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脊柱线圈和具有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244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具有成像部件(1)和能够位置校准地安设在所述成像部件(1)的下侧(5)上的适配器部件(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W、15),所述系统包括磁共振脊柱线圈(W)和具有用于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W)的支承面的卧台(15),其中,所述卧台(15)配设有z编码(16),使磁共振脊柱线圈既能用于治疗性的成像也能用于诊断性的成像。也能用于诊断性的成像。也能用于诊断性的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共振脊柱线圈和具有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共振脊柱线圈和具有这种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
[0002]本技术尤其既适用于磁共振诊断也适用于磁共振辅助的治疗。

技术介绍

[0003]在磁共振辅助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治疗、例如手术,并且在治疗期间进行磁共振扫描。为此将患者从手术区域向通常位于另一个房间中的磁共振设备移动,以便例如检查治疗进程,并且在进行磁共振检测之后重新移动回手术区域中。为此使用卧台(Liegentisch),磁共振脊柱线圈置放在所述卧台上。在往返于手术区域的运输期间以及在手术期间,患者躺在能移动的所谓的“转移板”上。如果应该将磁共振脊柱线圈用于磁共振辅助的治疗,则将所述转移板与躺在其上的患者移动至磁共振脊柱线圈上方。在此经常也应当将磁共振脊柱线圈布置在患者的头部下方。在此对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有利的是,磁共振脊柱线圈在磁共振检测期间位于转移板附近并且由此位于患者附近。转移板支承患者,从而在磁共振辅助的治疗时没有或者几乎没有重量放置在磁共振脊柱线圈上。
[0004]在磁共振诊断时则只进行一次磁共振检测。患者在此以其重量躺在磁共振脊柱线圈上、通常躺在放置于磁共振脊柱线圈上的垫子上。为此在进行磁共振诊断时需要使磁共振脊柱线圈以比进行磁共振辅助的治疗时更低的位置位于卧台上。通常在通过磁共振脊柱线圈进行磁共振诊断时也使用磁共振头部和/或颈部线圈。磁共振脊柱线圈在此通常部分地布置在磁共振头部/颈部线圈下方,以便在磁共振检测时不会形成位置空缺并且因此避免在各个磁共振线圈之间过渡时信号下降。
[0005]迄今只已知用于磁共振辅助的治疗的卧台,所述卧台在为此优化的高度水平上承载磁共振脊柱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弊端并且尤其提供一种能简单操作的可行性,以便使磁共振脊柱线圈既能用于治疗性的成像也能用于诊断性的成像。
[0007]所述技术问题通过磁共振脊柱线圈和具有这种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解决。
[0008]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磁共振脊柱线圈解决,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具有成像部件和能够位置校准地(positionsjustiert)安设在所述成像部件的下侧上的适配器部件。这种双构件式的构造通过选择性地使用或者省去适配器部件实现了成像部件的简单的、精确的并且牢靠的高度调节。尤其是既可以为磁共振辅助的治疗(带有适配器部件,尽可能靠近地位于转移板下方),也可以为磁共振诊断(不带适配器部件,例如用于部分地定位在头部/颈部线圈下方) 提供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特别简单并且价格低廉的使用。此外,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可以比传统的磁共振脊柱线圈更轻,因为包围成像部件的壳体可以设计具有比迄
今的磁共振脊柱线圈的壳体更小的体积。此外,适配器部件可以特别简单地节省重量地、例如通过节省重量的结构设计或者选择节省重量的材料设计为能单独制造的构件。这又改善了可操作性。特别是适配器部件可以由一只手操作,由此实现了特别简单的工作流程。
[0009]磁共振脊柱线圈尤其设置用于布置在仰卧(或者说以背部躺着)的患者的下方,以便实现例如对脊柱、颈部和/或头部的磁共振成像。
[0010]成像部件具有用于磁共振成像所必要的功能部件、例如磁共振线圈、电子模块等。由于适配器部件能够位置校准地安设在线圈部件的下侧上,因此尤其是成像部件和/或适配器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尤其沿着长形的磁共振脊柱线圈的z方向或者纵向相对地定位成像部件和适配器部件的校准辅助结构。至少一个校准辅助结构例如可以包括成像部件和/或适配器部件中的突出部、例如销钉、肋等以及适配器部件或者成像部件中的与所述突出部配合的凹陷部。至少一个校准辅助结构尤其布置在成像部件和适配器部件的接触面中并且可以有利地沿着接触平面在成像部件和适配器部件之间形成形状配合连接。
[0011]适配器部件尤其是纯机械的构件。
[0012]一种设计方案为,适配器部件具有至少一个z编码。由此实现的优点在于,磁共振脊柱线圈能够针对需要适配器部件的使用情况精确地定位在例如卧台的与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配合的至少一个纵向位置上。“z编码”可以理解为标记、尤其是成型部,所述标记给出了沿着磁共振坐标系中的纵轴或者 z方向的规定的位置。
[0013]一种设计方案为,成像部件具有z编码。由此实现的优点在于,磁共振脊柱线圈也能够针对不具有适配器部件的使用情况精确地定位在例如卧台的与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配合的至少一个纵向位置上。
[0014]一种设计方案为,成像部件的z编码相对于适配器部件的至少一个z编码沿着z方向错开。因此实现的优点是,针对具有和不具有适配器部件的使用情况也能够简单地沿着z方向调节不同的定位。根据使用情况,磁共振脊柱线圈可以在卧台上具有与高度相关的不同的z位置,从而例如在使用适配器部件时沿z方向的定位能够与成像部件的升高的位置适配。
[0015]一种设计方案为,成像部件的z编码比适配器部件的z编码布置得更靠近磁共振脊柱线圈的头部端。由此能够有利地在不具有适配器部件的情况下为了进行磁共振诊断而下降地这样沿z方向定位成像部件,使得所述成像部件略微潜入磁共振头部和/或颈部线圈下方,由此能够在磁共振头部/颈部线圈和磁共振脊柱线圈之间在诊断区域中精确地并且简单地形成期望的过渡。而如果使用适配器部件,则可以针对磁共振辅助的治疗精确地并且简单地这样沿z方向定位成像部件,使得所述成像部件位于患者的头部下方。在此有利地将成像部件升高到使得所述成像部件的磁共振天线或者各个单独线圈能够尽可能靠近地位于转移板下方。
[0016]一种扩展设计为,成像部件是板状的。平坦的构型在此是特别适宜的,以便能够将成像部件布置在磁共振头部/颈部线圈的颈部部件下方。一种扩展设计为,适配器部件是板状的。
[0017]一种扩展设计为,适配器部件为了简单的存放性能够折叠起来。
[0018]一种设计方案为,成像部件具有平坦的上侧。这对于磁共振辅助的治疗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磁共振脊柱线圈由此能够特别靠近转移板的下侧地布置。平坦的上侧尤其不具
有如迄今那样在磁共振脊柱线圈中常见的(多个)拱曲部和(多个)成型部。
[0019]一种设计方案为,适配器部件具有肋。因此实现的优点为,液体无法到达成像部件,而是位于所述肋内。
[0020]一种设计方案为,成像部件具有能够选择性地从端侧和侧面导出的线缆通道或者线缆。因此实现的优点为,尤其是根据成像部件的例如在卧台上的 z位置将线缆通道以不同的方式导引出成像部件。如果这样设计适配器部件,使得一方面实现从侧面引出线缆(特殊地针对治疗用途,因为成像部件在此可能沿着z方向直到卧台的头部端并且随即碰到卧台的插头区域)并且另一方面实现从前面引出线缆通道或者线缆(特殊地针对诊断用途,因为成像部件下降并且如果不从前面引出,则线缆通道可能在卧台中受到挤压),则由此例如可以避免线缆通道或者线缆卡住(或者说夹住)。
[0021]一种设计方案为,将垫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具有成像部件(1)和能够位置校准地安设在所述成像部件(1)的下侧(5)上的适配器部件(2),其中,所述适配器部件(2)具有至少一个z编码,并且所述成像部件(1)具有至少一个z编码,所述成像部件(1)的至少一个z编码相对于适配器部件(2)的至少一个z编码沿着z方向(z)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成像部件(1)的至少一个z编码比适配器部件(2)的至少一个z编码布置得更靠近磁共振脊柱线圈(W)的头部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部件(1)具有平坦的上侧(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部件(2)具有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部件(1)具有能够选择性地从端侧和侧面导出的线缆通道(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脊柱线圈(W),其特征在于,垫子(14)放置在所述成像部件(1)上。7.一种具有磁共振脊柱线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脊柱线圈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磁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路德维格M佩施JC斯塔夫S津克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