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婷专利>正文

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07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属于纤维布袋领域,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通过内动条的设置,在布袋层上方附着大量灰尘时,控制内动条通电,使聚集介质朝向吸磁条处聚集固定,从而在吸磁条表面表面暂时性的形成摩擦束,然后控制磁转环在定位环内来回转动,使摩擦束对布袋层产生从内向外的摩擦挤压作用,使渗到布袋层内以及沉积在布袋层表面的灰尘转化成浮灰,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除,直接吸取清除浮灰即可,显著降低清理难度以及工作量。作量。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布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

技术介绍

[0002]纤维布袋送风系统是一种由特殊纤维织成的柔性空气分布系统,即索纤维布袋送风系统,是替代传统送风管、风阀、散流器、绝热材料等的一种送出风末端系统,主要靠纤维渗透和喷孔射流的独特出风模式能均匀线式送风的送出风末端系统。在制作上它外观犹如一条大的布袋,因而又常常被叫做布风管、布袋风管、布质风管、纤维布风管等等熟称。当然,这只是形象的说法,因为索斯系统不仅仅只是风管,不仅仅只起气流传递的作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送风装置,索斯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空间的送风效果、制冷\制热效果。
[0003]布袋风管在使用时,一般风口朝下,使冷气超向下方空间蔓延,在气体蔓延的吹拂作用下,使其下表面不易粘附灰尘,而上表面易积灰尘,并且外层的布袋结构存在一定的孔隙,导致部分灰尘渗入其孔隙内,成为积尘,现有技术中在对其清灰时,一般需要整体拆除清洗后再安装,这种方式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导致清理效率和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通过内动条的设置,在布袋层上方附着大量灰尘时,控制内动条通电,使聚集介质朝向吸磁条处聚集固定,从而在吸磁条表面表面暂时性的形成摩擦束,然后控制磁转环在定位环内来回转动,使摩擦束对布袋层产生从内向外的摩擦挤压作用,使渗到布袋层内以及沉积在布袋层表面的灰尘转化成浮灰,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除,直接吸取清除浮灰即可,显著降低清理难度以及工作量。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包括管体,所述上端安装有吊装组件,所述管体下端部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口,所述管体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管层、保温夹层和布袋层,所述管体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管体之间连接有连接层,所述定位环内转动连接有磁转环,使用时,可以通过在定位环内侧或者外侧外加磁场,通过磁场引导磁转环在定位环内转动,使清灰操作集中在本布袋风管的端部,无需将其整体拆除,两个所述磁转环的相互靠近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动条,所述内动条活动贯穿连接层并延伸至保温夹层和布袋层之间,所述内动条靠近布袋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磁条,所述吸磁条端部通过导线与磁转环电性连接,所述保温夹层和布袋层之间还填充有聚集介质,所述聚集介质均匀分布在多个内动条之间,通过内动条的设置,在布袋层上方附着大量灰尘时,控制内动条通电,使聚集介质朝向吸磁条处聚集固定,从而在吸磁条表面表面暂时性
的形成摩擦束,然后控制磁转环在定位环内来回转动,使摩擦束对布袋层产生从内向外的摩擦挤压作用,使渗到布袋层内以及沉积在布袋层表面的灰尘转化成浮灰,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除,直接吸取清除浮灰即可,显著降低清理难度以及工作量。
[0009]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出风口上方的布袋层以及保温夹层内均带有磁性,所述出风口下方的所述布袋层与保温夹层固定连接,使内部放置有内动条的保温夹层和布袋层之间能够相互吸附,使二者之间连接强度相对较高,不易出现局部或者大面积鼓包分离的情况发生。
[0010]进一步的,所述布袋层与保温夹层固定部分的截面不低于保温夹层截面的1/3,固定部分过多,内动条在磁转环带动下可转动的范围过小,导致向外挤压摩擦积尘的效果不明显。
[0011]进一步的,所述磁转环的转动范围大于相邻两个内动条之间的间隔,且位于最下方的内动条与固定边缘之间的间隔大于转动范围的一半,有效保证在转动时,布袋层与保温夹层吸附的部分能够较为均匀全面的受到摩擦挤压,使灰尘清理效果更好,均匀性更高。
[0012]进一步的,所述聚集介质为多个磁动轻球,所述磁动轻球为内部包裹有铁芯的轻质塑料球,且磁动轻球直径为1

3mm,所述塑料球表面设置有微凸指,所述微凸指为碳纤维管材料制成,通电后多个磁动轻球快速朝向其临近的吸磁条表面聚集,使其表面附着一层厚厚的磁动轻球,形成摩擦束,磁动轻球表面的微凸指自摩擦时,其端部可不断伸入布袋层的微小空隙内,从而实现从内向外对积尘的挤压摩擦,显著提高将积尘转化为浮灰的效率和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磁条表面固定镶嵌有多个电磁点,所述导线位于吸磁条内的部分并联有多个分支,且多个分支分别与多个电磁点连接,通电时该电磁点带有磁性,对磁动轻球内的铁芯具有强的吸附力,使其快速朝向吸磁条处聚集。
[0014]进一步的,所述聚集介质为铁磁粒,所述吸磁条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导线电性连接的电磁芯,所述电磁芯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电磁杆,所述吸磁条内固定镶嵌有导气网,导气网位于电磁芯正上方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碳纤维刷片,所述吸磁条上端开凿有与导气网上端部匹配的内嵌槽,所述气动外延层不与内嵌槽内部相接触,且碳纤维刷片位于内嵌槽口部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网包括多个分别与电磁杆一一对应的半球导气管、包裹在半球导气管靠近吸磁条外端部的外鼓气片、与碳纤维刷片连接的气动外延层以及纵向贯穿连通半球导气管和气动外延层的纵导气管,所述导气网内填充有压缩气体,在通电后,电磁杆带有磁性,吸附并带动铁磁粒快速朝向外鼓气片处移动,并在吸附力作用下挤压外鼓气片,使其贴附至半球导气管内壁,从而使其内部的气体被挤压移动,并沿着半球导气管、纵导气管进入到气动外延层内,使气动外延层上端部在气体挤压作用下形变并朝向内嵌槽内延伸,使碳纤维刷片朝向外移动凸出内嵌槽,此时控制磁转环转动,同样可以实现从而向外对布袋层的挤压摩擦,使积尘转化为浮灰。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气动外延层和外鼓气片均为弹性结构,且外鼓气片呈半球状并延伸至吸磁条外侧,所述半球导气管和纵导气管均为硬质结构,有效保证外鼓气片受到挤压后朝向气动外延层处聚集,使气动外延层膨胀。
[0017]3.有益效果
[00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本方案通过内动条的设置,在布袋层上方附着大量灰尘时,控制内动条通电,使聚集介质朝向吸磁条处聚集固定,从而在吸磁条表面表面暂时性的形成摩擦束,然后控制磁转环在定位环内来回转动,使摩擦束对布袋层产生从内向外的摩擦挤压作用,使渗到布袋层内以及沉积在布袋层表面的灰尘转化成浮灰,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除,直接吸取清除浮灰即可,显著降低清理难度以及工作量。
[0020](2)多个出风口上方的布袋层以及保温夹层内均带有磁性,出风口下方的布袋层与保温夹层固定连接,使内部放置有内动条的保温夹层和布袋层之间能够相互吸附,使二者之间连接强度相对较高,不易出现局部或者大面积鼓包分离的情况发生。
[0021](3)布袋层与保温夹层固定部分的截面不低于保温夹层截面的1/3,固定部分过多,内动条在磁转环带动下可转动的范围过小,导致向外挤压摩擦积尘的效果不明显。
[002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包括管体(1),所述(1)上端安装有吊装组件(15),所述管体(1)下端部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口(4),所述管体(1)从内向外依次包括内管层(11)、保温夹层(12)和布袋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定位环(2),所述定位环(2)与管体(1)之间连接有连接层(5),所述定位环(2)内转动连接有磁转环(3),两个所述磁转环(3)的相互靠近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内动条(6),所述内动条(6)活动贯穿连接层(5)并延伸至保温夹层(12)和布袋层(13)之间,所述内动条(6)靠近布袋层(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磁条(8),所述吸磁条(8)端部通过导线与磁转环(3)电性连接,所述保温夹层(12)和布袋层(13)之间还填充有聚集介质,所述聚集介质均匀分布在多个内动条(6)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4)上方的布袋层(13)以及保温夹层(12)内均带有磁性,所述出风口(4)下方的所述布袋层(13)与保温夹层(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层(13)与保温夹层(12)固定部分的截面不低于保温夹层(12)截面的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转环(3)的转动范围大于相邻两个内动条(6)之间的间隔,且位于最下方的内动条(6)与固定边缘之间的间隔大于转动范围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聚集式纤维布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介质为多个磁动轻球(7),所述磁动轻球(7)为内部包裹有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王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