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65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和水箱,散热器的侧壁设置有风扇,散热器内设置有出水管与进水管,出水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输管,进水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输管,第二传输管的端部设置有水泵,水泵的端部与第一传输管的端部均设置有水阀,第一传输管端部的水阀的侧壁设置有吸热管,水泵端部的水阀的侧壁设置有排水管,吸热管与排水管的端部均与水箱连接,水箱内设置有放置槽,吸热管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热板,两个导热板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稳定板,水箱在放置槽的两端侧壁对称固定有限位框,两个限位框内滑动设置有固定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热管来提高散热后的冷却液与水箱内的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液与水箱内的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液与水箱内的冷却液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散热
,具体为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水箱又称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主要机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是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水箱散热器在进行散热的时候往往是通过风机将散热器内的热水进行散热,然后在回到水箱内,再通过水箱抽入路过吸收缸体热量再通过风机进行散热,这种方式不能将散热后的水与水箱内的水进行高效的热交互,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和水箱,所述散热器的侧壁设置有风扇架,所述风扇架内设置有风扇,所述散热器内设置有出水管与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输管,所述进水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端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端部与第一传输管的端部均设置有水阀,所述第一传输管端部的水阀的侧壁设置有吸热管,所述水泵端部的水阀的侧壁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吸热管与排水管的端部均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吸热管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吸热管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热板,两个所述导热板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稳定板,两个所述稳定板与放置槽的侧壁贴合,所述水箱在放置槽的两端侧壁对称固定有限位框,两个所述限位框内滑动设置有固定框
[0005]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壁设置有进水口。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顶壁下表面设置有稳定块。
[0007]优选的,所固定框的顶壁对称固定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螺栓。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稳定板与两个导热板均设置为导热材质。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导热板的侧壁对称开设有导热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吸热管吸收水箱的热量,且吸热管通过导热板与稳定板来提高导热面积,最终来提高冷却液的热交互效率,;
[0012]2、本技术通过导热板与稳定板来稳定吸热管的位置,且导热板与稳定板用固定框拉固定位置,方便了吸热管的维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水箱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固定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稳定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散热器;11、出水管;12、出水管;2、风扇架;21、风扇;3、第一传输管;31、水阀;4、吸热管;5、水泵;51、第二传输管;52、排水管;6、水箱;61、进水口;62、放置槽;63、限位框;7、固定框;71、稳定块;72、安装板;73、螺栓;8、稳定板;81、导热板;82、导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1和水箱6,散热器1的侧壁设置有风扇架2,风扇架2用来固定风扇21的位置,风扇架2内设置有风扇21,风扇21用来对散热器1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散热器1内设置有出水管11与进水管12,出水管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输管3,第一传输管3用来将散热完成的冷却液传输到吸热管4内,进水管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输管51,第二传输管51用来将需要散热的冷却液传输到散热器1内,第二传输管51的端部设置有水泵5,水泵5用来使冷却液流通,水泵5的端部与第一传输管3的端部均设置有水阀31,第一传输管3端部的水阀31的侧壁设置有吸热管4,吸热管4为连续弯曲形结构,用来增大吸热面积,提高热交互效率,水泵5端部的水阀31的侧壁设置有排水管52,吸热管4与排水管52的端部均与水箱6连接,水箱6内设置有放置槽62,放置槽62用来放置吸热管4,吸热管4设置于放置槽62内,吸热管4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热板81,两个导热板81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稳定板8,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用来稳定吸热管4的位置,两个稳定板8与放置槽62的侧壁贴合,水箱6在放置槽62的两端侧壁对称固定有限位框63,限位框63用来稳定固定框7的位置,两个限位框63内滑动设置有固定框7,固定框7用来固定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位置,且方便安装拆卸对吸热管4进行维修。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水箱6的顶壁设置有进水口61,进水口61用来方便对水箱6加入或更换冷却液。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固定框7的顶壁下表面设置有稳定块71,稳定块71的底端与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贴合用来固定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的位置。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固定框7的顶壁对称固定有安装板72,安装板72用来线螺栓73的位置,两个安装板72内设置有螺栓73,螺栓73用来固定固定框7的位置。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均设置为导热材质,导热材质用来方便水箱6将热量通过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传输到吸热管4内。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导热板81的侧壁对称开设有导热槽82,导热槽82用来方便稳定吸热管4的位置,且提高导热板81与吸热管4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导热效率。
[0025]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首先打开两个水阀31,水泵5将水箱6内的冷却液通
过排水管52传输到第二传输管51内,冷却液从第二传输管51通过进水管12传输到散热器1内散热,风扇架2上的风扇21对散热器1内的冷却液进行散热,散热完成后,冷却液通过出水管11传输到第一传输管3内,冷却液从第一传输管3传输到吸热管4内,吸热管4通过导热板81与稳定板8吸收水箱6内的热量,最后冷却液进入水箱6再次进行了交互,提高散热后的冷却液与水箱6内的冷却液的了交互效率,当吸热管4需要维修或拆卸时,首先拆卸出螺栓73,拉动固定框7使固定框7滑离限位框63,从水箱6侧壁滑出两个稳定板8,在拿出两个导热板81,然后对吸热管4进行维修或更换,维修或更换完成后,用两个稳定板8与两个导热板81放回原位置固定吸热管4,然后将固定框7插入限位框63并安装上螺栓73,完成维修或更换操作。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1)和水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的侧壁设置有风扇架(2),所述风扇架(2)内设置有风扇(21),所述散热器(1)内设置有出水管(11)与进水管(12),所述出水管(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传输管(3),所述进水管(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传输管(51),所述第二传输管(51)的端部设置有水泵(5),所述水泵(5)的端部与第一传输管(3)的端部均设置有水阀(31),所述第一传输管(3)端部的水阀(31)的侧壁设置有吸热管(4),所述水泵(5)端部的水阀(31)的侧壁设置有排水管(52),所述吸热管(4)与排水管(52)的端部均与水箱(6)连接,所述水箱(6)内设置有放置槽(62),所述吸热管(4)设置于放置槽(62)内,所述吸热管(4)两侧对称设置有导热板(81),两个所述导热板(81)的侧壁对称设置有稳定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式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尔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