套管(7),燃气内管(8),以及燃气头(3);所述进气套管(7)上设置有进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燃烧管和底盘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燃烧管和底盘在更换时实现独立更换,有效的降低了碳化硅燃烧器的使用成本;同时,在燃烧管与进气套管之间通过石棉垫圈连接,石棉垫圈在燃烧管高温膨胀时,可为燃烧管提供膨胀和收缩空间,使燃烧管膨胀而形成的向外张力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效的防止了燃烧管高温膨胀破裂。管高温膨胀破裂。管高温膨胀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具体是指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碳化硅燃烧器是国内外炭素阳极\阴极和碳电极焙烧炉常用的一种燃烧器。碳化硅燃烧器主要热源来自于天然气燃烧和挥发份燃烧产生的热量,天然气通过燃烧器燃烧产生绝大部分热量,挥发份产生小部分热量。然而,目前的碳素焙烧炉用碳化硅管燃烧器的碳化硅管燃烧管与底盘为一体设计,这种设计的碳化硅管燃烧管在高温下易膨胀破裂,并且更换时需要将碳化硅管燃烧管与底盘一同更换,这极大的增加了碳素焙烧炉的使用成本。因此,现有的碳化硅燃烧器的碳化硅管燃烧管存在易损坏的问题,导致碳化硅燃烧器维修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碳化硅管燃烧管在高温下不易膨胀破裂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包括设置有沉孔的底盘,从上至下穿过底盘的沉孔且顶端置于沉孔内的燃烧管,垂直设置在底盘上并通过石棉垫圈与燃烧管连通的进气套管,穿过进气套管并伸入燃烧管内的燃气内管,以及设置在燃气内管位于燃烧管内的一端上并可拆卸的燃气头;所述进气套管上设置有进气孔。
[0005]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外部气管与燃气内管的对接,同时更好的对燃气内管和进气套管的固定,在所述进气套管远离底盘的一端上设置有补心;所述燃气内管远离燃气头的一端与补心连接。
[0006]所述补心内设置有进气管对接腔、燃气内管对接腔以及进气套管对接腔;所述燃气内管远离燃气头的一端置于燃气内管对接腔内并与燃气内管对接腔螺纹连接,所述进气套管远离底盘的一端置于进气套管对接腔内并与进气套管对接腔螺纹连接。
[0007]再进一步的,为了能更好的石棉垫圈进行固定,在所述进气套管远离补心的一端设套有用于压紧石棉垫圈的环形压板;为便于对碳素焙烧炉内的燃烧情况的实时监测,在环形压板上均匀的分布有多个视镜和固定孔;所述环形压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底盘上;所述环形压板的底面与进气套管的管口面平行。
[0008]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与视镜相对应的多个视镜观察孔,该底盘上还设置有与固定孔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为了实现对助燃氧气量的控制,所述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还包括进气调节机构,该进气调节机构包括设置有过气孔和限位孔的闭气套,和穿过闭气套的限位孔后与进气套管螺纹连接的限位螺栓;所述过气孔与限位孔为相对设置;所述过气孔的
孔径与进气套管的进气孔的孔径相同;所述限位孔为条形孔。
[0010]为了提高燃气与助燃氧气的混合效果,在所述燃气头内设置有用于降低通过燃气头的混合燃气流速并能使混合燃气充分混合的螺旋槽。
[0011]所述燃烧管为碳化硅管。所述视镜为耐高温玻璃片。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将燃烧管和底盘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使燃烧管和底盘在更换时实现独立更换,有效的降低了碳化硅燃烧器的使用成本;同时,在燃烧管与进气套管之间通过石棉垫圈连接,石棉垫圈在燃烧管高温膨胀时,可为燃烧管提供膨胀和收缩空间,使燃烧管膨胀而形成的向外张力得到有效的释放,有效的防止了燃烧管高温膨胀破裂。
[0014](2)本技术通过在进气套管的进气孔上设置进气调节机构,有效的确保了混合燃气的混合浓度,确保了混合燃气的燃烧充分性。
[0015](3)本技术通过在环形压板上设置的多个视镜与底盘上设置的与视镜相配合的视镜观察孔相配合,可以在不移动燃烧器的情况下观察碳素焙烧炉内的火焰燃烧情况,降低了碳素焙烧炉负压以及温度损失。
[0016](4)本技术在燃气内管的出气端设置可拆卸的燃气头,可便于燃气头单独更换,有效的降低了燃烧器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补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闭气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进气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环形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燃气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底盘,101—沉孔,102—视镜观察孔,103—螺纹孔,2—燃烧管,3—燃气头,301—螺旋槽,4—石棉垫圈,5—环形压板,501—视镜,502—固定孔,6—闭气套,601—过气孔,602—限位孔,7—进气套管,8—燃气内管,9—补心,901—进气管对接腔,902—燃气内管对接腔,903—进气套管对接腔,10—限位螺栓,1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7所示,本技术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包括底盘1,燃烧管2,进气套管7,燃气内管8,以及燃气头3。其中,底盘1上设置有沉孔101,该沉孔101位于底盘1的中部。
[0028]具体实施时,底盘1通过螺钉固定在碳素焙烧炉的燃烧器安装口上。燃烧管2从上至下穿过底盘1的沉孔101,且燃烧管2的顶端置于沉孔101内。进气套管7垂直设置在底盘1
上并通过石棉垫圈4与燃烧管2连通,该进气套管7上设置有用于为燃气提供助燃氧气的进气孔。本实施例中的燃烧管2优先采用了可可耐高温1600℃的碳化硅管来实现,以提高燃烧管2的耐高温性能和抗腐蚀性。其中,石棉垫圈4置于沉孔101内。燃气内管8穿过进气套管7并伸入燃烧管2内。燃气头3设置在燃气内管8位于燃烧管2内的一端上。具体的,燃气头3与燃烧管2螺纹连接,以便于燃气头3的拆卸和更换。
[0029]为了提高燃气与助燃氧气的混合效果,如图7所示,在燃气头3内设置了螺旋槽301。该螺旋槽301可在降低通过燃气头3的混合燃气流速,使混合燃气在燃气头3能得到进一步的混合,从而使燃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得到充分的混合,以提高混合燃气的燃烧效果。
[0030]为了便于外部气管与燃气内管的对接,同时更好的对燃气内管和进气套管的固定,如图1所示,在进气套管7远离底盘1的一端上设置了补心9,燃气内管8远离燃气头3的一端与补心9连接。如图2所示,补心9内设置了进气管对接腔901、燃气内管对接腔902以及进气套管对接腔903。燃气内管8远离燃气头3的一端置于燃气内管对接腔902内并与燃气内管对接腔902螺纹连接。进气套管7远离底盘1的一端置于进气套管对接腔903内并与进气套管对接腔903螺纹连接。外部进气管则安装在进气管对接腔901内,外部进气管并与进气管对接腔90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实际的作用中,在燃气内管8和进气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沉孔(101)的底盘(1),从上至下穿过底盘(1)的沉孔(101)且顶端置于沉孔(101)内的燃烧管(2),垂直设置在底盘(1)上并通过石棉垫圈(4)与燃烧管(2)连通的进气套管(7),穿过进气套管(7)并伸入燃烧管(2)内的燃气内管(8),以及设置在燃气内管(8)位于燃烧管(2)内的一端上并可拆卸的燃气头(3);所述进气套管(7)上设置有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套管(7)远离底盘(1)的一端上设置有补心(9);所述燃气内管(8)远离燃气头(3)的一端与补心(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心(9)内设置有进气管对接腔(901)、燃气内管对接腔(902)以及进气套管对接腔(903);所述燃气内管(8)远离燃气头(3)的一端置于燃气内管对接腔(902)内并与燃气内管对接腔(902)螺纹连接,所述进气套管(7)远离底盘(1)的一端置于进气套管对接腔(903)内并与进气套管对接腔(903)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素焙烧炉用组合式碳化硅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套管(7)远离补心(9)的一端套有用于压紧石棉垫圈(4)的环形压板(5),环形压板(5)上均匀的分布有多个视镜(501)和固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力施建明牛立群王攀陈帅王钰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