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9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该装置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U型杆,两U型杆的中间段竖直设置,所述中间段上端连接有上耳板段,下端连接有下耳板段,各所述U型杆中间段内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外凸的支撑杆,位于各支撑杆中部与对应的下耳板段之间均设置有竖杆,两竖杆之间连接有横杆,横杆中部连接有纵杆,所述纵杆外端头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方的上耳板段上设置有手握部,该装置中支撑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运动员脱手或体力不支,从而导致坠落的风险,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实用性。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


[0001]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的
,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多功能引体向上机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2241718.6,申请日为20181229,授权公告号为CN209809414U,授权公告日为20191220,该引体向上机包括引体向上机本体,还包括一双杠抬腿机构和一伏地挺身机构,所述双杠抬腿机构通过连接管安装于引体向上机本体中部,所述伏地挺身机构位于引体向上机本体的底部,所述的一双杠抬腿机构上的背垫和提升臂均可进行前后调节,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在运动员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下方缺少必要的保护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引体向上训练器在运动员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下方缺少必要的保护装置,为了改善其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U型杆,两U型杆的中间段竖直设置,所述中间段上端连接有上耳板段,下端连接有下耳板段,各所述U型杆中间段内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外凸的支撑杆,位于各支撑杆中部与对应的下耳板段之间均设置有竖杆,两竖杆之间连接有横杆,横杆中部连接有纵杆,所述纵杆外端头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方的上耳板段上设置有手握部。
[0006]本技术工作时,运动员膝盖抵触在支撑部上,双手握住手握部,当运动员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处于下落状态时,支撑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运动员脱手或体力不支,从而导致坠落的风险,运动过程中支撑部对运动员并不存在支撑作用。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中支撑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运动员脱手或体力不支,从而导致坠落的风险,该装置适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08]两所述U型杆中间段之间竖直间隔设置有连接管,两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位于导杆顶部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一端与配重块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与所述纵杆内端头连接,所述横杆两端头设置有滚轮座,所述滚轮座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竖杆上。配重块、导杆、滑轮以及滚轮座的配合设置使得当运动员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膝盖始终与支撑部接触,当向上运动时,由于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使得支撑部抵触在膝盖上,当向下运动时,由于人的重力作用,膝盖抵触在支撑部上,使得支撑部向下运动。
[0009]所述手握部包括有与各U型杆上耳板段内表面连接的凸杆,两凸杆之间经水平的
连接杆连接,位于各凸杆外的连接杆端头均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均倾斜向下设置,各斜杆以及连接杆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手握部设置有连接杆以及斜杆,能够使得运动员通过正手和反手进行引体向上训练,训练方式多样化。
[0010]所述U型杆的中间段与上耳板段之间设置有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直角边与中间段内表面连接,另一直角边与上耳板段内表面连接。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强度。
[0011]所述U型杆下耳板段自由端设置有脚踏部。脚踏部的设置便于运动员更轻松的能够握住手握部。
[0012]各所述U型杆的上耳板段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搭接在一U型杆的上耳板段外表面上,挡板另一侧搭接在另一U型杆的上耳板段外表面上。挡板的设置便于该装置在室外进行使用,起到遮阳遮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机架,2U型杆,201中间段,202上耳板段,203下耳板段,3支撑杆,4竖杆,5横杆,6纵杆,7支撑部,8手握部,9连接管,10导杆,11配重块,12滑轮,13绳索,14滚轮座,15凸杆,16连接杆,17斜杆,18加强筋,19脚踏部,2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为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机架1,机架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U型杆2,两U型杆2的中间段201竖直设置,中间段201上端连接有上耳板段202,下端连接有下耳板段203,各U型杆2中间段201内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外凸的支撑杆3,位于各支撑杆3中部与对应的下耳板段203之间均设置有竖杆4,两竖杆4之间连接有横杆5,横杆5中部连接有纵杆6,纵杆6外端头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7,位于支撑部7上方的上耳板段202上设置有手握部8。两U型杆2中间段201之间竖直间隔设置有连接管9,两连接管9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导杆10,导杆10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11,位于导杆10顶部的连接管9上设置有滑轮12,滑轮12上缠绕有绳索13,绳索13一端与配重块11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12与纵杆6内端头连接,横杆5两端头设置有滚轮座14,滚轮座14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竖杆4上。配重块11、导杆10、滑轮12以及滚轮座14的配合设置使得当运动员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膝盖始终与支撑部7接触,当向上运动时,由于配重块11的重力作用,使得支撑部7抵触在膝盖上,当向下运动时,由于人的重力作用,膝盖抵触在支撑部7上,使得支撑部7向下运动。手握部8包括有与各U型杆2上耳板段202内表面连接的凸杆15,两凸杆15之间经水平的连接杆16连接,位于各凸杆15外的连接杆16端头均设置有斜杆17,斜杆17均倾斜向下设置,各斜杆17以及连接杆16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手握部8设置有连接杆16以及斜杆17,能够使得运动员通过正手和反手进行引体向上训练,训练方式多样化。U型杆2的中间段201与上耳板段202之间设置有直角三角形状的加强筋18,加强筋18的一直角边与中间段201内表面连接,另一直角边与上耳板段202内表面连接。加强筋18的设置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强度。U型杆2下耳板段203自由端设置有脚踏部19。脚踏部19的设置便于运动员更轻松的能够握住手握部8。各U
型杆2的上耳板段202之间设置有挡板20,挡板20一侧搭接在一U型杆2的上耳板段202外表面上,挡板20另一侧搭接在另一U型杆2的上耳板段202外表面上。挡板20的设置便于该装置在室外进行使用,起到遮阳遮雨的作用。
[0017]工作时,运动员膝盖抵触在支撑部7上,双手握住手握部8,当运动员在做引体向上过程中处于下落状态时,支撑部7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运动员脱手或体力不支,从而导致坠落的风险,运动过程中支撑部7对运动员并不存在支撑作用。
[0018]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竖直设置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U型杆,两U型杆的中间段竖直设置,所述中间段上端连接有上耳板段,下端连接有下耳板段,各所述U型杆中间段内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外凸的支撑杆,位于各支撑杆中部与对应的下耳板段之间均设置有竖杆,两竖杆之间连接有横杆,横杆中部连接有纵杆,所述纵杆外端头上表面设置有支撑部,位于支撑部上方的上耳板段上设置有手握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U型杆中间段之间竖直间隔设置有连接管,两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竖直的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配重块,位于导杆顶部的连接管上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一端与配重块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与所述纵杆内端头连接,所述横杆两端头设置有滚轮座,所述滚轮座滑动连接在对应的竖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何俊伟李镜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威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