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44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2:26
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通过改变预制连梁箍筋形状或部分预制连梁箍筋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减少预制连梁箍筋与预制连梁顶模相互干扰,以便于预制连梁生产阶段顶模拆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拆模对顶模造成的损坏,提高模具重复使用次数,降低预制连梁生产成本;减少伸出预制连梁顶面的预制连梁箍筋数量后,在预制连梁、水平后浇带之间增设连接钢筋,以增强预制连梁、水平后浇带的共同工作性能,保证叠合连梁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传统预制连梁构造生产阶段需暴力拆模的情况,减少拆模对模具的破坏,减低预制连梁生产成本,改善预制连梁生产质量,同时可通过相应措施保证本发明专利技术预制连梁组成的叠合连梁的整体性。连梁的整体性。连梁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通过预制拼装技术实现“构件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是一种先进的建造方式,相较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现场湿作业量少、现场人工需求少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越来越广泛。装配式住宅多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其特点是将主体结构的剪力墙、梁及楼板等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预制构件拼装完成后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为整体。住宅外墙采用预制剪力墙时,可减少外墙脚手架,相较传统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故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多优先采用预制外墙。外墙往往存在较多的窗洞口、飘窗等复杂构件,为保证预制外墙的完整性,多将连梁与连梁两端所连接的剪力墙墙肢拆分为一个整体进行预制,施工现场浇筑预制连梁顶部的水平后浇带后,预制连梁与水平后浇带组成整体叠合连梁参与结构受力。
[0003]目前,为保证叠合连梁的整体工作性能,连梁箍筋需全部伸出预制连梁、伸入水平后浇带。预制外墙多采用平模生产,在预制连梁顶模开设出筋槽实现连梁箍筋伸出,以普遍采用的200mm厚预制剪力墙为例,为避免钢筋碰撞,连梁箍筋沿预制剪力墙厚度方向的尺寸介于160~170mm,同时为保证顶模刚度,连梁箍筋与出筋槽间的净距仅为5mm左右。连梁箍筋间距多为100mm,预制连梁较长时,伸出连梁箍筋较多,且连梁箍筋由人工绑扎布设、存在较大的施工误差,以上因素导致连梁箍筋与预制连梁顶模出筋槽相互干扰,生产阶段预制连梁顶模拆模困难,往往需要采用大锤敲击暴力拆模,拆模费工费时,且暴力拆模会对预制连梁顶模拆模造成损坏,影响预制连梁加工精度,预制连梁顶模普遍重复使用20次左右就无法再用于生产,远远达不到钢模具预期的周转率,增加了预制连梁生产的模具摊销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通过改变预制连梁箍筋形状或部分预制连梁箍筋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减少预制连梁箍筋与预制连梁顶模相互干扰,以便于预制连梁生产阶段顶模拆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拆模对顶模造成的损坏,提高模具重复使用次数,降低预制连梁生产成本;减少伸出预制连梁顶面的预制连梁箍筋数量后,在预制连梁、水平后浇带之间增设连接钢筋,以增强预制连梁、水平后浇带的共同工作性能,保证叠合连梁的整体性和受力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在施工现场浇筑预制连梁1上部水平后浇带4后形成叠合连梁5,改变连梁箍筋11的形状或部分连梁箍筋11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减少连梁箍筋11与预制连梁顶模3出筋槽31的干扰问题,实现易拆模。
[0007]所述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由传统矩形箍筋改为“底边长、顶边短”的
梯形箍筋,顶边长度较底边短10~50mm,在受制于保护层及钢筋避让等因素连梁箍筋11底边长度与预制连梁1厚度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可在预制连梁1生产阶段将连梁箍筋11与预制连梁顶模3出筋槽31的净距b增大至10~20mm,避免连梁箍筋11绑扎施工误差影响预制连梁顶模3拆模。
[0008]所述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采用传统矩形箍筋。
[0009]所述连梁箍筋11全部采用梯形箍筋、均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时,预制连梁1、水平后浇带4组成的叠合连梁5可按整体进行设计计算。预制连梁1顶面附近的连梁构造纵筋14布设在梯形连梁箍筋11外侧,起到固定连梁箍筋11位置的作用,同时防止拆除预制连梁顶模3导致预制连梁1混凝土掉角损坏。
[0010]兼顾叠合连梁5的整体性和预制连梁1生产的易拆模性,所述连梁箍筋11可部分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此时预制连梁1两端的两个连梁箍筋11应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保证叠合连梁5两端的抗剪性能;预制连梁1中部其余连梁箍筋11间隔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间隔伸出的连梁箍筋11的间距介于200~300mm之间。特别地,所述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参与叠合连梁5抗剪受力,按设计计算确定其直径;所述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为构造钢筋,直径为6~8mm。
[0011]所述连梁箍筋11全部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时,计算叠合连梁5的刚度或承载力仅考虑预制连梁1的贡献。仅考虑预制连梁1无法满足结构设计对叠合连梁5的刚度或承载力要求时,在预制连梁1、水平后浇带4之间设置连接钢筋16,提高预制连梁1、水平后浇带4组成的叠合连梁5的整体参与受力工作性能。
[0012]特别地,所述连接钢筋16在预制连梁1生产阶段预埋在预制连梁1内,连接钢筋16沿预制连梁1中线单排布置,间距为200~400mm,直径不小于16mm,或连接钢筋16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采用钢筋接头17续接接长钢筋18;或者沿预制连梁1中线预留竖孔19,施工现场在竖孔19内插入连接钢筋16,连接钢筋16为环形钢筋或带90
°
弯钩钢筋,竖孔间距为200~400mm。
[0013]所述预制连梁1用于高层建筑结构顶层连梁时,顶层连梁布设于剪力墙2范围内的连梁箍筋11全部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
[0014]特别地,所述连梁箍筋11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位置,在水平后浇带4内利用楼板支座负弯矩筋61或增设拉筋41对连梁顶面受力纵筋15形成约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中易拆模预制连梁可避免预制连梁箍筋与预制连梁顶模出筋槽相互干扰、卡位,便于预制连梁生产阶段顶模拆模,提高生产效率。
[0017](2)本专利技术可避免传统预制连梁构造生产阶段暴力拆模的情况,减少拆模对顶模造成的损坏,提高模具重复使用次数,降低预制连梁生产成本。
[0018](3)本专利技术易拆模预制连梁可根据连梁抗剪需求选用不同构造,可适用于不同剪压比的叠合连梁,便于结构设计选用。
[0019](4)本专利技术现场施工时钢筋布设简单,无复杂施工工艺,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的三维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截面的构造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预制连梁生产时顶面出筋的三维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所示易拆模预制连梁的对比例,即现有预制连梁的三维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B

B截面的构造示意图。
[0025]图6为图4中预制连梁生产时顶面出筋的三维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所示易拆模预制连梁组成的叠合连梁的构造示意图。
[0027]图8为图1所示易拆模预制连梁的改进型一,其中连梁箍筋均不从预制连梁顶面伸出。
[0028]图9为图8所示易拆模预制连梁改进型一组成的叠合连梁的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模预制连梁,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在施工现场浇筑预制连梁(1)上部水平后浇带(4)后形成叠合连梁(5),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连梁箍筋(11)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采用“底边长、顶边短”的梯形箍筋,避免伸出的连梁箍筋(11)与预制连梁顶模(3)出筋槽(31)相互干扰,便于预制连梁(1)生产阶段顶模拆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拆模对预制连梁顶模(3)造成的损坏,提高模具重复使用次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拆模预制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顶边长度较底边短10~50mm,以在预制连梁(1)生产阶段将连梁箍筋(11)与预制连梁顶模(3)出筋槽(31)的净距增大至10~20mm,便于预制连梁顶模(3)拆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拆模预制连梁,其特征在于,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的连梁箍筋(11)采用传统矩形箍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拆模预制连梁及其组成的叠合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箍筋(11)全部不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时,计算叠合连梁(5)的刚度或承载力仅考虑预制连梁(1)的贡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拆模预制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箍筋(11)部分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时,预制连梁(1)两端的两个连梁箍筋(11)应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预制连梁(1)中部其余连梁箍筋(11)间隔伸出预制连梁顶面(12),间隔伸出的连梁箍筋(11)的间距介于200~300mm之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龙肖明郁银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