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3156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螺母机构,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传动,交替顶升驱动平台和轨道立柱,配合第一挂钩、第一挂杆,以及第二挂钩和第二挂杆的设计,一次就能顶升一个楼层,无需设置换向装置,更加高效,配合链轮传动,传动效率更高;设置圆管和翼缘板组成的轨道立柱,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更低;采用圆管结构的轨道立柱,不便于在表面打孔,依次采用挂钩设计,配合附墙座上的斜槽设计,可进行避位处理,起到防坠作用;在驱动平台上两伸缩支撑腿,当顶升轨道立柱时,可以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同时将限位滑块推离轨道立柱,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高层建筑施工平台,一般称之为爬架或者脚手架,通过顶升机构,驱动挂架上升,施工人员在挂架上进行施工作业。
[0003]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快速攀升,建筑行业也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于是,造楼机的概念被顺势提出,其在传统爬架或者脚手架的顶部设置了大型作业平台,通过顶升机构,驱动大型作业平台和挂架上升,通过大型作业平台和挂架上搭载的自动化设备,从而快速施工,降低人力资源需求。
[0004]中国专利CN111219055A就提供了一种轻型可周转高效施工造楼设备,包括挂座、驱动平台、液压缸、上换向盒、下换向盒和轨道立柱,多个挂座固定在外墙剪力墙外侧,驱动平台与轨道立柱滑动配合,下换向盒固定在驱动平台上端,液压缸连接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上换向盒与轨道立柱滑动连接。其中,液压缸采用小行程的液压缸。在执行爬升作业时,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挂在轨道立柱窗格孔的底部或者顶在轨道立柱窗格孔的顶部,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往复运动实现轨道立柱的顶升或驱动平台的提升。以上方式通过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往复运动,并需要频繁执行上换向盒和下换向盒与轨道立柱的锁定和解除锁定操作,非常繁琐,且一次最多只能爬升小行程液压缸的一个行程,经过多次爬升才能将大型作业平台和挂架顶升一个楼层的高度,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能一次顶升一个楼层高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包括至少三个附墙座、驱动平台和轨道立柱,其中,驱动平台和轨道立柱在铅垂方向滑动连接,轨道立柱上沿铅垂方向、朝向附墙座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挂钩,驱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二挂钩,附墙座包括底座、第一挂杆和第二挂杆,第一挂钩选择性的挂在第一挂杆上,第二挂钩选择性的挂在第二挂杆上,还包括电机和丝杆螺母机构,三个底座沿铅垂方向等间距排列在墙体表面且相邻底座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楼层高度;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和丝杆螺母,丝杆一端与轨道立柱铰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螺母连接,丝杆螺母与驱动平台可转动连接,电机固定在驱动平台上并驱动丝杆螺母正转或反转。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轨道立柱包括圆管和翼缘板,圆管竖直设置且连接作业平台,翼缘板固定于圆管侧面,翼缘板侧面沿铅垂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挂钩。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附墙座还包括两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底座相对固定并与翼缘板滑动连接,导向块从外侧环抱翼缘板。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附墙座还包括两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于底座表面,两第一支撑板表面相对平行开设有斜槽,所述第一挂杆沿斜槽运动,所述斜槽最低点位于第一挂钩在铅垂方向运动的行程上,斜槽最高点位于第一挂钩在铅垂方向运动的行程之外。
[0011]进一步优选的,驱动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两伸缩支撑腿,所述平台本体与电机固定并与丝杆螺母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挂钩和伸缩支撑腿设置于朝向附墙座的一侧,两伸缩支撑腿选择性的抵持在墙体表面。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平台包括两限位滑块,与平台本体相对固定且分别设置于圆管两侧并与之滑动连接。
[0013]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滑块与圆管接触面为内弧面,且两个限位滑块与圆管接触面位于圆管靠近平台本体一侧的半圆柱面上。
[00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传动机构,其包括第一链轮、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和链条,丝杆螺母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为链轮、另一个为下丝杆螺母,所述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分别固定在驱动平台上部和下部,第一深沟球轴承、第二深沟球轴承分别固定于上轴承座、下轴承座内,第一链轮与电机输出轴固定,链轮与丝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链轮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固定,下丝杆螺母与丝杆螺纹连接并与第二深沟球轴承固定。
[0015]进一步优选的,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圆锥辊子轴承和第二圆锥辊子轴承,第一圆锥辊子轴承和第二圆锥辊子轴承分别固定于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内,链轮与下丝杆螺母分别与第一圆锥辊子轴承和第二圆锥辊子轴承固定。
[0016]第二方面,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附墙顶升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初始状态下,第一挂钩挂在第一挂杆上,第二挂钩挂在第二挂杆上;
[0018]S2,电机正转,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传导并驱动轨道立柱上升一个楼层,轨道立柱的第一挂钩上升一个楼层后挂在上一个附墙座的第一挂杆上;
[0019]S3,电机反转,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传导并顶升驱动平台移动一个楼层高度,驱动平台的第二挂钩上升一个楼层后挂在上一个附墙座的第二挂杆上,完成一个楼层的顶升作业。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及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设置电机和丝杆螺母机构,通过丝杆螺母机构传动,交替顶升驱动平台和轨道立柱,配合第一挂钩、第一挂杆,以及第二挂钩和第二挂杆的设计,一次就能顶升一个楼层,无需设置换向装置,更加高效,配合链轮传动,传动效率更高;
[0022](2)设置圆管和翼缘板组成的轨道立柱,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更低;
[0023](3)采用圆管结构的轨道立柱,不便于在表面打孔,依次采用挂钩设计,配合附墙座上的斜槽设计,可进行避位处理,起到防坠作用;
[0024](4)在驱动平台上两伸缩支撑腿,当顶升轨道立柱时,可以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同时将限位滑块推离轨道立柱,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附墙顶升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附墙座的立体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平台的立体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平台的俯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立柱的立体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立柱的立体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丝杆螺母机构部分的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包括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包括至少三个附墙座(1)、驱动平台(3)和轨道立柱(4),其中,驱动平台(3)和轨道立柱(4)在铅垂方向滑动连接,轨道立柱(4)上沿铅垂方向、朝向附墙座(1)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挂钩(41),驱动平台(3)上设置有第二挂钩(31),附墙座(1)包括底座(11)、第一挂杆(12)和第二挂杆(13),第一挂钩(41)选择性的挂在第一挂杆(12)上,第二挂钩(31)选择性的挂在第二挂杆(13)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2)和丝杆螺母机构(5),三个底座(11)沿铅垂方向等间距排列在墙体表面且相邻底座(11)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楼层高度;丝杆螺母机构(5)包括丝杆(51)和丝杆螺母(52),丝杆(51)一端与轨道立柱(4)铰连接、另一端与丝杆螺母(52)连接,丝杆螺母(52)与驱动平台(3)可转动连接,电机(2)固定在驱动平台(3)上并驱动丝杆螺母(52)正转或反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立柱(4)包括圆管(42)和翼缘板(43),圆管(42)竖直设置且连接作业平台,翼缘板(43)固定于圆管(42)侧面,翼缘板(43)侧面沿铅垂方向设置有若干第一挂钩(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座(1)还包括两导向块(14),所述导向块(14)与底座(11)相对固定并与翼缘板(43)滑动连接,导向块(14)从外侧环抱翼缘板(4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座(1)还包括两第一支撑板(15),相对设置于底座(11)表面,两第一支撑板(15)表面相对平行开设有斜槽(16),所述第一挂杆(12)沿斜槽(16)运动,所述斜槽(16)最低点位于第一挂钩(41)在铅垂方向运动的行程上,斜槽(16)最高点位于第一挂钩(41)在铅垂方向运动的行程之外。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平台(3)包括平台本体(32)和两伸缩支撑腿(33),所述平台本体(32)与电机(2)固定并与丝杆螺母(5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挂钩(31)和伸缩支撑腿(33)设置于朝向附墙座(1)的一侧,两伸缩支撑腿(33)选择性的抵持在墙体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附墙顶升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东徐栋瞿晶亮朱正明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蒙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