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79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8
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涉及观鸟设备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隐蔽装置,所述隐蔽装置包括外表面均设置有伪装层的顶部遮蔽部和底部遮蔽部,所述顶部遮蔽部或底部遮蔽部设置有镜头安装孔;观察装置,所述观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遮蔽部上的肉眼观察孔和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设备安装装置,所述肉眼观察孔的直径小于人类虹膜的直径;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观察装置和隐蔽装置固定在观察者身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野生鸟类的行为学、生态学特点,具有隐蔽性,观察者佩戴本发明专利技术后,可缓慢移动以靠近野生鸟类,对野生鸟类的干扰降到最低;小尺寸的肉眼观察孔可遮蔽观察者的直视目光,防止对野生鸟类造成惊扰,便于观察。便于观察。便于观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观鸟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都市开始流行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野外观鸟。这在几年前还是仅以国外爱鸟者为主的高雅爱好,或以科学研究为名的考察活动,现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都市人群亲近自然,爱护生态的一股新潮流。然而野生鸟类警惕性高,观察者一旦靠近,便会迅速飞走,不能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或拍摄照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不能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野生鸟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包括隐蔽装置,所述隐蔽装置包括外表面均设置有伪装层的顶部遮蔽部和底部遮蔽部,所述顶部遮蔽部或底部遮蔽部设置有镜头安装孔;观察装置,所述观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遮蔽部上的肉眼观察孔和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设备安装装置,所述肉眼观察孔的直径小于人类虹膜的直径;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观察装置和隐蔽装置固定在观察者身体上。
[0005]优选地,所述顶部遮蔽部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虫层、防水层和伪装层,所述底部遮蔽部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和伪装层。
[0006]优选地,所述底部遮蔽部包括四个梯形的遮蔽侧部,所述遮蔽侧部较短的底边与所述顶部遮蔽部连接,两个相邻的遮蔽侧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弹性面料件和/或拉链。
[0008]优选地,所述观察装置包括顶部框架结构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框架结构上的环形件,所述顶部框架结构与所述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环形件与肉眼观察孔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件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0009]优选地,所述顶部遮蔽部与所述顶部框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顶部遮蔽部处于观察者前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所述肉眼观察孔;所述伸缩杆和所述固定装置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头戴式结构件,所述头戴式结构件顶部与所述观察装置连接,所述设备安装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头戴式结构件顶部的云台;所述顶部遮蔽部设置有所述镜头安装孔。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背负式结构件,所述背负式结构件包括背包式框架以及用于将所述背包式框架背负在观察者背上的两个肩带,所述背包式框架与所述观察孔支撑装置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设备安装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成像设备的云台、用于将所述云台悬挂在观察者脖子或肩部的悬挂带以及用于将所述云台绑缚在观察者胸部的胸部固定带;所述底部遮蔽部设置有所述镜头安装孔。
[0012]优选地,所述遮蔽装置顶部还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所述背包式框架设置有与所
述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观察孔支撑装置设置有风扇,所述顶部遮蔽部在与风扇对应处设置有通风口;所述观察孔支撑装置还设置有照明装置,所述顶部遮蔽部在与所述照明装置对应处设置有透光口。
[0013]优选地,所述肉眼观察孔的直径小于10 mm。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野生鸟类的行为学、生态学特点,在隐蔽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伪装层,将本专利技术的外表面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具有隐蔽性,观察者佩戴本专利技术后,可缓慢移动以靠近野生鸟类,对野生鸟类的干扰降到最低;小尺寸的肉眼观察孔可遮蔽观察者的直视目光,防止对野生鸟类造成惊扰,能够近距离、长时间地观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观察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隐蔽装置,11

顶部遮蔽部,111

肉眼观察孔,112

镜头安装孔,12

底部遮蔽部,121

遮蔽侧部,122

连接部,2

观察装置,21

观察孔支撑装置,211

顶部框架结构,212

环形件,213

透明观察窗,221

云台,23

伸缩杆,3

固定装置,31

头戴式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包括隐蔽装置1,所述隐蔽装置1包括外表面均设置有伪装层的顶部遮蔽部11和底部遮蔽部12,所述顶部遮蔽部11或底部遮蔽部12设置有镜头安装孔112;观察装置2,所述观察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遮蔽部上的肉眼观察孔111和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设备安装装置,所述肉眼观察孔111的直径小于人类虹膜的直径;固定装置3,用于将所述观察装置2和隐蔽装置1固定在观察者身体上。
[0022]本案申请人根据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以及鸟类的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特点发现,野生鸟类不容易被近距离观察的原因是野生鸟类对颜色以及人类眼睛直视目光较为敏感,因此,针对这两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解决不能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野生鸟类的问题。
[0023]隐蔽装置利用伪装层将本专利技术的外表面伪装成与观察者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观察者被本专利技术笼罩后,对野生鸟类的干扰降到最低。具体地,如图1所示,伪装层可为涂覆在隐蔽装置外表面的拟态迷彩涂层,隐蔽装置可采用柔性的布料制作,分为顶部遮蔽部和底部遮蔽部。顶部遮蔽部用于遮蔽观察者的头部,底部遮蔽部用于遮蔽观察者的躯干、四肢。
[0024]观察装置用于观察者通过肉眼或图像采集设备来观察野生鸟类。肉眼观察孔设置在顶部遮蔽部对应观察者眼睛的区域,以便于对观察者的目光进行遮蔽,使野生鸟类不容
易发觉。野生鸟类对人类眼睛直视目光较为敏感,而人类眼睛目光一般认为是由巩膜和虹膜反射的光线,巩膜颜色较浅,反射的光线较为明显,肉眼观察孔的直径小于人类虹膜的直径,人眼在观察时只需将瞳孔及瞳孔附近的虹膜对准肉眼观察孔,而虹膜和瞳孔的颜色较深,光线的反射率较小,因此不容易被野生鸟类发现。观察者在观察野生鸟类时,为了保存图像资料,一般都会携带图像采集装置,比如照相机或摄像机,因此,观察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设备安装装置,隐蔽装置还设置有供图像采集装置的镜头出入的镜头安装孔。进一步地,镜头安装孔还可以设置有遮雨篷,所述遮雨篷包括一端固定连接在镜头安装孔周围的压缩弹簧以及设置在压缩弹簧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用于将压缩弹簧包裹在内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一端与镜头安装孔周围固定连接,另一端封闭且通过伸延带连接有魔术贴的公面,顶部遮蔽部或底部遮蔽部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隐蔽装置(1),所述隐蔽装置(1)包括外表面均设置有伪装层的顶部遮蔽部(11)和底部遮蔽部(12),所述顶部遮蔽部(11)或底部遮蔽部(12)设置有镜头安装孔(112);观察装置(2),所述观察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遮蔽部(11)上的肉眼观察孔(111)和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设备的设备安装装置,所述肉眼观察孔(111)的直径小于人类虹膜的直径;固定装置(3),用于将所述观察装置(2)和隐蔽装置(1)固定在观察者身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遮蔽部(1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虫层、防水层和伪装层,所述底部遮蔽部(12)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和伪装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遮蔽部(12)包括四个梯形的遮蔽侧部(121),所述遮蔽侧部(121)较短的底边与所述顶部遮蔽部(11)连接,两个相邻的遮蔽侧部(121)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2)为弹性面料件或拉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装置包括顶部框架结构(21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框架结构(211)上的环形件(212),所述顶部框架结构(211)与所述固定装置(3)之间设置有伸缩杆(23),所述环形件(212)与肉眼观察孔(111)固定连接,所述环形件(212)还设置有透明观察窗(2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野外隐蔽观鸟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晓唐卓乔麦菊张静张凤段兆刚文智猷李冀杨凌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