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玉玮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52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包括主体和传输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摆动组件在顶板的上端,导向板可为人工提供拌种区域,避免人工在外部区域中拌种,拌种完成后需二次将麦种转移至装置内,节省操作流程,吸收板可对麦种表面粘附有吸收板上吸收的药液,避免人工拌种,节省人力和提高拌种效率,且可提高麦种吸收药液的均匀性,并可加强麦种对地下害虫等的预防效果;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主体下端,堵塞板可将传输管内的水分间歇微量的传输至管道,且管道可将水分传输至麦种与播种地面接触端添加水分,提高麦种生长所需的水分含量,避免水分的浪费。避免水分的浪费。避免水分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耕播机械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农业机械是现代化农业的基础,农业机械可实现种子、化肥等农业物料的自动化耕播,大幅提升耕播效率,为了实现自动化耕播过程中撒种或施肥的均匀性,需要用到排料器,排料器内的排料组件可使农业物料流量稳定地连续排出或间断性有规律地排出进行播撒,以满足农业物料均匀播撒或间隔播撒的需求。
[0003]多路排料结构内放置的麦种在播种之前需进行药液拌种,且结构上常缺少对麦种的拌种的区域,麦种常在外部区域中拌种,在拌种完成后仍需将麦种转移至结构上,提高操作步骤流程,且部分播种区域的地面端内的水分含量较少,外部添加的水分,较难精准的施加在麦种播种的地面端区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该装置包括主体、顶板、顶盖、电源线、摆动组件、出料通道、辅助组件、电机和传输轮,所述主体顶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与顶盖相卡接,所述主体背端设有电源线,所述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通道,所述主体内右端与电机螺栓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传输轮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传输轮左右两端与出料通道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摆动组件设于顶板内上端,所述辅助组件设于主体底端,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放置腔、导向板、连接组件、转动辊、吸收板、齿轮、限位框、导向电机、圆柱、齿条、蓄液槽和传输绳,所述放置腔设于顶板内上端,所述导向板前端通过连接组件与放置腔内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放置腔上端与转动辊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吸收板与转动辊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右端与齿轮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限位框与顶板内右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框背端设有导向电机,所述导向电机输出轴与圆柱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圆柱内侧面与齿条相卡接,所述齿轮底部与齿条相啮合,所述蓄液槽设于放置腔左端,所述蓄液槽内右端与传输绳相连接,所述导向电机与电源线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蜗轮蜗杆,所述连接杆与导向板前部左侧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与放置腔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蜗轮蜗杆一端的蜗轮同轴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水箱、传输管、凸轮、堵塞板、弹簧和管道,所述水箱与主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底部与传输管相贯通,所述凸轮上端与电机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堵塞板与传输管上端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传输管顶部与堵塞板顶部分别与弹簧上下两端弹性连接,所述管道与传输管底端相连接,所述堵塞板下端与管道内上端侧面滑
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放置腔底端与主体内上端相贯通,导向板与放置腔结构相吻合。
[0009]优选的,所述放置腔自前向后呈等距安装有转动辊。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辊下端的吸收板均与传输绳右端相连接,且传输绳与吸收板所设数量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管道呈Z形结构,管道下端设于出料通道下端侧面。
[0012]优选的,所述堵塞板呈工形结构,且堵塞板底端呈圆柱形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最大转动范围为30度,导向板顶端面表面光滑。
[0014]优选的,所述传输管底部正中端与管道上端垂直连接,传输绳右端与吸收板连接处至少设有一处分叉处。
[0015]优选的,所述蜗轮蜗杆材质为铝合金。
[0016]优选的,所述弹簧材质为琴钢丝。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通过设置了摆动组件在顶板的上端,导向板可为人工提供拌种区域,避免人工在外部区域中拌种,拌种完成后需二次将麦种转移至装置内,节省操作流程,吸收板可对麦种表面粘附有吸收板上吸收的药液,避免人工拌种,节省人力和提高拌种效率,且可提高麦种吸收药液的均匀性,并可加强麦种对地下害虫等的预防效果,传输绳并可将蓄液槽内的药液自动向吸收板侧面传输,使吸收板内的药液保持充足,蜗轮蜗杆可使导向板上的麦种向下掉落至主体内部,便于播种。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主体下端,堵塞板可将传输管内的水分间歇微量的传输至管道,且管道可将水分传输至麦种与播种地面接触端添加水分,提高麦种生长所需的水分含量,避免水分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内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放置腔内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主体

1、顶板

2、顶盖

3、电源线

4、摆动组件

5、出料通道

6、辅助组件

7、电机

8、传输轮

9、放置腔

51、导向板

52、连接组件

53、转动辊

54、吸收板

55、齿轮

56、限位框

57、导向电机

58、圆柱

59、齿条

510、蓄液槽

511、传输绳

512、连接杆

531、蜗轮蜗杆

532、水箱

71、传输管

72、凸轮

73、堵塞板

74、弹簧

75、管道

7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1

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包括主体1、顶板2、顶盖3、电源线4、摆动组件5、出料通道6、辅助组件7、电机8和传输轮9,主体1顶部连接有顶板2,顶板2顶部与顶盖3相卡接,主体1背端设有电源线4,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通道6,主体1内右端与电机8螺栓连接,电机8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包括主体(1)和传输轮(9),所述主体(1)顶部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顶部与顶盖(3)相卡接,所述主体(1)背端设有电源线(4),所述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通道(6),所述主体(1)内右端与电机(8)螺栓连接,所述电机(8)输出轴与传输轮(9)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传输轮(9)左右两端与出料通道(6)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线(4)与电机(8)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动组件(5)和辅助组件(7),所述摆动组件(5)设于顶板(2)内上端,所述辅助组件(7)设于主体(1)底端,所述摆动组件(5)包括放置腔(51)、导向板(52)、连接组件(53)、转动辊(54)、吸收板(55)、齿轮(56)、限位框(57)、导向电机(58)、圆柱(59)、齿条(510)、蓄液槽(511)和传输绳(512),所述放置腔(51)设于顶板(2)内上端,所述导向板(52)前端通过连接组件(53)与放置腔(51)内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放置腔(51)上端与转动辊(54)左右两端转动连接,所述吸收板(55)与转动辊(54)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54)右端与齿轮(56)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限位框(57)与顶板(2)内右端螺栓连接,所述限位框(57)背端设有导向电机(58),所述导向电机(58)输出轴与圆柱(59)圆心处同轴转动,所述圆柱(59)内侧面与齿条(510)相卡接,所述齿轮(56)底部与齿条(510)相啮合,所述蓄液槽(511)设于放置腔(51)左端,所述蓄液槽(511)内右端与传输绳(512)相连接,所述导向电机(58)与电源线(4)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麦耕播机械的多路排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3)包括连接杆(531)和蜗轮蜗杆(532),所述连接杆(531)与导向板(52)前部左侧面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531)与放置腔(51)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31)与蜗轮蜗杆(5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玮
申请(专利权)人:姜玉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