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荷注入消除电路、模拟开关电路以及采样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模拟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电荷注入消除电路、模拟开关电路以及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传统的模拟开关的NMOS管和PMOS管两者的栅极电容不同,因此传统的模拟开关在打开或者关断时,少量电荷会从模拟开关的数字控制线上通过电容耦合至模拟信号通路,从而产生电荷注入效应,电荷注入效应会对模拟开关的输出造成干扰。当将传统结构的模拟开关应用在采样系统时,采样系统会因为模拟开关的电荷注入效应出现增益误差、直流失调和非线性误差,从而导致采样系统出现采样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荷注入消除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模拟开关应用在采样系统会出现采样精度低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荷注入消除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
[0005]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荷注入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的第一输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的输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且连接至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其中,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容大于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电容。2.一种模拟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荷注入消除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荷注入消除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第二输入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反相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相位相反;移位模块,与所述反相模块连接,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最大值拉高,和/或将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最小值拉低,以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相位相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模块包括:第一反相组件,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进行反相并输出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反相组件,与所述第一反相组件连接,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平信号进行反相并生成所述第二电平信号。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模块包括:第一移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反相模块和正电压电源连接,配置为对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电压最大值拉高至正电源电压,以生成第三电平信号和第四电平信号;其中,所述正电压电源输出所述正电源电压,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电平信号的相位相反;第二移位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移位组件和负电压电源连接,配置为对所述第三电平信号和所述第四电平信号的电压最小值拉低至负电源电压,以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反相组件,与所述第二移位组件连接,配置为根据对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进行反相以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相组件包括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四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反相组件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衬底连接且连接至逻辑电源,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电源地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衬底与负电
压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且连接至所述第一反相组件的第一电平信号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阳,廖宇航,赵鹏,李林旭,黄太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