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61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按质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发酵料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牧饲料加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

技术介绍

[0002]锌(Zn)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作为动物体内多种酶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因子,从而参加体内的多种代谢活动,被称为“生命的元素”。缺Zn会导致生长受阻、厌食、免疫力及繁殖力下降等症。鉴于Zn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们必须从日常饮食中摄取适量的Zn,才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维持免疫力。食用牛、羊等反刍家畜肉制品进行补锌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食物营养成分查询结果表明,全国肉制品中牛肉的Zn含量均值为47.3μg
·
g
‑1、羊肉的Zn含量均值为32.2μg
·
g
‑1。研究表明,牛羊对Zn的吸收主要受饲粮中Zn水平、植酸及纤维素酶、其他矿物元素等因素影响。
[0003]目前饲料中添加的外源锌分为无机锌(如氧化锌、氯化锌等)和有机锌(如蛋氨酸锌、酵母锌等),例如:
[0004]专利CN105600817B公开了一种硫酸锌钙复合物及其在制备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将硫酸锌溶液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反应析出固体,得到硫酸锌钙复合物。硫酸锌钙复合物作为新型的锌制剂应用在动物的养殖中,添加到饲料中弥补动物饲料中锌含量的不足以及替代高剂量氧化锌的应用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维持动物的健康状态。该硫酸锌钙复合物在动物饲料中应用可以降低近50%左右锌离子的用量达到相同的生产性能,可显著减少锌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高锌的毒副作用,并降低环境污染,是具备独特优势的锌化合物。
[0005]专利CN108185143A公开了一种基于蛋氨酸螯合锌的反刍家畜配合饲料及制备方法,它由一定比例的玉米、豆粕、脂肪粉、大豆浓缩蛋白、食盐、磷酸氢钙、碳酸钙、蛋氨酸螯合锌、一水硫酸亚铁、五水硫酸铜、一水硫酸锰、硒含量为1wt%的添加剂、碘含量为1wt%的添加剂、维生素维生素组成。配方合理,使用方便,成本较低、营养价值高,有效的提高了反刍家畜繁殖性能和子代生长性能。
[0006]但是,无机锌因生物学效价低导致利用率不高,而生物学效价高的有机锌因成本高而限制了应用。因此,开展天然富锌反刍家畜肉制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按质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发酵料17

34份、花生秧27

42份、玉米5

20份、豆粕7

9份、棉籽粕6

9份、羧甲基壳聚糖0.5

0.7份、牡蛎壳粉0.5

1.0份、预混料5份。
[0008]优选的,所述杏鲍菇菌糠发酵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而成:杏鲍菇菌糠45

55份、细统糠25

29份、大麦16

20份、水4

6份;所述杏鲍菇菌糠为采摘2

3茬杏鲍菇的菌糠。
[0009]优选的,所述杏鲍菇菌糠发酵料的发酵方法为:将乳杆菌菌剂活化后,按质量比0.05~0.15%均匀地喷洒在原料上,混匀后装入袋中密封发酵,发酵温度23~26℃,发酵时间17

25天。
[0010]优选的,所述杏鲍菇菌糠是利用杏鲍菇栽培基质进行杏鲍菇栽培、收获后的培养基剩余物,所述杏鲍菇栽培基质按质量份数包括:甘蔗渣0

6.5份、木屑20

24份、杂交狼尾草6.5

13份、玉米芯25

27份、麸皮15

21份、玉米粉8

9.6份、豆粕8

10份、石灰1

1.4份、轻钙1.5

2.1份;所述杏鲍菇菌糠发酵料后锌含量为20.0

21.0mg
·
kg
‑1。所述玉米粉为玉米粒磨成的粉末。
[0011]优选的,按比例称取各组分后,将各组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6~7,即得所述发酵菌糠混合饲料。
[0012]本专利技术将杏鲍菇菌糠进行饲料化利用,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食用菌产业良性发展,还可以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的现状,降低动物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动物饲料原料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促进生态农业和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0013]植酸(Phytic acid)是六磷酸化的肌醇,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其容易与Zn元素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牛羊对Zn的吸收转化率。研究表明,适于栽培食用菌的草本植物每千克干基含植酸约为7.67g,而杂交狼尾草的植酸含量较低,每千克干基仅含植酸0.85g。本专利技术利用低植酸含量的杂交狼尾草替代常规甘蔗渣配制杏鲍菇栽培基质,得到的杏鲍菇菌糠所含植酸含量大幅度降低;此外,杏鲍菇菌糠的植酸含量与子实体的采摘茬数呈负相关,本专利技术选择采摘2

3茬杏鲍菇的菌糠作为发酵原料,进一步降低了杏鲍菇菌糠中的植酸含量。此外,因菌糠中的Ca、Cu、Fe等其他矿物元素会通过与植酸和Zn形成螯合物、竞争抑制等形式延缓或降低Zn的生物学利用率。本专利技术将杏鲍菇菌糠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可明显降低其所含的Ca、Cu、Fe等矿物元素,较未发酵菌糠原料分别降低了3.14%、24.04%、14.92%、73.62%、16.07%和12.44%。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两种技术的协同作用,可降低植酸和其它矿物元素对牛羊利用Zn元素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牛羊中的Zn含量。
[0014]另外,在牛羊肠腔内,带正电荷的Zn
2+
离子很难通过带负电荷的细胞膜,且在生理pH下易沉淀,可通过与带羧基(

COOH)的多糖络合形成稳定复合物,才能通过主动或被动转运机制被肠粘膜细胞吸收。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是壳聚糖的衍生物,在pH为6~7时能与Zn
2+
形成最佳配位,本专利技术在饲粮中添加0.5%~0.7%的羧甲基壳聚糖,且调节饲粮pH值至最适配位值,可提高牛羊肠腔对微量元素Zn的吸收利用率,同时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杏鲍菇菌糠发酵前后矿物元素含量变化;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各配方得到的杏鲍菇菌糠中的植酸含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杏鲍菇菌糠发酵料17

34份、花生秧27

42份、玉米5

20份、豆粕7

9份、棉籽粕6

9份、羧甲基壳聚糖0.5

0.7份、牡蛎壳粉0.5

1.0份、预混料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杏鲍菇菌糠发酵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而成:杏鲍菇菌糠45

55份、细统糠25

29份、大麦16

20份、水4

6份;所述杏鲍菇菌糠为采摘2

3茬杏鲍菇的菌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反刍家畜肉制品中锌含量的发酵菌糠混合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杏鲍菇菌糠发酵料的发酵方法为:将乳杆菌菌剂活化后,按质量比0.05~0.15%均匀地喷洒在原料上,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云黄秀声韩海东冯德庆陈鑫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