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民专利>正文

多工位真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59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工位真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底座(35)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触头室(27),触头室(27)左侧的底座(35)上表面上有水平导轨(37),主控室(15)通过底部的脚轮(30)坐在底座(35)的水平导轨(37)上,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固定永磁机构(14),永磁机构(14)动力输出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上、下拐臂(1)、(29)的一端,上、下拐臂(1)、(29)分别与上、下主轴(2)、(26)固定,上、下拐臂(1)、(29)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拉杆(3)、(25)的一端铰接,上、下拉杆(3)、(25)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真空泡(13)、(19)的动触杆固定,上真空泡(13)的上端接线柱通过上软连接(4)与上触头(12)电连接,上触头(12)固定在绝缘板(6)上,绝缘板(6)固定在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上触头(12)伸出主控室(15)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上软线夹(9)内,上输出触头(8)固定在触头室(35)的绝缘壁(7)上,左端插在上软线夹(9)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所述上真空泡(13)的下端接线柱与下真空泡(19)的上端接线柱通过长触头(16)电连接,长触头(16)的右端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中间软线夹(17)内,中间输出触头(18)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7)上,中间输出触头(18)的左端插在所述中间软线夹(17)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下真空泡(19)的下端接线柱通过下软连接(24)与下触头(23)电连接,下触头(2)(3)固定在所述的绝缘板(6)上,下触头(23)伸出主控室(15)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下软线夹(22)内,下输出触头(21)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7)上,左端插在下软线夹(22)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负载电路由一个电源转换为另一个电源供电的真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特别适用于1000V交流电网。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自动转换开关电气的研究和生产在20世纪还处于空白,也无国家标准,国内所需的双源转换装置主要由设计、成套厂等部门用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产品的组合进行替代,该组合在一起的产品因没有试验检验,其安全性、可靠性存在较大隐患。近段时间我国参照了国外的一些资料,一些厂家也生产出了专用的电源转换开关。但还是利用现有的刀式开关、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组合在一起,增加一些控制器件,印它需要空气绝缘,所以电源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电弧击穿问题,造成相间断路,而且其电器性能、电器寿命和机械寿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它不仅结构简单,无污染,无能耗,而且不会造成相间断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底座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触头室,触头室左侧的底座上表面上有水平导轨,主控室通过底部的脚轮坐在底座的水平导轨上,主控室内的横梁上固定永磁机构,永磁机构动力输出轴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上、下拐臂的一端,上、下拐臂分别与上、下主轴固定,上、下拐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拉杆的一端铰接,上、下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真空泡的动触杆固定,上真空泡的上端接线柱通过上软连接与上触头电连接,上触头固定在绝缘板上,绝缘板固定在主控室内的横梁上,上触头伸出主控室插在触头室内的上软线夹内,上输出触头固定在触头室的绝缘壁上,左端插在上软线夹内,右端伸出触头室;所述上真空泡的下端接线柱与下真空泡的上端接线柱通过长触头电连接,长触头的右端插在触头室内的中间软线夹内,中间输出触头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上,中间输出触头的左端插在所述中间软线夹内,右端伸出触头室;下真空泡下端接线柱通过下软连接与下触头电连接,下触头固定在所述的绝缘板上,下触头伸出主控室插在触头室内的下软线夹内,下输出触头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上,左端插在下软线夹内,右端伸出触头室。所述的拉杆、真空泡、触头和触头室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排三组,都由永磁机构通过上、下主轴来控制,用来控制电网的三相线。所述的底座内通过轴承固定蜗杆,蜗杆的左端有手柄的插孔,与蜗杆配合的蜗轮通过轴承与底座固定,蜗轮与自锁机构相连,蜗杆的右端为丝杠,与之配合的螺母与摆臂的下端铰接,摆臂与副轴固定,摆臂的另一端与动触头铰接,动触头上有两个电连接的触点,所述的中间输出触头和下输出触头上分别有一个触点与动触头上的两个触点对应。所述的摆臂和动触头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排三组,都由蜗杆通过副轴来控制。由于主控室可以左右移动实现多工位,所以检修方便安全,而且不影响负载用电。由于采用永磁机构控制真空泡来切换主、备电源,所以结构简单,无污染,无能耗。由于上、下真空泡由同一个永磁机构通过一根主轴来控制,所以不会造成主、备电源相间短路。由于设计了手动机构,所以即使电网无电,也可进行切换。例如将负载切换到发电机供电。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长方形底座35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触头室27,触头室27左侧的底座35上表面上有水平导轨37。主控室15通过底部的脚轮30坐在底座35的水平导轨37上,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固定永磁机构14,永磁机构14动力输出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上、下拐臂1、29的一端,上、下拐臂1、29分别与上、下主轴2、26固定,上、下拐臂1、29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拉杆3、25的一端铰接,上、下拉杆3、25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真空泡13、19的动触杆固定。上真空泡13的上端接线柱通过上软连接4与上触头12电连接,上触头12固定在绝缘板6上,绝缘板6固定在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上触头12伸出主控室15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上软线夹9内。上输出触头8固定在触头室35的绝缘壁7上,左端插在上软线夹9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所述上真空泡13的下端接线柱与下真空泡19的上端接线柱通过长触头16电连接,长触头16的右端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中间软线夹17内。中间输出触头18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7上,中间输出触头18的左端插在所述中间软线夹17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下真空泡19的下端接线柱通过下软连接24与下触头23电连接,下触头23固定在所述的绝缘板6上,下触头23伸出主控室15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下软线夹22内。下输出触头21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7上,左端插在下软线夹22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所述的拉杆3、25,真空泡13、19,触头12、8、16、18、23、21和触头室35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排三组,都由永磁机构14通过上、下主轴2、26来控制,用来控制电网的三相线。所述的底座35内通过轴承固定蜗杆32,蜗杆32的左端有手柄的插孔31,与蜗杆32配合的蜗轮33通过轴承与底座35固定,蜗轮33与自锁机构(图中未画出)相连。蜗杆32的右端为丝杠,与之配合的螺母36与摆臂34的下端铰接,摆臂34与副轴28固定,摆臂34的另一端与动触头20铰接,动触头20上有两个电连接的触点。所述的中间输出触头18和下输出触头21上分别有一个触点与动触头20上的两个触点对应。所述的摆臂34和动触头20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排三组,都由蜗杆32通过副轴28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真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底座(35)的右侧上表面固定触头室(27),触头室(27)左侧的底座(35)上表面上有水平导轨(37),主控室(15)通过底部的脚轮(30)坐在底座(35)的水平导轨(37)上,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固定永磁机构(14),永磁机构(14)动力输出轴(10)的上下两端分别铰接上、下拐臂(1)、(29)的一端,上、下拐臂(1)、(29)分别与上、下主轴(2)、(26)固定,上、下拐臂(1)、(29)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拉杆(3)、(25)的一端铰接,上、下拉杆(3)、(25)的另一端分别与上、下真空泡(13)、(19)的动触杆固定,上真空泡(13)的上端接线柱通过上软连接(4)与上触头(12)电连接,上触头(12)固定在绝缘板(6)上,绝缘板(6)固定在主控室(15)内的横梁(5)上,上触头(12)伸出主控室(15)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上软线夹(9)内,上输出触头(8)固定在触头室(35)的绝缘壁(7)上,左端插在上软线夹(9)内,右端伸出触头室(35),所述上真空泡(13)的下端接线柱与下真空泡(19)的上端接线柱通过长触头(16)电连接,长触头(16)的右端插在触头室(35)内的中间软线夹(17)内,中间输出触头(18)固定在所述的绝缘壁(7)上,中间输出触头(18)的左端插在所述中间软线夹(17)内,右端伸出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厂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