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1799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项目BIM模型创建过程中,无论是设计阶段的设计模型,还是在招投标阶段创建的算量模型,亦或是CAD蓝图作为底图创建的蓝图模型,都只能用于呈现桥梁板柱等半成品类构件的连接关系及其外貌形态,但无法显示形成各个构件的内部钢筋分布情况,导至现有BIM模型不能指导现场钢筋施工,也无法统计现场钢筋实际消耗量。因此,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钢筋管控缺乏数据依据,导致现场施工效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普遍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基于建筑物的现有BIM构件模型快速、准确地生成内部钢筋模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钢筋选型规则、钢筋排布规则、钢筋连接规则、端部处理规则,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形状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构件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所述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的任一设置方向;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和所述端部处理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长度;其中,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包括钢筋连接区域和钢筋接头方式;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包括在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对应钢筋的延伸状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和所述钢筋选型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符合所述钢筋连接规则,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符合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钢筋错开百分比,所述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的步骤包括:获取与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相同的第二原料钢筋段;将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排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垂直距离为所述预设间距的第二方向上;沿轴向调整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同一端部轴向距离满足所述钢筋错开百分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或任意两个第二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根据所述钢筋接头方式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或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延伸状态;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